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大眾與知識的關系變得更加緊密且日常化。 以短視頻為紐帶進行的知識分享和連接,在拓展知識邊界的同時,也讓“知識普惠”逐漸接近現實。 作為一個日活超過2.5億的國民級產品,抖音為了能切實服務知識創作者的生產,和普通用戶的短視頻知識學習,在今年3月推出“DOU知計劃”全民短視頻科普行動,并于9月和中國科普研究院、字節跳動平臺責任研究中心聯合啟動“DOU知計劃”2.0。
?
短視頻知識傳播的現狀
知識的熱傳播
過去一年來,知識類內容如雨后春筍般急速增加,受廣大用戶歡迎的知識類大V正在成為新的“網紅”。“冷”知識的“熱”傳播,反映了短視頻傳播知識正在成為一種新的趨勢。 以抖音為例,截至2018年12月8日,抖音上粉絲過萬的知識類創作者近1.8萬個,與平臺整體相比,短視頻的平均播放量和分享量、點贊量、作者粉絲數等,遠高于站內平均水平。可見知識類內容受到用戶的歡迎。
?
豐富的知識地圖
短視頻平臺上,知識傳播展現出了勃勃的生機。知識的邊界被擴展,人們的知識地圖變得更加豐富。 目前抖音平臺上的知識類短視頻主要分為:科普類、考學類、才藝類、職場類、生活類、母嬰育兒類。
1.知識地圖之:學習者
以青少年為例。根據《2017年世界兒童狀況》“U-報告(U-Report)”顯示:在問題“你喜歡互聯網上的哪些內容”下,40%的受調查青少年和青年選擇學業或健康方面的知識,24%選擇掌握在學校學不到的技能。 在青少年觀看的知識類短視頻中,排名前三的依次為:科普-才藝-考學。
?
在線的自主學習,互動學習依然已經成為青少年重要的學習方式。
2.知識地圖之:傳播者
短視頻的豐富表現力和抖音天然的流量基礎,吸引了眾多從事科學傳播多年的專業機構入駐。通過趣味的實驗和互動,這些官方抖音號傳達了科學的美與活力,激發受眾探索科學的熱情。 例如,2018年9月,中國科技館等全國42家科技館集體入駐抖音,發起“我的科學之yeah”話題挑戰,累計播放量超18億。
?
短視頻知識傳播的特性
從長形式到短形式,從單一感官到試聽結合,短視頻的媒介特征直接影響了知識的呈現和傳播。
知識傳播的即時化
以短視頻呈現的知識更加凝練、“輕量”和觸手可及。 一方面,有限的時長和豐富的表現力,使得短視頻非常適用于展現知識精華的部分,起到培養興趣,激發學習者進一步深入學習,提高了知識傳播的效率。
?
另一方面,時間的碎片化是現代社會的普遍特征。短視頻給隨時隨地的學習帶來了可能,人們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碎片時間去獲得新知識。 由于長度的改變,短視頻在信息的傳播上呈現出了獨有的節奏和規律。首先,“短”即是“精”,在有限的時間內,提煉核心的知識點進行講述。其次,視頻內容編排緊湊,沒有冗長的前奏和鋪墊,充分利用講述知識的每一秒。
知識呈現出人格化
一方面,知識的呈現更加具象。以人為載體的口語傳播,重新回歸到知識傳播的場景中。視頻相較于文字有更加自然和直觀的交互方式。而人格化的講述者,也因為擁有鮮明的社會角色,興趣特長等特征,更容易吸引受眾。 另一方面,借短視頻的低門檻,每個有能力的個體都可以參與到知識的生產與傳播中。隨著主動傳播知識的個體增多,知識的內涵和種類得到極大的豐富和拓展。
?
