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數娛夢工廠,作者 | 徐思,編輯 | 友子
“好演員的春天到了。”
一年前,徐崢在《我就是演員》中的宣告還猶言在耳。一年后,真正的好作品扎堆似乎并沒有出現,表演綜藝倒是越來越多了。
經過兩年發酵,表演類綜藝今年四季度迎來了高潮。
10月11日騰訊視頻的《演員請就位》先聲奪人,緊接著浙江衛視的《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也在摩肩擦掌,即將于10月26日開播。除此之外,未定檔的優酷的《演技派》、愛奇藝的《演員的品格2》、湖南衛視的《閃耀的路人甲》也都已經提上了日程。
在偶像選秀面臨審美疲勞后,表演類綜藝顯然已成為平臺和衛視主推的熱門選秀類型。但觀眾奇怪的是,在綜藝里被夸上天的演員越來越多,但為什么我們并沒有看到更多的好戲?
數娛君采訪了經紀人小圓、編劇小波、新人演員小魚,希望了解:表演綜藝對于整個行業的發展到底有沒有幫助?行業哪些環節能夠從中受益?
#郭敬明反駁李成儒#、#趙薇太有梗了#、#陳凱歌講戲一針見血#……《演員請就位》一開播就斬獲了一系列熱搜,是最近兩周當之無愧的綜藝話題之王。
根據第一期的熱搜數據統計,在總共17個熱搜中,和導演相關的熱搜有8個,和演員相關的熱搜有5個。可以看出,不同于以往的表演綜藝,觀眾們這次的關注點放在了導演身上。
《演員請就位》是騰訊視頻出品的導演選角真人秀,由陳凱歌、李少紅、趙薇、郭敬明擔任導師,50位選手演員按戲齡0-5年、6-10年、11-15年、15年以上分批次參與節目考核,最終角逐節目的“最佳演員”稱號。
單從簡介就可發現,雖然標題的著重點在演員上,可是介紹側重點指向了導演。
數據來源:@新浪綜藝
從已播出的兩期來看,《演員請就位》在呈現演員表演的同時,更多篇幅留給了四位導演對演員表現的評判。
觀眾對這類綜藝中的導演角色確實存在觀看需求。早在兩年前的《演員的誕生》中,陶虹在《末代皇后》片段中呈現的導演能力就受到觀眾贊賞,陳凱歌在《我就是演員》現場為徐嬌和胡先熙導戲的片段也被津津樂道。
相比此前的表演類綜藝,《演員請就位》將演員、觀眾和導演置于同一對話場景,導演入局演員綜藝的做法,給觀眾提供了更多新的視角。
但新的視角帶來了問題:節目呈現的到底是“演員請就位”還是“導演請解答”?
顯而易見的是,不同于過往表演類綜藝關注不同演員之間在創作的過程中產生的沖突,《演員請就位》更引人注目的反而是導演之間的沖突。
就已經播出的兩期節目而言,很多爭論都來自于導演之間。評價演員的表演時,四位導演們都從自身鑒賞角度進行評判,火花四射,大到整體表演,小到細節處理,不同導演的角度不同,觀點甚至截然相反,“我跟XX觀點不一樣”幾乎成為四位導演最常用的開場詞。
長著一張“喜劇臉”的金靖在《親愛的》片段中飾演一位弄丟孩子的悲情母親,李少紅、趙薇認為她不適合這個角色,但陳凱歌、郭敬明則意見相反;就演員的細節處理,四位導演也產生多次觀點交鋒,就包文婧在《天下無賊》的表演片段中該不該去拿表、打電話等展開了爭論。
陳凱歌對于拿表與否的觀點節選
這樣的交鋒已經脫離了對單個演員演技的討論,更多變成了不同導演出于不同審美出發點去評價演員的表演方式,這樣的爭論實則是不同審美之間的碰撞。
而在導演與演員之間的關系上,《演員請就位》呈現得并不如意。
前兩期的表演主要是演員自行排練,并不是每一場都有導演導戲,雙方關系暫時較為和諧。
就目前看來,陳凱歌的確是幾個導演中最擅長調教演員的,他一針見血地指出演員表演的瑕疵所在,進而對演員進行關鍵性的點撥。
