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導讀】
1)物流上,產地倉離客戶更遠;商流上,S2b2C模式離客戶更近;2)各行業產地倉模式解讀:
家電:線上零售推進產地倉模式發展;
小商品:產業集群涌現,中小供應商物流需求提升;
農產品:高價值農產品產地直發;
鞋服:減少分倉,總倉后置,實現「零庫存」目標。
3)前置倉更重視時效,產地倉重視產業鏈的協同,二者呈兩極發展趨勢。
1.1??產地倉模式
產地倉模式并不復雜,就是在工廠、工廠群的附近設倉,直接給廠家/品牌方做直發的物流模式。這與過去多級經銷下的物流模式不同。優點是將銷售物流中多段分離的物流環節統一起來,使商品從制造商到消費者之間所有的物流環節實現一體化。
1.2 ?物流:遠離末端,也更靠近末端
區別于近年來大熱的前置倉邏輯,產地倉模式是反其道而行之。物理位置上,產地倉離末端更遠,離工廠更近;服務對象上,由服務B端客戶轉換為服務S端廠家;供應鏈條上,不斷向上游延伸,更加偏向于對供給側的物流優化。
從廠家的角度來看,產地倉模式更能理解末端。因為產地直發模式不是由大B來負責銷售與物流,而是由廠家直發,小批量、多批次地直達C端或者小b,更能真實反應消費者需求,能夠記錄所有的消費場景,幫助生產制造企業理解末端,比較符合柔性生產的原則。
1.3 ?商流:從B2B到S2b2C
近兩年,隨著流量紅利逐漸消失,僅靠撮合和對接的B2B模式逐漸遭遇困境。而S2b2C模式,在以A和T為代表的巨頭加持下,讓人們看到了其背后所蘊藏著的巨大潛能,并逐漸發光發熱。
S2b2C的主旨,是供應鏈條的打通。所以,當S端的供應商逐漸介入到了整個供應鏈條的協同時,供應商對第三方物流的需求也必將擴大。?
2.1 ?家電行業:線上零售推進產地倉模式發展
1)三類家電物流商
目前,國內做家電物流的運營商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家電制造企業培育的物流公司,如海爾的日日順、美的的安得智聯、TCL的速必達、長虹的長虹民生物流等。
第二類,是渠道自建的物流公司,線上渠道的如京東的京東物流、天貓的菜鳥網絡等;線上+線下渠道的如蘇寧的蘇寧物流、國美的安迅物流等;
第三類,是純第三方,除了德邦快遞、百世集團、壹米滴答、安能物流、天地華宇、順豐等這類十分重視家電行業的全網企業外,還有大量專注于個別線路的專線企業,他們都是家電物流底層運力的主力。
2)產地倉模式逐漸成為主流
產地倉直發模式主要于服務線上第三方電商渠道。特別是隨著線上渠道銷售占比的增長,產地倉模式已經逐漸成為品牌商重點發展的物流方式。
一般來說,各渠道都由各渠道自營的物流企業負責,比如蘇寧體系下的渠道由蘇寧物流負責,京東體系下渠道的由京東物流負責。而且除了線上渠道,部分還會服務一些線下經銷商,如超市、門店以及傳統家電賣場等。
模式上,以蘇寧物流為例,首先,當商品從工廠完成生產且包裝完畢后,會由蘇寧成托運輸到當地產地倉暫存;然后,根據銷售計劃與需求,干線調撥至蘇寧各地的分倉;最后,由這各地分倉完成倉配,線下向各個節點鋪貨,線上為電商客戶提供裝配服務。
2.2 ?小商品行業:產業集群涌現,中小供應商物流需求提升
1)產業集群產生大量物流需求
浙江省是全國產業集群蓬勃發展的縮影。其中,一個人口剛過百萬的小城——諸暨,包攬了全國60%的國旗、70%的襪子以及80%的珍珠。
除了浙江地區,全國還有很多產業密集、物流效率低下的區域。而年產值超20億的產業集群,有幾千個,如義烏小商品基地、深圳華強北電子市場、沙集淘寶村的板式家具、莆田鞋貿等。從地域分布情況來看,這類產業集群地主要分散在珠三角、長三角等生產制造業發達的區域,但由于產業發展時間較短,物流水平發展不高,大量物流需求等待挖掘。
2)產業集群下的產地倉模式