隱性知識的顯性化
隱形知識是存在于個體中的,私人的,有特殊背景的知識,如個體的經驗、技能和生活智慧等。 相比文字的抽象,短視頻以直觀的講述、具象的呈現、循序漸進的步驟,讓知識變得更清晰直觀,如抖音平臺上,口語技巧、美食教程、聲樂教學等知識類短視頻。 隱性知識的顯性化,大大縮短了個人理解知識需要的時間,提高了知識的傳播效率。
復雜知識的通俗化
通俗化的初種表現,平面知識的立體化。利用短視頻的天然優勢,通過“唯妙唯俏”的講述,將知識以形象、生動、立體的形式呈現給用戶,把原本從文字轉化到想象所需的路徑大大縮短。 例如2017年11月陳柯宇發行的原創歌曲《生僻字》,由70多個生僻字譜成。近,這首歌曲被他重新上傳到抖音,并配上歌詞和注音字幕的視頻又大火起來,目前這條視頻的累計點贊量已接近300萬。
?
通俗化的第二種表現,抽象概念的具象化。把知識還原到日常化的具體場景中,是具象化的一種常見思路。 通俗化的第三種表現,“嚴肅”知識的趣味化。寓教于樂的短視頻更容易被關注和傳播,把知識的講解和傳播變得輕松生動,有觀賞效果,會更容易被大眾所吸引。
短視頻知識傳播的價值
知識普惠由“普及”和“惠及”兩個維度構成。對后者而言,好的短視頻可以激發人們探索知識的興趣,讓更多人有所收獲,實現知識的惠及。
點亮興趣
抖音擅長以立體生動、寓教于樂的形式,以深入淺出的講述、直觀呈現的畫面,點亮人們對知識的好奇心和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拓展邊界
利用抖音平臺的流量優勢和智能推薦功能,讓大眾不斷接受新鮮的知識,將人從“既定的知識范圍和日常軌跡中“解放出來”,也讓用戶可以在基于興趣的關注之外,看到其他領域的內容。
煥新觀念
對打破刻板印象或刻板認知有很好的效果。 每條視頻都呈現一個明確的知識點,可以加深觀眾對關鍵信息點的印象;生動易懂的、人格化的講述,也能把復雜的知識點以更親民的方式被理解和接受。 短視頻平臺的分享機制,幫助知識更方便地通過社交紐帶進行傳播。
動手參與
一方面,通過開門見山的呈現、循序漸進的步驟、隨時暫停的操作,縮短了個人理解需要的時間,讓動手跟做變得更加簡單。 另一方面,抖音原有的“跟拍”文化和實時反饋,能夠激發學習者參與和分享的熱情。 通過個人的跟做、上傳、轉發、評論、修改,知識變得反復被再創造,擁有了不斷更新的活力。
?
再來看抖音的這些年的實踐與規劃,能感受到其對知識傳播擁有更高價值的追求。 例如,2018年11月15日,字節跳動開展“抖音公開課”教育扶貧活動,邀請三位抖音知名“科普大V”——“大科學家來了”、“柴知道”和“地球村講解員”,深度走訪貴州省“益童樂園”站點,以抖音視頻為“教具”,用寓教于樂的形式向當地學齡兒童現場講授地理、生物、天文等學科的科普知識。 參與這次公開課活動的“柴知道”內容負責人表示,對于處在大山深處的孩子們而言,抖音上妙趣橫生的科普內容,有助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拓展視野,讓他們積極探索外面的世界。
?
2019年3月,抖音平臺給在“DOU知計劃”中通過初選的參賽隊伍及科普顧問團成員提供了5分鐘長視頻權限,讓知識的長度不止于15秒。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知識普惠的道路上,以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在持續助力——傳播知識,記錄美好生活。 ?
?
作者:張亢亢。本文由 @張亢亢 原創發布于愛盈利。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愛盈利-運營小咖秀(www.aiyingli.com) 始終堅持研究分享移動互聯網App運營推廣經驗、策略、全案、 渠道等純干貨知識內容;是廣大App運營從業者的知識啟蒙、成長指導、進階學習的集聚平臺;
想了解更多移動互聯網干貨知識,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運營小咖秀(ID: yunyingshow)
【原創】?? 本篇文章屬于愛盈利原創,如需轉載:1、網站端請注明出處,并在文章中附帶原文鏈接。2、微信公號及其他自媒體平臺需聯系授權方可,未經授權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