在《破冰行動》片段的表演中,陳凱歌指出并未感覺到陳若軒不想讓父親死的情緒,演員表演并沒有與人物建立聯系,經過指導后的陳若軒的表現明顯提升。而在《海洋天堂》片段中,陳凱歌對劇本、置景的調整,也使該片段呈現更好的質感。
然而這些贊譽最終都歸集到導演身上,弱化了觀眾對于演員表演的關注和理解。
唯一值得一提的沖突是出演《情深深雨蒙蒙》片段的張云龍問郭敬明:“我們應該是迎合觀眾還是應該引領觀眾?”面對經驗還算豐富的張云龍,郭敬明迅速轉移了話題。
而過往演員綜藝中,最能引導輿論的演員之間為作品產生的沖突,在節目中基本沒有出現。
事實上,《演員請就位》在演員選手上也在極力增加節目模式的新鮮感,結合了流行的偶像選秀模式,比如101式入座,導師帶隊、選擇+反選、分組排排坐等。
然而,四位知名導演的作用大幅強化,明顯弱化了演員之間的交鋒。
兩期播放下來,觀眾逐漸發現,參加節目的大多數的青年演員演技并不夠成熟,缺少特別動人的表演作品,這檔綜藝的可看性迅速下降。
加入導演視角的做法是好是壞?到底是資深演員還是大導演對表演更有發言權?數娛也咨詢了影視行業的相關人士。
經紀人小圓對數娛夢工廠表示:“除了趙薇是演而優則導,《演員請就位》其他三位都是純導演出身的導演,雖然會導戲但是沒有去演過,他們很難設身處地地去想演員是怎么去做的。雖然也有陳凱歌這類非常擅長調教演員的大導演,行業里更多的是郭敬明這類新人導演,他們雖然從書上學到很多觀點,但不一定就能結合場景或者演員想法去理順怎么導戲。”
新人演員小魚的看法也頗為類似,認為這類表演綜藝導師席應該同時有演員和導演兩類角色。“像陳凱歌這樣的導演,可以讓演員進步和學習到更好演技。章子怡這類擁有豐富拍戲經驗的演員也是必不可少的。”
編劇小波的想法則更為激進,他更希望評委席坐的是知名演員,導演來串個場做個特別評委。
“因為導演從職能上高于演員,一般都是在挑選適合自己項目的演員。在演員自身的成長上,可能還是成長經驗豐富的知名演員更有發言權。我覺得這種節目更多的是一種傳道,我告訴你我的經驗和建議,你能不能有所得,而不是居高臨下的指導和點評。”小波對數娛夢工廠表示。
相比過往的表演綜藝,《演員請就位》也做出了許多改進。它規避了《演員的誕生》存在的問題,即以影視表演的標準評判舞臺表演。
在《演員的誕生》中,演員面向導師和現場觀眾,呈現了舞臺劇式的表演模式,在動作幅度和情緒表達上更為激烈。然而觀眾更多是透過屏幕以影視標準去評判舞臺劇式的表演,其評價很難算得上準確。宋丹丹就曾在節目播出后,在微博上承認自己選錯了人。
宋丹丹微博后悔選錯
《演員請就位》則采取了影視拍攝的模式,觀眾和導演們看到的都是電影、電視劇布景中的表演,演員們的表演模式也更符合影視劇,因此評價也相對客觀。
稍微變換了模式,《演員請就位》就嘗到了甜頭,足見表演類綜藝的吸引力。
這一切都要歸功于浙江衛視2017年推出的《演員的誕生》。這檔節目除了引發觀眾對演技的討論,還給大家留下了“你清醒一點”、“螞蟻競走了十年”等創世梗。
去年節目第二季更名為《我就是演員》,迅速成為浙江衛視的頭部綜藝之一,也啟發了其他電視臺和視頻網站。
吃透了偶像綜藝紅利的愛奇藝,也在2018年底推出了年輕演員品訓真人秀節目《演員的品格》,堪稱演員版《偶像練習生》。
在節目中,由何炅帶領的演值團,劉天池帶隊的“專業老師團”,對59位新人演員進行品格訓練與演技強化,最終通過劇目考核選出8位演員,為他們量身定制IP劇。但節目并沒能引起足夠的關注。
