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女裝品牌“La Chapelle拉夏貝爾”的創始人,邢加興最近的日子可不太好過。
公司成立19年來,第一次遭遇如此大的挫折,頭頂著“首家在港交所和上交所兩地上市”的光環,拉夏貝爾去年以來業績卻持續虧損,不斷打折特賣清庫存,零售門店也迅速縮水,今年上半年拉夏貝爾的零售網點減少2470個,不得不出租總部大樓來渡過難關。
微博上,網友們也給出了自己的感受,“這兩年確實不行了,款式跟不上,質量也不如以前,而且越來越像地攤貨,真的越看越土,這兩年不敢再光顧了,所以說換個設計師不好嗎?”
翻開拉夏貝爾的經營史,在2017年9月,拉夏貝爾上市,當年它的營收曾經達到104.46億元,位列國內營收最高的女裝上市企業。
然而兩年后的今天,拉夏貝爾的凈利潤已經顯示為半年虧損5.65億元。是什么讓拉夏貝爾經歷了如此大的波動?
白手起家:用買樹苗的錢打開服裝行業大門
1972年,邢加興出生于福建的一個農民家庭。
據媒體報道,邢加興21歲時,母親讓他去城里買些樹苗回來,他揣著買樹苗的幾百塊錢,走到城里,看到一個服裝印壓培訓班就報了名,打算學點技術,誤打誤撞進入服裝行業。
培訓班結束后,他加入了一家臺資服裝廠,發現學不到核心技術,又跑到北京服裝學院學了半年服裝設計,學成后,邢加興做起了服裝代理的生意。1998年,服裝代理工作很難繼續擴張,邢加興便萌生了創立自己牌子的想法。
他曾對媒體解釋稱,“這些牌子都是從臺灣過來的,在大陸開工廠,在大陸賣,其實臺灣根本沒有,根基不好。到后來,我的店鋪開起來,卻沒有貨賣。因為福州很暖和,秋裝上得很慢,到11月份才有,可是上海8、9月就要上秋裝,這樣跟商場就有個斷檔。我們覺得如果自己創立個牌子,可能更容易控制。”
1998年,福建人邢加興帶著東拼西湊來的50萬注冊資金和2名設計師,成立了上海徐匯拉夏貝爾服飾有限公司。法文“La Chapelle”(拉夏貝爾),譯為中文是“小教堂”,是法國的一條風情小街。據說邢加興在構思這個品牌時,正居住在這條充滿法國文化的小街上。
在打法上,與福建商人一樣,邢加興采取了不惜一切代價搶占商業區地盤的經營戰略。
創業第一年,拉夏貝爾開始有了兩三百萬元的銷售額,而后公司不斷將賺來的錢用于擴張新店,資金鏈一直處于緊張狀態。2007年公司資金鏈最緊張的時候,曾有兩個月發不出工資,直到2009年,聯想投資千萬美元投資拉夏貝爾后,其資金短缺的狀況才得到根本緩解。
對標Zara:線下曾瘋狂開店,而今半年零售網點減少2470個
在招股書中,拉夏貝爾對自己的定位是:一家快時尚、多品牌、全直營時裝集團。所謂快時尚,是一種服裝服飾行業的商業模式,特點是上新品速度快、評價和緊跟時尚潮流,ZARA是該模式的代表品牌。拉夏貝爾在招股書中也多次對標ZARA。
2011年之前,拉夏貝爾僅有3個女裝品牌,門店數量為1841個;2012年,邢加興提出“多品牌、直營為主”的發展戰略。
2014年10月9日,拉夏貝爾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2015年以后,公司基本停止內部新培育品牌,主要通過投資合作的方式拓展新品牌,至此開啟了不斷“買買買”的并購模式。
“如果不開新店就意味著倒退。”邢加興的話帶領著拉夏貝爾的瘋狂擴張。
2011年,彼時拉夏貝爾的線下門店數為1841家,此后持續高速擴張,并在2017年達到了頂峰,總共開了9448家店,幾乎開遍了全國各大商場。
到了2018年上半年,這一數字略有縮減,變成了9269家,但擴張速度之快依舊令人咋舌。相比之下,同一時期的Zara在全球的線下門店數也不過7000余家。
拉夏貝爾的門店數不僅超越了Zara,在國內的同類競品企業中,拉夏貝爾的門店數也是最多的。根據公開數據顯示,海瀾之家和森馬服飾在2017年的門店數分別為5792家和8000家,均低于拉夏貝爾的9448家。
盡管擁有無可比擬的門店數量,但這和拉夏貝爾的總營收似乎并不成正比。
根據2018年年報數據顯示,拉夏貝爾在2018年全年的總營業收入為人民幣101.76 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2.69 億元,同比下降2.5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1.60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6.54億元,同比下降132%。
