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試驗田,科創板已開市近百日。
百日內,闖關科創板的企業處于什么狀態?行業和區域方面是怎樣分布的?募集資金屬于什么水平?
針對上述問題,創頭條記者根據資料對科創板和其受理企業進行梳理,以期多方位展現科創板態勢和行業發展走向。
截至目前,科創板目前共有165家受理公司,其中已注冊生效的有55家,64家公司已問詢,但在申報過會中,有11家在審核階段撤回、2家被上市委否決、1家注冊未獲通過、2家在注冊階段撤回,共有16家失敗。

科創板問詢制度異常嚴密,之前未予通過的企業由于會計審核問題觸碰法律紅線被否,其中在注冊階段主動撤回的某企業,也因會計審計不過關被上市委勸退。
目前,在選擇上市標準方面,相對寬松的第一套標準是各公司的首要選擇。
165家公司中有136個選擇了第一套標準上市,其次為選擇第四套、第二套、第五套標準。

此前,創頭條記者曾就此采訪業內人士,業內人士表示原因在于目前申報科創板的企業大多數是擬IPO企業,IPO的標準與標準一的要求基本契合。
此外,科創板實行注冊制,企業市值受到詢價結果的影響較大,可能會出現詢價后市值不達標現象,因此企業與保薦機構出于謹慎性考慮,傾向于選擇市值要求最低的第一套標準。
截至目前,鑒于科創板對標的是高新技術性企業,相應的目前對應的區域也主要聚集在高新技術發展和經濟發達地帶,同時上交所所在地帶來的金融聚集效應也較為明顯。
其中北京以32家位居首位;廣東次之,有28家;上海方面為23家;而江蘇和浙江分別為26家和14家。

統計可以看出,在保薦方面,資深投行中金公司以17名位居榜首,其次為實力雄厚的中信建投以及后起之秀華泰證券。中信、招商以及國信證券的表現也不俗。

業內認為,頭部券商因豐富的項目儲備很容易在科創板領域占據先發優勢。另一方面,根據科創板承銷業務指引,保薦機構根據科創板項目發行規模的不同實現2%-5%的跟投比例。這意味著,保薦項目越多,券商的資金實力就越強,而這對于中小券商來說意味著很大的挑戰。
目前來看,科創板嚴守六大行業,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行業、節能環保行業、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領域。
數據顯示,科創板公司中專用設備制造業為32家,計算機、通信等行業電子設備制造業為31家,其中醫藥相關公司是23家。

此前,之前做數據廣告業務的木瓜移動、新數網絡也都曾闖關科創板,最終因實質業務是廣告業務、研發投入低被否。科創板截至目前,目前尚無純平臺型公司,至今也沒有所謂的“軟創新”企業過關。
數據顯示,目前,募集資金在1-10億資金的企業占大多數,有121名企業;10-50億募集資金的有43家;100億以上的企業僅有1家。

綜合而看,科創板的企業平均募資水平在10億左右浮動。雖低于今年以來主板平均募資規模,但高于創業板的平均募資規模。
一投行人士認為,“相對較高的發行PE,是否能被投資者接受,這考驗的就是投行的承銷能力。對投資者而言,買的估值越高,所要承受的下行波動風險也就越大。”
注:以上表格資料均來自同花順iFinD
創頭條(Ctoutiao.com)原創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及作者,違規轉載將追究其法律責任。本文作者:陳卓,微信:cz18510378718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