今年四季度,演員綜藝迎來了井噴式發展。除了《演員請就位》,浙江衛視也將在10月26日開播《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優酷的《演技派》、愛奇藝的《演員的品格2》、湖南衛視的《閃耀的路人甲》也都提上了日程。
進入第三年的《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在節目模式上有所調整:首發八位競演演員,每兩期淘汰兩位演員,并開啟演員補位。同時設立“學徒制”,每位競演演員帶領一位演員學徒,學徒不參與競演PK,全程跟隨競演演員一起揣摩劇本,學習表演;若遇劇本合適,角色符合,學徒有助演機會登臺表演。
從名單來看,為了吸引粉絲關注,節目組實際上邀請了一些愛豆參與表演綜藝。
優酷即將播出的《演技派》則號稱“首檔年輕演員片場生存真人秀”,由于正擔任發起人就足見其可能的話題度,節目導師包括吳鎮宇、張靜初和張頌文。
按照節目的說法,《演技派》將全方位展示面試甄選、選角簽約、教學培養的全過程,關注臺前更聚焦幕后。節目中于正將帶領選角團甄選出16位年輕演員成為正式學員,并通過多次體驗式演技課程和真實試鏡爭奪主角席位,最終將出演歡娛影視的下一部大劇。
數娛從歡娛影視的工作人員處了解到,《演技派》以挖掘新人為主,所以大部分參加的演員都是新人。
“新人的優勢在于肯吃苦,能聽得進去勸,老師的指導他會往心里去,能打磨的東西會更多,上升空間比較大。而成熟藝人自身已經有個定型,圈內的副導演、統籌等選角人員也對他們有一個特定的人設判定,成熟藝人的角色相對更形式化。”
愛奇藝的《演員的品格2》節目模式目前尚未曝光。從項目介紹可以看出,第二季將以國民文學IP首度影視化為賣點,導師陣容也大換血,除了保持何炅這一招募人的身份外,資歷和地位更高的陳可辛、沈騰取代了井柏然、周冬雨,在評價表演的說服力上明顯提升。
從微博路透信息可以發現,ONER團員木子洋、靈超、UNINE團員胡春楊、何昶希、SHN48團員林思意等愛豆都現身節目面試現場。
由湖南衛視主導的《閃耀的路人甲》,則采取了實境推理真人秀模式。推理團需在特定場所和人群中,找到展露演技的群眾演員。
從這些新綜藝可以看到,平臺和衛視已經把表演綜藝當成新類型綜藝的風口,在《演員的誕生》模式基礎上增加新的玩法。與此同時,平臺很明顯也在給各路偶像藝人尋找出路。
對于愛豆參加表演綜藝,不同角度的人士有不同的看法。
正在帶演員藝人的經紀人小圓很直白:“我覺得愛豆參加是出于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可能要轉型,有一些愛豆確實很適合做演員,另一方面其實是蹭熱度。因為演員行業和愛豆行業本質上存在很大的差異:愛豆要求的是唱跳,哪怕小時候沒學過舞蹈,只要跟著練終歸都會學會,但我覺得演員是一般人學不來的,演技好是天生的,很多業內的演技導師都在開輔導班,然后很多學生去學,但其實演技不好的人再怎么學還是那個樣,無非就可能稍有好進步,讓觀眾覺得不至于太不堪。”
編劇小波的觀點則更為毒舌:“再不翻翻有些愛豆都糊完了,這些節目也算是幫我認認這些愛豆長什么樣的。演員要做的是演戲讓人喜歡,而愛豆要做的是讓人喜歡。在這個語境里演員其實跟歌手、Rapper啥的沒區別,表演對他們來說就是個手段。”
一名想轉型演員的偶像表示:“我個人覺得如果真的想做演員,是不是愛豆并不重要。愛豆的職業生命非常短暫,想長久的發展下去,歌手和演員確實是比較可行的幕前事業方向。演員的職業生命力長,而且時間可以沉淀歷練,使演員成長。”
好演員的春天真的來了嗎?表演綜藝已經走過兩年,節目上的高光時刻,能否轉換成事業上新的榮光?
