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由億歐公司、EqualOcean主辦,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廣外)、四方網盈聯合主辦的“2019大灣區科創峰會-機智·機器人商業應用論壇”成功舉辦。本次論壇聚焦新技術背景下的機器人商業應用,以核心技術為切入點,探索未來場景驅動下,機器人產業發展新機遇。
機器人行業生意盎然的發展現狀,離不開資本的大力支持。源星資本管理合伙人于立峰發表了“智能機器人投資的道與術”主題分享。以下是于立峰的演講原文,億歐新制造在不改變嘉賓原意的基礎上進行編輯。
于立峰:謝謝大家,首先感謝億歐的邀請。下面要講的內容跟大家關注的商業應用有一定的關系,在此我從一個投資人的角度,與大家探討智能機器人投資的道與術問題。我從三個方面來講,一講“名”,即什么是智能機器人,二講道,三講術。
智能機器人,到底有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
目前為止,智能機器人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智能機器人與傳統機器人的關系、傳統機器人與智能機器人的代際關系、現在是否已經全面進入了智能機器人時代?這些都是行業需要思考的問題。
智能機器人包括三個要素:運動、感覺、思考。所謂感覺,就是對外界信息的搜集和感知,這是其基本要素。第二是運動/執行機構,機器人要能做各種動作、服務。第三是思考,這是核心。機器人要具有信息反饋、信息判斷和自我執行的能力,這是智能機器人與傳統機器人的最大區別。
許多機器人公司是做傳統機器人的應用場景,還是在做智能機器人?我認為要從以上三個角度判斷。
其次,智能機器人分三個類型:傳感型、交互型、自主型。大多數人看機器人公司,會按照應用領域和應用場景,劃分出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教育機器人等。但從投資人的角度來講,智能機器人就是傳感型、交互型、自主型。傳感型是傳統的,沒有人工智能應變、只能進行機械運動。而交互型有部分人工智能模塊,但多數場景下依舊需要人工干預,它們具有人機對話的功能,但是還沒有完全走到自主型和智能化的時代。自主型機器人配備了各式傳感器和芯片,它們使其能自主完成各種動作,甚至還有一些思考和判斷能力。
傳統機器人主要在于可變程序化的機器人的概念,現在所說的智能機器人是需要感覺、運動和思考的能力。
就目前來看,現在機器人行業大多數應用場景中,80-90%的機器人還屬于傳統機器人的范圍。但現在,由于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機器人行業正整體邁向智能化。
“道”與“術”是什么?“道”就是如何執行,是方法論,就是趨勢、格局的判斷。只有在格局判斷的基礎上才有“術”的概念——具體做事的方法。
所謂投資之道,可以從四個方面來看。
第一,看智能機器人發展的驅動力,技術創新是智能機器人發展最大的驅動力。隨著多模態傳感、導航與定位、路徑規劃、智能控制等技術的蓬勃發展,加上互聯網、大數據的融合發展,使得技術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場景應用。在未來,機器人仍會持續發展。
第二,智能機器人應用在各行業中都得到相應發展,包括工業、安防、物流、教育、家電、汽車、醫療等;反過來,這些應用對機器人的發展又提出了新的技術及市場需求。這個互動的過程也是智能機器人發展的促進因素。
第三,未來智能機器人的發展,應該是平臺化、產品化、云端化、服務化的,尤其是服務化。服務化的過程是由數據驅動,將來的機器人公司不一定是賣機器人的公司,而是賣機器人服務的公司,像教育機器人只是賣教育的服務賣自動化的課程。云端化是隨著運算數據的大量提高,計算的功能必須放在云端,才能使得機器人產品更加輕量化便捷化,從而適應各種場景的需求。產品化,過去在應用技術和基礎技術研究之上,智能機器人產品會有具象表現,包括無人船、無人機等。再就是通用化,未來很多技術會走向通用化。
