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數據價值的不斷挖掘,需要更多的產品經理去探索和實踐,所以筆者根據自己的感受,特整理出關于產品經理之“種子”挑選和栽培的心得體會,即哪些新人比較適合做產品經理,以及如何培養這些新人的經驗總結。
回首筆者的過去,曾經作為計算機專業的本科生進入中科大進行大數據方向的研究,后來加入Teradata公司,期間從基礎的數據準備到分析挖掘,轉變到現在的產品經理,經手了大大小小將近10多個產品,逐漸體會了產品的道法術。
伴隨著數據價值的不斷挖掘,需要更多的產品經理去探索和實踐,所以筆者根據自己的感受,特整理出關于產品經理之“種子”挑選和栽培的心得體會,即哪些新人比較適合做產品經理,以及如何培養這些新人的經驗總結。
筆者剛開始進入項目組的時候,主要做一些內部業務的支撐運營,更多地是與數據準備和相應的分析挖掘打交道。但伴隨著數據價值的不斷涌現,利用自身數據優勢與外部數據融合進行行業賦能漸漸成為了主旋律,產品無非是具能體現數據價值的呈現方式,相應的產品經理變得越來越被需要,因此筆者首先結合自身的體會先闡述一下為什么需要產品經理的原因。
伴隨著大數據變現的探索,筆者身在的項目需要經常和外部公司進行接觸,但經常會碰到一個問題,由于工作性質的不同,市場或是運營反饋上來的需求較多都是一個點。比如說筆者之前負責的一個失聯修復的產品,即在用戶充分授權下,通過現有的大數據能力,輔以相關的短信、外呼渠道針對聯系不到的人利用算法模型找尋其他的方式進行聯系。
當時開始的需求僅是上傳失聯的用戶信息以及授權信息,利用算法模型進行這些用戶額外聯系方式的找尋,通過現有的外呼渠道能力進行觸達。但是這僅僅是一個點,筆者當時考慮額外聯系方式可能不止一種,其他的用戶可能會擁有自己的外呼渠道能力。
那么如何保證數據安全,另外短信渠道是不是也需要等等,通過將一個點具化成需求的面,這就需要特定的角色即產品經理進行分析和梳理。
沒有任何一個產品經理能窮盡所有的需求點,同時現實條件也不允許所有的需求點都完成才上線,所以在產品上線后,會不停地對產品進行迭代更新。如果沒有人能夠站在用戶和產品角度進行功能設計,那么呈現的結果會讓人覺得很“凌亂”。
比如說筆者曾經由于一個新的產品需要規劃設計,并且要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完成頭名版本的上線,所以另一個產品的迭代更新放在了一個開發經理的身上,由于角色的不同,關注的點不同,雖然需求能夠滿足,但功能設計較為凌亂,親自操作后難以理解。后由于時間的關系,筆者在改完的基礎上進行了調整,規整了許多。
所以需要特定的角色即產品經理持續性地進行需求分析和功能設計,這樣才能保證產品功能的完整性以及友好性。
由于工作性質的關系,筆者身邊較多都是技術性人員,日常關注的較多都是前沿的技術,不太關注于市場發展的趨勢。但隨著大數據變現的不斷探索,越發地感受到各行業之間的壁壘,如果真正去發揮數據賦能行業的價值,需要深入到市場前沿進行研究,同時結合相關的數據進行場景思考,這就需要特定的角色即產品經理專注于行業研究,憑借強而敏銳的洞察力進行創新。
所以筆者經常會研究各個行業的、各峰會分享材料等,努力提升對于行業的認知。
伴隨著針對產品經理角色需求量的日益增多,擺在筆者面前的是如何引進產品經理的問題。由于筆者對于資深產品經理不具有招聘權,所以在這里僅闡述對于產品經理新手的挑選要素。
筆者認為工作的基本素質就是要有責任心,特別是想成為產品經理的新人,在以后的工作中經常會碰到任務相互推讓,相關方案需要評估其優缺點進行自我抉擇等。所以筆者認為成為產品經理的頭名要素是要有責任心,主要體現在愿意收拾“爛攤子”,以及決策果斷,愿意背負相應責任。
產品經理是一個需要經常思考的工作,無論對于生活或工作中的事物都需要保持一個思考探索的心態,所以筆者認為成為產品經理的第二要素是要有好奇心。因為好奇心可以產生持久的熱情、有助于解開思維的束縛、驅動終身學習。
成為產品經理后,在與他人溝通的過程中以及在日常的研究學習中,經常會碰到很多自己不了解的內容,擁有好奇心,才能在以后的思維拓展、實施落地等方面張弛有度。
好奇心固然是好事,但更要懂得察言觀色。打個比方,在雙方交流中一方一直問個不休,另一方勢必是會造成厭煩,特別是另一方時間比較緊的情況下。
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擁有同理心,筆者認為是成為產品經理的第三要素,這樣才能在后續的需求溝通中簡單地幾句話就能戳中痛點,產品設計中才能站在不同角色的角度綜合思考相應的功能設計和交互設計。
不知是不是筆者所處環境的原因,接觸的好多新人比較關注于算法、技術、AI等,比較愿意和公式、代碼打交道,反倒不愿意和人打交道。但是產品經理的很多時間都是在溝通,所以筆者認為樂于溝通是成為產品經理的第四要素,當擁有同理心之后,如果能夠主動溝通并樂于溝通,這樣才能不斷碰撞出火花。
