2019年10月對于XR行業而言無疑是非常忙碌的一個月份。世界VR產業大會以及多款VR/AR硬件及應用的發布,讓我們重新感到了久違的“熱度”,這種感覺正如我的一位媒體同行所說——“VR,明年可期?!?/p>
而就在這個10月,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華為最新推出的VR眼鏡HUAWEI VR Glass了。對于這款產品,我的初體驗是在南昌舉行的世界VR產業大會上,而后我來到深圳,在10月23日參加了華為在深圳坂田基地舉辦的5G全場景媒體溝通會,在這次活動上我了解到關于HUAWEI VR Glass的更多信息,同時也對于這款產品產生了更多思考。今天我就將這些想法做一個簡單分享。
從頭盔到眼鏡:一次面向消費級市場的跨越
2019年,我們看到國內多家硬件廠商紛紛推出采用眼鏡造型的VR/AR設備,從3Glasses X1到HUAWEI VR Glass,從Nreal light到0glasses RealX,這些產品的最大共性就是:它們不再是“頭盔”或“頭顯”,而是“眼鏡”。
作為“眼鏡”,其優勢不言而喻:更輕的配重、更方便的佩戴方式,而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讓消費者更接受的外觀設計——戴著XR眼鏡的樣子真的很酷,而女士再也不用擔心體驗的時候弄亂發型了。
同時,VR/AR設備想要實現更加輕薄的眼鏡造型,一些犧牲在所難免:分體式設計,將運算交給手機或單獨的迷你主機,眼鏡與這些設備用數據線連接;在交互上主要采用3DoF定位,交互體驗尚不及PCVR;在應用場景上以視頻、直播、輕度游戲為主,在待機時間方面存在挑戰。
綜上所述,現階段的XR眼鏡更多代表的是一種輕量級產品,而在我看來,這類產品非常適合目前中國的大眾消費市場。其原因也很簡單,重量級產品(PCVR、6DoF交互一體機、HoloLens等)比較小眾,更適合to B客戶和專業玩家,而大眾消費者更歡迎的顯然是這種上手簡單又舒適美觀的“智能眼鏡”。
分體式設計的優勢不僅體現在產品設計上
回到我們今天的主角HUAWEI VR Glass,在這里我想先談談其分體式設計的優勢。在前面我提到,雖然分體式設計增加了VR眼鏡與智能手機之間的數據線,但這種方式已經是目前最好的解決方案了,而且消費者早已習慣用有線耳機連接手機的方式,只不過這次耳機變成了眼鏡。
與此相對應,華為旗艦手機將為HUAWEI VR Glass提供強大的運算能力;只兼容自家旗艦手機還可以保證VR眼鏡與智能手機在更底層的系統上進行優化,從而帶給用戶最佳的性能體驗;而獲得了“算力解決”的VR眼鏡則可以更輕薄、更便攜與更友好,更符合大眾消費者的使用習慣。
在10月23日活動現場,我了解到HUAWEI VR Glass的參數相當出色,其中最突出的地方就在于其顯示性能。而在實際體驗過程中,這款產品的畫質確實很清晰,我幾乎感覺不到之前VR設備常有的紗窗效應。由于采取分體式設計,眼鏡端可以聚焦在顯示性能及舒適性上,運算性能、數據存儲、網絡連接等其他重要功能全部交給手機端,這樣的功能分配非常合理。
此外,分體式設計還為HUAWEI VR Glass與5G云VR技術的結合提供了更好的保障。我們可以想象,如果是一體機,那么其連接網絡只能通過Wi-Fi或5G CPE,而分體式設計則可以通過5G手機直接連接5G網絡,這樣就使得VR眼鏡真正做到了隨時隨地使用,非常適合一些移動場景(比如火車或機場)。
除了以上這些方面,我認為更為重要的一點還在于:由于采取分體式設計,HUAWEI VR Glass在大眾消費者眼中成為了一款高端手機配件,由此產生的優勢就不僅體現在產品設計上了。下面我將結合其產品價格一起分析。
2999元的價格到底貴不貴?
作為一款售價2999元、同時又必須配合華為旗艦手機使用的VR眼鏡,HUAWEI VR Glass帶給大眾消費者的第一印象肯定是一個字——貴?;蛟S有人會擔心,這樣的定價對于其打開消費級市場會造成不良影響,但在我看來,這恰好符合華為對其VR產品的市場定位,其理由主要有三。
第一,作為一款與華為旗艦手機配合使用的高端手機配件,HUAWEI VR Glass自然會獲得眾多華為高端手機用戶的關注及支持。根據我查到的一些數據,華為P30系列今年全球總出貨量達到了1700萬臺,而華為消費者業務產品線總裁何剛認為,剛剛推出的Mate30 5G版在年內挑戰千萬銷量是有可能的。千萬級的用戶基數,假設其中有5%的用戶購買HUAWEI VR Glass,其50萬的銷量都相當可觀(對于VR設備而言)。顯而易見的是,華為的品牌價值,特別是其旗艦手機產品近年來的出色表現,將會極大助力HUAWEI VR Glass的推廣與銷售。
第二,作為一款性能及體驗都頗為出色的VR設備,HUAWEI VR Glass 2999元的價格能夠保留足夠的利潤空間,而不像是Oculus基本上是賠本兒賺吆喝。我個人認為,健康的商業模式從來都是在合理利潤的前提上持續的,因此Oculus的做法從長期來看并不可取。另一個在手機領域著名的例子就是小米,盡管小米通過所謂的“互聯網模式”推動了國內品牌智能手機市場的爆發,但其一貫的低利潤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長期發展,這也是其股票長期低迷的核心原因(投資者不看好其未來長期收益)。在這方面華為一直走得很穩健,通過為產品保留合理的利潤空間,既保證了VR產品線長期健康發展,又在市場定位上樹立了高端產品形象。
最后也是最為關鍵的一點,我在之前也曾經表達過,新的科技產品在進入市場之初應該采取從高向低的方式,即首先保證性能與體驗(價格自然較高),然后通過產品迭代及擴大市場來逐步降低價格。回顧歷史我們發現,從PC到智能手機無不如此。在這里有一個反面教材就是谷歌當年推出的Cardboard,它用極低的價格進入市場,在初期確實取得了千萬級的用戶量,但低劣的品質與體驗導致其最終失敗,而且還損壞了消費者對于VR的最初印象。
綜合以上三點,我們可以做出如下結論:作為一款極有可能撬動VR消費級市場的產品,HUAWEI VR Glass 2999元的定位比較合理,其早期用戶必然來自華為高端手機用戶,而這些用戶的購買力極強;與此同時,HUAWEI VR Glass的推出也將為華為旗艦手機(特別是5G手機)提供更多的優勢及可能性,從而與華為手機業務形成良性的相互促進關系。
現階段VR設備的留存和月活重要嗎?