第四,市場是決定商業模式、行業發展的基礎。道的最后一點就是智能機器人的產業規模巨大。2019年全球和中國的智能機器人的分別是294億美金和86.8億美金。業內有觀點認為,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不管智能機器人行業還是投資行業,都處于懸崖式下跌。對此衍生出兩種聲音:第一種是智能機器人的行業投資在萎縮,市場在縮小;第二種是經過過去一百多年的積累,跟機器人相關技術在爆發到一定階段之后,能夠產生的紅利消失了,所以智能技術、智能機器人的行業存在一個沉默期。
全球及中國智能機器人產業規模
再看最近半年多來,人工智能尤其是在智能機器人領域的投資案例,確實處在斷崖式下跌階段,很多智能機器人的公司拿不到投資。
事實上,我不認為智能機器人行業處在沉默周期,我也不認為它過去所有的技術積淀的紅利已經消失。相反,它其實處在盤整期。在前二十年的爆發期,無論是創業公司還是投資人都對市場高度熱情,而大多數公司并沒有盈利,現有商業模式不能支撐公司的長期發展。因此,現階段智能機器人行業是在投資和創業中尋找新的商業模式的問題,存在估值調整的問題。
在未來60年,智能機器人行業仍然是朝陽和新興行業。它的行業市場規模巨大,產業規模、商業模式重構需要有個盤整期,產業鏈也需要逐步完善。
“術”就是投資的方法、理念。從智能機器人的投資現狀來看,半年多以來,智能機器人投資規模、估值都大規模下挫,且投資不均衡,服務機器人占了89%,而醫療、教育、倉儲等領域占比偏小,商業場景應用也不完善。
但是,智能機器人行業的投資空間巨大,覆蓋面也很廣。目前,智能機器人投資現狀與創業方向并不匹配,未來或許還有很多市場需求爆發出來。
投資之術,第一個是場景為導向,落地應用為先。第二是新技術新產品激發的新市場,第三是2B先行。
首先,場景導向、落地應用是現階段投資人最關心的。過去二十年,整個行業蓬勃發展,沉淀了大量資金,多數資金投到了應用技術研發中。而創業公司和投資人都在尋找一個商業模式、盈利方式。
因此,未來智能機器人領域的投資,第一個就是場景導向,落地應用為先。過去幾十年的技術發展紅利需要消化,進而轉化為經濟效益,并使行業創業與投資可持續,這是未來一段時間內投資人最關注的。但是,僅以某一技術為導向的創業要當心,因為這并不會引起投資人太大關注,除非你有革命性的突破。
其次,新技術新產品會激發出新的市場,這是智能機器人投資之術其二。現在,我們能看到的很多落地產品,實際上就是由新技術、新產品把市場激發出來的。典型的例子之一,無人機市場。以前沒有無人機時需要租飛機,現在有無人機可以滿足人們在空中俯瞰大地拍攝、安防等需求。
因此,我們特別看好由于新技術帶來的新產品,由于新產品激發出來的潛在市場,這是我們所說的技術、產品市場紅利。?
智能機器人創造和激發新的市場
最后一個投資理念是2B先行。現在,有很多機器人公司都在做服務機器人,包括餐飲機器人、教育機器人等,這其中很大的市場在不斷發展。但在中國市場中,2B先行是我比較看好的,因為機器換人是智能制造的關鍵環節。因為這個行業,確實可以通過提升效率來改變資本結構,使得國內對于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有比較迫切的需求,并且應用場景也十分明確。
其實,一個新的技術尤其是智能機器人,最核心的是產品應用場景清晰化,只有這樣才能有人為你的產品買單,才能實現盈利,所以要2B優先。這其中有四個領域很值得關注:一是強化技術改造和創新,二是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三是淘汰落后產能,四是傳統產業要進行轉型。
今天我的分享就到這里,謝謝各位!
相關閱讀推薦:
被芯片卡脖子的中國,如何發展智能機器人?
優必選CBO譚旻:機器人是實踐AI教育的最佳應用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