瘋狂擴張后遺癥:一系列難題待解決
一方面,女裝行業的特點造成公司存貨占比偏高,從2014年到2018年之間,拉夏貝爾的存貨快速攀升,由13.27億元增至25.34億元,同期存貨占流動資產比例也從26.42%升至48.58%,增長近12億元。
除了存貨帶來的營收壓力,拉夏貝爾的存貨周轉天數也是居高不下。
根據東方證券的研究結果顯示,大部分服裝企業的庫存天數都在150天以上,只有極少數的企業能夠把庫存天數控制在100天以內。
2018年,拉夏貝爾的存貨周轉天數高達285天2019年第一季度雖然略有好轉,但也超過了250天,而第二季度則同比上升近70天,達313.1天,遠高于行業平均線。
此外,拉夏貝爾的營業成本高企,使得公司很難實現高增長。近年來,隨著物業及租金大幅上漲與人力成本的增加削弱了公司短期的盈利能力,對公司的財務狀況和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在其半年報預告中,也可以感受到拉夏貝爾面臨的多重壓力。國內大眾服飾零售市場持續低迷、毛利率同比下降,業務轉型調整、降本增效的實際效果尚需時間體現,費用的減少未能抵消毛利下降的影響。另外,外部融資環境發生變化,公司持續歸還銀行借款,對產品下單、上新等產生一定負面影響。
服裝行業專家馬崗對媒體表示,快時尚行業目前呈現整體飽和、過剩的局面,ZARA、H&M的進軍讓這個行業的蛋糕已經所剩無幾,已不能容納品牌的瘋狂擴張,拉夏貝爾的擴張明顯已經得不到有效支撐,陸續關店的舉措可看作是戰略收縮調整、優化渠道結構的具體體現。
快時尚淘汰賽進入倒計時
值得關注的是,迎來大規模關店潮的,拉夏貝爾并不是第一家。7月29日,長江商報突然爆料:一代“內衣大王”——都市麗人公司,預計上半年利潤同比跌幅超過80。隨后,都市麗人也正式發布了預警公告,正式確認了此事。
這個號稱“中國維密”的內衣巨頭,最火的時候在全國擁有8000多家門店。然而,僅2016年就關閉了407家門店。去年全年營收凈利跌落至5079.7萬,一度關店超過300家。
業績遇冷的還有美特斯邦威、達芙妮等一連串時尚品牌,國外的快時尚巨頭們也頹勢漸露,前不久,快時尚品牌Forever21申請破產的消息出來后引起了快時尚圈一陣唏噓。Zara、New Look、Topshop、J.Crew等品牌持續受到打壓,業績呈現出疲軟的發展狀態。
究其原因,不難看出,這些陷入關店潮的巨頭們,品牌都存在相同的特點:快時尚、高性價、大眾化,這些在過去作為品牌最大的競爭力,幫助其一路披荊斬棘迅速擴張的優點,如今也成為導致其下滑、閉店的最直接原因。
另一方面,電商的崛起和消費者的改變,讓曾經引以為豪的“快優勢”逐漸散失。與中國高度電商化的消費趨勢相悖,快時尚過于注重線下鋪店,線上的長期空缺很快就被雪梨、張大奕這樣成千上萬的網紅賣家填補,成為服裝市場的新寵兒。大數據和供應鏈管理被放在了更顯要的位置。
對于拉夏貝爾們來說,公司突然爆出巨額虧損其實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翻身,除了在財報上“甩掉包袱”外,專注于產品,提高公司運營效率才是正路。
2022-07-13 投資界發布了 《粉絲社區服務提供商「花果山傳媒」獲B站投資》的文章
2022-04-20 投資界發布了 《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又要投5家GP》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布了 《廣西兩支新基金成立,總規模40億》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布了 《石家莊擬設立20億元數字經濟子基金》的文章
2022-04-14 投資界發布了 《西安市創新投資基金首批子基金申報指南正式發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