當我與身邊很多朋友預測HUAWEI VR Glass的市場前景時,我們共同的結論都是“會賣得不錯”。而在最后我特別想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VR設備的留存與月活(或日活),這也是我身邊一些朋友非常感興趣的話題。我們知道,留存與月活最初主要是衡量互聯網產品(網站、app等)的一些核心指標,之后開始慢慢覆蓋到更多的科技類產品。談到VR,一些朋友對其留存與月活充滿了一種擔心的情緒:在他們看來,消費者在購買VR設備之后,如果玩了幾次就放在一邊讓它“吃灰”,這顯然不是一件好事情。
對于“吃灰”這件事,我首先想用自己的例子做個說明。作為一名主機游戲玩家,我先后購買了索尼PS4和任天堂Switch主機,其實它們也經常處于“吃灰”的狀態,不過這并不影響我的游戲生活與兩家大廠的生意。這是因為每逢兩家平臺上的大作開售,我依然會準時準點進行購買。比如將于11月8日發售的《死亡擱淺》,這款游戲是我心中的年度游戲(盡管我還沒有玩到),因此在它發售之后我肯定會第一時間購入并游玩。對于主機游戲市場而言,重要的并不是留存和月活,主機廠商要做的就是不斷保證在自家平臺上推出精品內容,這樣玩家必然也會一直買買買。
這種情況對于現階段的VR消費級市場來說也是如此,無論是游戲還是視頻,只要有足夠好的內容,消費者就會購買設備并持續使用。在體驗HUAWEI VR Glass的過程中,我觀看的平面及全景視頻的品質都很出色,而其中一些韓國出品的180度3D視頻更是帶給我不小的驚喜(真的非常清晰)。就在前段時間,中國電信旗下號百控股與韓國LG U+簽訂VR內容引入和VR直播合作協議,我相信這些來自韓國的精品VR內容很快就可以為國內消費者帶來良好的觀影體驗。
除了這些內容,根據我之前參加SIF(砂之盒沉浸影像展)、2019南昌國際VR電影展等活動的經歷,我發現隨著這幾年的發展,全球高品質VR視頻內容本就不少。只不過它們中的大部分往往缺乏觸及大眾消費者的渠道,同時受限于目前的帶寬條件,一些原本高清的VR視頻內容還無法讓消費者順暢體驗(觀看時出現卡頓對體驗的影響顯然是致命的)。而以上問題正好可以通過更大眾化的產品(比如HUAWEI VR Glass)以及運營商推出的5G云VR業務得以解決。
目前根據華為公布的信息,華為VR視頻將會提供30000+小時高清內容及1000+部4K全景視頻,而華為VR應用市場也包含100+款手機VR游戲及3大VR直播平臺,這些還不包括三大運營商推出云VR業務所包含的內容。由此我可以做出一個樂觀的預測:當大眾消費者可以通過一款出色的消費級VR設備,并借助“雙千兆”帶寬(移動網絡及固定寬帶網絡傳輸速度均達到1000MB)欣賞到數千部高清內容、數百部精品高清內容,VR設備的留存與月活自然會迎刃而解。
以上就是我對于HUAWEI VR Glass及其后期走勢的全部看法,歡迎感興趣的朋友與我交流與討論。最后我想說,在2019年能夠遇到一款所有人試了都說好的XR設備,而且還來自我們的巨頭華為,實在是一件幸事。VR,明年可期!
電科技專注于TMT領域報道,青云計劃、百+計劃獲得者。榮獲2013搜狐最佳行業自媒體人稱號、2015中國新媒體創業大賽總決賽季軍、2018百度動態年度實力紅人等諸多大獎。
投稿請登錄:http://www.diankeji.com/member 商務合作請洽:marketing#diankeji.com
聲明:本站原創文章文字版權歸電科技所有,轉載務必注明作者和出處;本站轉載文章僅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電科技立場,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2021-12-16 電科技發布了 《羅永浩劃定重返科技界目標:AR/VR/MR,下一站元宇宙?》的文章
2021-11-17 電科技發布了 《愛奇藝2021Q3財報發布:總收入76億元 會員營收43億元》的文章
2021-11-05 電科技發布了 《將3A大作帶入大屏場景,樂播攜手天翼推出云游戲主機》的文章
2020-03-23 電科技獲得了沐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