產地集群的一大特點,就是在小范圍的區域聚集了大量同類產品的生產廠家。以諸暨的大唐鎮為例,該鎮的一個街道就有上千家廠家專門生產襪子,每年產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一,每天能產生120萬件2C的物流需求。
產業集群下的產地倉模式,就是把產地內眾多中小廠家、小微電商集合起來,通過集約化的管理和專業化的運營,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供應鏈效率。
2.3 ?農產品行業:高價值農產品產地直發
1)網絡零售帶動農產品外銷
農副產品外銷難,一直以來都是農商戶們的一大困擾。過去,由于銷售渠道單一,每年盛產的農副產品只能被產地周邊的大販、小販以很低的價格收購,導致農戶的利潤流失。
而隨著網絡零售的普及,農商們通過微店、淘寶等平臺,以網銷的模式重塑了商品與消費者之間的供應鏈條,轉變為產地到消費者的直通模式。除此之外,物流方面的覆蓋與提速,也為全國分銷提供了良好的基礎,為消費者創造了更優、更快的購物體驗。
2)快遞下的農產品產地直發
全網快遞是農產品直發的主力,代表企業如順豐、德邦快遞、圓通、中通等。
在運營體系上,由于產品特性,農產品一般不與普貨一同進入分撥,所以不能使用全網的走貨模式。所以,需要投入大量資源建立另一個物流鏈條。
以櫻桃運輸為例,其物流流程是:產地倉庫→冷鏈干線(整車直發、空運航班)→食品冷倉→專人派送。這種產地直發的模式,對冷運資源的要求很高。再加上有全國分銷的訴求,需要多條冷鏈干線,因此前期人力、物力的投入也比較大。
2.4 ?鞋服行業:減少分倉,實現「零庫存」目標
1)鞋服的零庫存趨勢
鞋服是消費主力品類,其生產地都集中于江浙、福建、廣東等地,并帶有非常明顯的集群現象,例如國內的運動服飾廠商基本都集中于莆田。而熟悉鞋服行業的人都知道,鞋服最怕的是庫存,李寧從運動品牌老大哥的位置上跌落就是受庫存的重要影響。因此,零庫存模式一直是鞋服品牌探索和追求的終極模式,此前傳統代理分銷模式之下的全國分倉模式,也正逐漸減少或消失。
2)鞋服的產地倉模式
由于店、倉結合的方式成本過高,區域倉的模式則增加了大批存貨風險,因此產地倉和前置倉的概念越來越受到重視。全國主要的鞋服大品牌商基本都開始逐步取消區域分倉,采用「全國總倉+城市倉和前置倉」的模式,通過提升物流效率來降低壓貨風險。
全國總倉的位置基本都在產地附近,因此,部分品牌商甚至嘗試將全國總倉向產地遷移,由工廠兼職完成總倉的質檢與物流分揀工作。總倉為第三方的產地倉業務,創造了新的商業機會。依此來看,與鞋服品類類似的商品,未來采用產地倉模式的幾率會非常高。從這一點來說,產地倉市場的潛力會很大。
3.1 ?前置倉:更重視時效
像前置倉這類配送倉前置的模式,火了很多年特別是新零售的發展帶動下,前置倉逐漸被普及應用。2C領域的如叮咚買菜、美菜、錢大媽、盒馬、易果生鮮等的即時配送平臺;2B領域的如快消、鞋服等商圈配送平臺。
由于生鮮等品類消費不僅高頻,且客戶對時效及品質要求很高,所以為了更快地響應消費者需求,更好地服務客戶,平臺把倉更靠近消費者。這種模式帶來了更好的客戶體驗,已經形成不可逆的趨勢。
3.2 ?產地倉:更重視供應鏈的協同
隨著玩家越來越多,比如做配送倉的,不管是做城市內2B統倉共配的,還是小范圍內2C的前店后倉的,都想要從中分一杯羹,前置倉領域的競爭也愈發激烈。
但做產地倉的物流供應商并不多,很多產業端、供給端的物流需求還沒有被充分挖掘,特別是中小商家對物流的理解不夠深入。
許多廠家不管是大件、小件都能采用產地倉模式。一方面,通過產地直發或者一體化的物流方式直接對接末端客戶,去掉了中間環節,提高了物流效率。另一方面,與傳統多級分銷模式不同,環節中供應商、經銷商、客戶等角色不再是信息孤島,而是相互聯通,能夠更好地實現S端與末端的交互。
未來趨勢上,比起只服務好末端,實現整條供應鏈上的優化,前端后端兩頭都抓好,才是關鍵。
本文已標注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