其實抽象起來看,個人是一個產品,平常交付的內容是一個個產品,產品很多時候追求的是一個精致,所以筆者認為講究是成為產品經理的第五要素。這有點像強迫癥,但是如果沒有這種特性,那么終的產品也是各種亂七八糟。
就像筆者經常跟項目組同事說的,就像相親似的,如果你覺得對方邋里邋遢,那么你連和對方打招呼的興趣都沒有,同樣的,如果你覺得一個產品不精致,那么你連試用的興趣都沒有。
以上是筆者關于如何挑選產品經理“種子”的感受體會,那么如何讓“種子發芽”呢,筆者接下來繼續分享一下如何“栽培“產品經理“種子”的心得總結。
結合成長的體會以及帶教的經歷,筆者想從心態、思維以及能力三大方面進行闡述。
無論做任何事情,心態很重要。有些人會時常感到迷茫,這是因為ta不知道自己當前所做的事情有沒有價值,所以成為產品經理后,一定要樹立一種心態就是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是有價值的。另外這條路會很艱難、甚至會很孤獨,經常會遇到“里外不是人”的窘境,所以還要樹立一種明知道路艱辛,也要砥礪前行的心態。
同時不論碰到任何事情,都要積極樂觀,保持正能量,因為產品經理影響著整體產品團隊的氛圍,如果產品經理“垮了”,變相的產品也就“垮了”。
心態有的同時,需要加強相應思維的鍛煉,筆者認為有兩大思維能力是在產品經理新人階段需要具有的:
在追求思維鍛煉的同時,產品經理新人需要的相應能力也需要不斷提升,這里面的能力包含硬技能和軟能力。其中硬技能主要包含產品原型工具的使用,例如Axure、Mockup等,還有Office軟件的熟練使用,例如Visio、Excel、PPT、Word等,這些能夠很好地輔助產品經理進行各項工作的溝通。另外軟能力筆者認為包含如下內容:
(1)抗壓能力
產品經理的壓力是巨大的,但筆者認為抗壓能力是能夠鍛煉的,依舊記得當時剛進入目前這個項目的時候,為了能夠讓產品搶占先機,基本上每天都需要承受著“產品爆雷”的風險,但所幸的是和項目組的小伙伴們一起撐過來了。現在如果碰到類似的情況,筆者就會很談定,所以筆者目前會適當地給產品經理新人施壓,從而鍛煉其抗壓能力。
(2)抽象能力
產品經理的高低在于其抽象的程度,所以筆者會經常教導新人去抽象思考事物之間的共性。就像不管現如今各種廣告營銷的策略多么新奇,其實說到底就是在合適的時機向合適的人觸達合適的內容,那么不論是品牌廣告還是效果廣告都是這個道理。
(3)學習能力
就像在前面闡述的,產品經理要對市場發展趨勢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創新意識及良好的分析、研判能力,這就需要不斷地加強自身的學習,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要養成收集、思考、總結、轉化的良好習慣,要不斷積攢自己的知識收集池,當碰到新的事物時,要不斷詢問自己它是什么、為什么出現、應用到什么場景。同時在平時的工作中,要注意靈感的巧妙使用。
比如說之前筆者需要針對負責的業務進行運營指標的梳理,苦于沒有一個比較能直接反饋業務問題的指標體系,當洗澡的時候突然聯想之前閱讀過的電商運營思路,抽象起來跟筆者負責的業務比較相像,所以重新進行了研究進而搭建了相應的運營指標體系。
(4)執行能力
產品經理不是單單做一些行業研究、需求分析以及功能設計的,更需要是保證終落地的產品是有效果的,較多時候也是一個項目經理,所以筆者會經常叮囑產品經理新人去主動推動產品的進行,主動跟蹤產品的實施進度以及風險把控等,相關內容可參考筆者之前分享的《如何帶領一個多項目的團隊(上)》、《如何帶領一個多項目的團隊(下)》。
以上是筆者關于產品經理“種子“挑選和栽培的心得體會,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以產品經理為業,但在筆者看來,產品經理是一類人,其做事思路與方法可以解決很多實際的生活問題,只要你能夠發現問題并描述清楚,轉化為一個需求,進而轉化成一個任務,爭取到支持,發動起一批人,將這個任務完成,并持續不斷地以主人翁的心態去跟蹤、維護這個產物,那么你就是產品經理,至少你已經是自己的產品經理。
?
本文由 @于振國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愛盈利-運營小咖秀(www.aiyingli.com) 始終堅持研究分享移動互聯網App運營推廣經驗、策略、全案、渠道等純干貨知識內容;是廣大App運營從業者的知識啟蒙、成長指導、進階學習的集聚平臺;
想了解更多移動互聯網干貨知識,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運營小咖秀(ID: yunyingshow)
【轉載說明】???若上述素材出現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付費及進行處理:shanliqiang@aiyingl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