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智能網聯汽車是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也是“新四化”的核心體現。
10月22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共同主辦的2019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在北京隆重開幕。大會以“共建生態 智領未來——開啟汽車新時代”為主題,集結了眾多業內專家,意在匯聚全球智慧,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升級。
億歐汽車作為本次大會的支持媒體,與大家第一時間分享精彩內容。
10月23日,在2019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李克強發表了主題為《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過程中的挑戰及發展對策》的演講。他演講的主要觀點如下:
1、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協同創新已經成為大的趨勢,未來的方向是跨界的,是新興的,是系統的,光靠單一的企業、單一的產業難以推進。
2、中國的政府應該充分認識到自動駕駛是一個新興且具有戰略性的產業形態。
3、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需要一系列創新和突破,不僅僅是產品的突破,產品的創新,也包括產業生態的創新。
以下為李克強演講實錄(有刪減):
非常高興能有機會在這里就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過程中的挑戰及發展對策,代表我們團隊跟各位做一個交流。首先介紹一下我們對中國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的認識,中國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我們都知道這是我國汽車產業的一次重大機遇,也是我們的戰略發展方向。
從技術層面上講,是戰略性高新技術的支撐點,從產業層面上講,傳統的汽車制造企業與新一代的ICT行業緊密地結合,將會使我們的產業重構,價值鏈不斷擴展和延伸。從應用層面上,汽車不是一個簡單的移動工具,而是一個智能的移動空間。從戰略層面上,由于智能網聯汽車涉及到高新技術使產業發生重大變革,同時對社會有重大的影響,所以許多國家已經把智能網聯汽車發展作為一個國家的戰略,形成了一種競爭的局勢。
在發展過程中,各個國家都在從政策上為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支撐,包括美國的DUT,美國的交通運輸部對汽車的發展已經頒布了1.0到3.0等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歐洲也發布了一系列支撐,剛才寶馬的專家已經提到,歐洲發表了一系列方針政策,從頂層設計、行業組織的協調、重大項目推進、新技術的發展觀點,以及歐洲提出的基于信息連接,基礎設施支撐的自動駕駛項目。
日本也有一系列的發展對自動駕駛的實施過程以及法律法規方面起到了推動作用。涉及重大的事件、應用場景,包括東京的奧運會怎么推進自動駕駛的使用,都有一系列的政策推進。
技術層面,剛才國內外的企業已經做了很多展示,總結起來,一個方面是乘用車部分的自動駕駛已經形成了,產業化時代已經來臨,更高階的自動駕駛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另外一個特點是,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協同創新已經成為大的趨勢,未來的方向是跨界的,是新興的,是系統的,所以光靠單一的企業、單一的產業難以推進。全世界范圍內,汽車行業與汽車行業的結合,以及汽車與ICT的結合已經成為趨勢。
商業模式上大家也在探索,怎么能夠讓自動駕駛盡快地落地?其中也談到對于出行服務,對于特殊區域的應用,可能將來會成為一種商用車自動駕駛產業競爭布局的焦點。發展過程中我們也看到,中國智能網聯汽車既有機遇和好的基礎,也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
1、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還有待突破,包括有些法規沒有涉及到自動駕駛,有些法規與自動駕駛的推進還有一些不適應的地方。
2、在產業鏈這一塊,特別是剛才李德毅院士講到與汽車相關的底層運行部件,當然也包括高端ICT技術的基礎原件方面也存在著需要探索的地方。
3、智能網聯與基礎設施有關,我們知道基礎設施存在著投入大,建設周期長的問題。
4、中國與各國一樣,發展過程中商業模式和產業生態還需要進行探索和健全。
5、社會對自動駕駛的認識和世界一樣,當然中國的情況有時候更特殊,包括一系列電動車的難點問題,民事、責任的認定以及安全信用的問題等,由于各個國家、各個民族的特點不一樣,還有差距。
中國的政府應該充分認識到自動駕駛是一個新興且具有戰略性的產業形態,實際上政府也在積極的支持,通過政府領導發表的一些介紹可以看見,怎么做到產業的協同設計,頂層設計和協調機制?昨天我們的政府官員已經有所介紹。發展里一系列的法律法規、行動計劃、示范運行等等的場地也在開展,工信部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國家相關部委,包括國家發改委也在去年年初推出了智能汽車發展戰略的征求意見稿,交通運輸部也在推進示范運行,交通運輸相關的產品認證也在推進。
自動駕駛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地圖,所以政府的相關部門也在探討如何解決相關的問題,能夠真正意義上促進商業的應用和滿足國家的基本法律法規要求,現在也正在進行積極的探索。
企業方面,中國的主要汽車企業都把自動駕駛發展列入企業新一輪產業升級的發展戰略,制定了一系列技術發展路線,包括一汽、東風、長安、上汽、北汽、廣汽、吉利和比亞迪等等主流企業,都有他們清晰的路線圖在實施。自動駕駛不僅僅是整車企業的事,也涉及新一代零部件供應商,所以自動駕駛新產業形態領域也有大量的從業者進行了探索,從傳感器到計算平臺,以及基于自動駕駛所適用的執行器,國內都在建立零部件企業的技術體系,探索一些應用。中國的ICT企業也非常積極,包括我們的BAT、華為、中興、大唐等,已經與整車廠進行合作和探索。
自動駕駛的問題,不僅僅是技術,還涉及到相關的法律法規問題,所以如何建立協同創新的平臺也在探索過程中。在工信部的支持下,我們成立了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以及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針對的就是在智能汽車發展、產業化和應用過程中,所涉及的一些前沿基礎共性交叉,涉及到一個企業,甚至是一個產業難以完成的任務。作為創新平臺,給行業提供共性技術,支撐一些技術平臺的產業化。
我們也正在探索新型的產業生態,包括剛才提到的中國的技術路線,將來不會是單車的智能,會考慮融合型智能,包括V2X,車與車,車與路,車與基礎設施,車與信息基礎設施融為一體,發展過程中端管云的產業體系逐步形成,這里面既有傳統整車廠,也包括新型高科技公司,ICT企業正在進行合作推動生態建立。
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需要一系列創新和突破,不僅僅是產品的突破,產品的創新,也包括產業生態的創新。除傳統基于一級供應商,二級供應商再到主機廠的生態,會有新的技術,新的要求出現。這樣的情況下,基于未來前沿的技術,交叉的技術,需要從監管、信息安全、基礎設施的角度需要探索一種新的產業生態,而這個產業生態能支撐新的零部件產品。
本文已標注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