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許久不見的賈躍亭突然回到風口浪尖,先是傳出在美申請個人破產重組、與甘薇離婚等消息,又被樂視網隔空喊話還錢。
同時,有媒體發現,位于朝陽公園、占地2萬平方米、曾經報價14億元的的樂視大廈將于11月進行司法拍賣,起拍價6.78億,相當于評估價的7折。這可真真是現實版的“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樓塌了”。
網絡視頻十余年,自制內容六七年,市場格局風云變幻。吹呀吹呀、驕傲放縱的樂視如今風雨飄搖;存在感不強的“轉學生”芒果TV靠網綜逆襲超車;撤出版權競爭的搜狐視頻押寶自制劇,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
相愛相殺多年、仍然留在第一梯隊的騰愛優,儼然成熟了許多,在共同利益面前主動抱團,開始以一種更為強勢的姿態改變內容行業了。
《倡議》點名撕番、改劇本等亂象
直指藝人環節
繼2018年4月《關于規范影視秩序及凈化行業風氣的倡議》、2018年8月《關于抑制不合理片酬,抵制行業不正之風的聯合聲明》之后,10月21日上午,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三大平臺再度發聲,聯合正午陽光、華策影視、檸萌影業、慈文傳媒、耀客傳媒、新麗傳媒六大影視制作公司發表了《關于加強行業自律,促進影視行業健康發展的聯合倡議》。
從題材創作等宏觀導向,到劇組風氣、合同規定等細節,《倡議》均有涉及,包括六項倡議、一個聯合行動:
一、倡導價值引領,確保政治導向。
二、倡導守正創新,勇攀創作高峰。
三、倡導勤儉節約,抵制“浪費”之風。
四、倡導“德藝雙馨”,反對虛榮攀比。
五、倡導廉潔從業,糾治“貪腐”亂象。
六、倡導誠實守信,規范經營行為。
任何違反上述倡議內容的機構、個人。經核實確認后,九家倡議方將一致行動,視其影響采取包括一定期限內暫停合作等相關措施予以警示。
第四條尤其具體,直接點名撕番位、改劇本、耍大牌等藝人環節的種種亂象。
用朋友圈的白話版來說,就是“請藝人不要隨意修改劇本,不要決定必須和誰演、誰拍,必須署名第幾第幾,變相要投資權,一帶N人,以后最多1+3!”
別的且不說,番位排名這一問題可謂新鮮火熱,本月初《小小的愿望》剛剛帶我們溫習了一遍,流量生花的飯圈為此更是常撕常新,子子孫孫無窮盡也。
“番位”一詞源自日本,但在國內語境中語義已發生變化,相當于演員的地位象征。三番以內才能算進明星的實績,因此粉絲、特別是流量粉絲會在番位問題上寸步不讓。
然而,在意番位問題的不止粉絲。早年《畫皮1》甄子丹居首、《畫皮2》雙女主疑云,成就了國產番位第一案;2016年影版《盜墓筆記》啟用鹿晗、井柏然出演瓶邪,團隊曾親自下場,兩家粉絲鬧得水火不容;今年《小小的愿望》,彭昱暢工作室直接發布聲明喊話片方,徹底捅破窗戶紙,將問題推到臺前。
有些或許是合理維權,但毫無疑問,明星團隊之間的暗中較勁,粉絲之間的腥風血雨,會給正常的拍攝或者宣傳活動平添許多阻力。番位之爭如此,改劇本、耍大牌等同理。
以往單靠呼吁倡議與媒體監督,這些問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但如果是由集投資方、買方、播出平臺、運營宣傳等多重角色為一體的視頻網站來施壓,沒準真能有所改變。
打擊天價片酬 ,拋棄“唯數據論”
均見成效
回顧一下,上一次三大平臺、六大制作公司聯合動作是針對片酬問題。聲明表示,每部電影、電視劇、網絡視聽節目全部演員、嘉賓總片酬不得超過制作成本的40%,主要演員片酬不得超過總片酬的70% 的最高片酬;單個演員的單集片酬(含稅)不得超過100萬人民幣,其總片酬(含稅)最高不得超過5000萬元。
彼時,“天價片酬”、“洗錢爛劇”、 “陰陽合同”等問題已經多次成為熱議焦點,天怒人怨。
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電影局等聯合印發《通知》,要求加強對當下影視行業存在的如天價片酬、“陰陽合同”、偷逃稅、不遵守合約等諸多亂象問題的治理,推進依法納稅,促進影視行業健康發展。作為響應,同時也是“自救”,三家平臺聯合發聲。