答案并不樂觀。
數娛夢工廠統計了《演員的誕生》和《我就是演員》前幾名的演員近一兩年的資源。出演綜藝對他們個人事業確實起到了一些幫助,但幫助并不大。
不少演員都在表演綜藝上哭訴沒戲拍。然而事實上,有了視頻網站最近幾年上線的新劇越來越多。《綜藝》引用的分析數據說,今年內地出產的新劇占了全球劇集產量的一半。
明道在《演員請就位》坦言沒戲拍
對于表演綜藝的風靡,編劇小波有獨到的見解:“這些節目給了演員一種更小單位的作品格式,即傳播性較強的演技片段,這很對現在觀眾的胃口,畢竟很多人現在沉不下心看影視劇。這種短時間強沖突的片段太適合這些觀眾了,看一個綜藝賽過看多少劇呢,全是沖突和情感,眼淚亂飚的。”
但另一方面,這類節目對于觀眾、對于新人、對于行業仍然有一些積極意義。
過往的表演類綜藝也確實對規范行業審美起到幫助,經紀人小圓就感觸頗深:“之前的表演綜藝確實出現了很多優質演員,比如藍盈瑩、凌瀟肅,能讓大眾看到更多雖然顏值上無法取勝但演技好的一些好演員,這是個非常好的趨勢,現在的觀眾越來越不好糊弄了,都要求演員是要有真功夫的。”
藍盈瑩、凌瀟肅此前在《演員的誕生》上演繹《最愛》片段
新人演員小魚認為,這類綜藝對于新人出頭是有幫助的。
“這些綜藝不要求科班出身,至少可以給一小部分有演員夢的人一個機會。我之前有面試過一些網劇劇組,發現劇組都特別喜歡科班出身這個條件,否則連資料都不看。要不然就是看臉,根本沒有機會。”
而對于有一定資歷的演員來說,考驗則是不一樣的:敢不敢上節目就是第一道坎。
“敢去參加這種節目的人,我覺得首先他的心理防線是已經設好了的,就是他不怕被批評,就是要找問題。我周圍就有認識的藝人,他們本來可以參加類似節目,但是最后選擇不去,因為演了很久的戲,很怕自己去了被批評會沒面子。”經紀人小圓表示。
小圓談到去年參加《演員的誕生》的譚松韻:“譚松韻提到每次她演戲很多人都跟她說好,久而久之她就真覺得演得好。但真的演得好不好呢,只有她來到這個節目上,才知道她哪里有問題。”
放大至整個行業視角下,表演綜藝的出現對行業新人也起到了科普作用。
經紀人小圓:“我們這個行業是個由內及深的圈子,新人其實很難接觸到核心圈層的核心人物。這些綜藝也讓處在圈子邊緣的新人,知道核心的圈子在干嘛和核心的導演要求的是什么,可以通過這個節目去了解為什么綜藝里的演員就可以,你就不可以。”
當然,也有一些演員上綜藝的目的更為功利。編劇小波就巧妙地總結了一些演員上節目所說初衷的潛臺詞:“來證明自己等于露露臉,渴望得到成長等于攀攀人脈,順便再聽點前輩的建議磨練提升,來撕掉標簽的,其實就是有點糊了,來翻翻紅。”
令人好奇的是,已經入行的演員會看這些節目嗎?
“其實凡是比較有上進心的演員,一旦閑下來都會去看的。”經紀人小圓透露,“一些演員長時間不上戲,或者是曾經有過巔峰期現在處于落寞期的,他也會開始反思:為什么這么長時間市場不要我?我到底哪兒需要去改善?他們需要外界的看法去指導他們,發現他們自身出現的問題。”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