雖然限薪一事在落地過程中勢必要牽扯到各種利益糾紛,但陣痛之后,大部分演員的片酬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某影視公司資深制片人曾對媒體透露,限薪之前,某頭部流量小花的電視劇片酬約8000萬(含稅),限薪后降幅約達60%。而相比之下,老戲骨和翻紅演員的片酬并沒有太大改變,有的原地踏步,有的甚至逆境上漲。
另一在聯合整治之下逐漸消失的毒瘤是流量造假。
2018年9月3日,愛奇藝發布聲明,宣布正式關閉顯示前臺播放量,并“以綜合用戶討論度、互動量、多維度播放類指標的內容熱度,在各端逐步代替原有播放量顯示”。
2019年1月18日,優酷也發布聲明宣布關閉前臺播放量顯示,同步在優酷站內啟動“熱度指數”,通過計算用戶在優酷全平臺的多維度行為(如連看、拖拽、收藏、棄劇等)綜合反映影視內容的影響力和社會價值。
同一時期,貓眼、燈塔、骨朵、云合等第三方數據機構也開始構建新的評估體系,推出熱度或各種指數概念,以期綜合反映劇集的播放、互動、輿情等各項表現。
這一行動的效果更為明顯,想一想,我們已經多久沒見過“XX劇播放量突破200億”這種標題了?隨著“唯流量論”成為過去,爆款標準正在重新定義。2019年是公認的影視寒冬期沒錯,照樣有好內容、好演員破土而出,得到賞識與認可。
視頻網站交足了學費
話語權不斷提高
當然,應該看到的是,如今視頻網站是站在正義一方,但當初這些亂象之所以猖獗,與視頻網站不計成本的跑馬圈地不無關系。
網絡視頻走過十年,大家紛紛不甘于只做一個“貨架”,被動跟播,相繼試水自制。然而,沒有經驗也沒有作品傍身,只能拼IP、砸明星,搞一份豪華片單以壯聲勢,又或者大筆出錢扶持自制,吸引大小制作公司。
資本涌動,帶來活力的同時自然也滋生出瘋狂。起初視頻網站也只能自吞苦果,大批粗制濫造的低成本內容、被市場潑冷水的頭部大IP項目都得含淚買單,連年加大投入卻遲遲無法盈利。
今年愛奇藝世界大會上,龔宇與媒體談到前幾年的版權大戰,就直言“過去的七八年時間是嚴重的方向性錯誤”、“搶來搶去沒意義”,加大原創投入、保持理性方為上策。
久而久之,學費交得足夠多了,視頻網站話語權漸長,強勢介入上游、顛覆內容行業規則成為必然。近兩年,各大平臺不斷完善內容評估體系,對于不合標準的項目要求修改或者直接拒收,已經不再是什么新鮮事。幾次聯合聲明,整治亂象,既是為前幾年的行為打補丁,也是一種自救,謀求更符合自身利益的長遠發展。
比如限薪一事,對于制作公司與藝人來說是打擊,對視頻網站來說更多是利好。愛奇藝2019年Q1財報顯示,自上市以來,其內容成本首次在季度內出現下降,相比上一季度減少18%。片酬與制作成本更加良性的配比,不僅意味著更多優質精品內容,也意味著視頻網站可能更快看到盈利的曙光。
影視寒冬期,制作公司更加依賴平臺。許多制作公司主動尋求與視頻網站的深度合作,比方說,以“乙方”身份為平臺打造定制劇。BAT也一早開始了對內容公司的布局。在兩次聯合發聲的六大制作公司中,檸萌與新麗都有騰訊投資,愛奇藝、優酷也各自有多次合作甚至一手扶持起來的內容團隊。
如今,在藝人方面,這一局面似乎也正在上演,各家都發展起了藝人經紀業務,同時也在通過各類選秀節目造星。國內音樂市場不怎么給力,火箭少女的妹妹們還未在本職上真正證明自己,就已經四散到各種自制劇里。
另外,據媒體報道,傳說中的平臺分約已經開始實施,一簽簽幾部,或者一簽簽幾年,讓新人與平臺綁定,為他人做嫁衣的情況想來會越來越少。憑《陳情令》大火的肖戰,新劇《余生請多指教》還是企鵝影視出品,騰訊視頻獨播。
是相親相愛、共同整治亂象的架勢,但終究是競爭對手,而且仍在激情擴張,不斷提高自己在內容行業的強勢話語權。不負責任地推想一下,照此速度,沒準制作公司與藝人終有一天得面臨“站隊”的抉擇。
2022-07-13 投資界發布了 《粉絲社區服務提供商「花果山傳媒」獲B站投資》的文章
2022-04-20 投資界發布了 《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又要投5家GP》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布了 《廣西兩支新基金成立,總規模40億》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布了 《石家莊擬設立20億元數字經濟子基金》的文章
2022-04-14 投資界發布了 《西安市創新投資基金首批子基金申報指南正式發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