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影帝劉燁、視后馬伊琍領銜主演《在遠方》很火!
開播首日便獲得CSM59城收視率1.436的收視佳績;
連續在貓眼電視劇+網絡劇全網熱度榜中保持第一,豆瓣評分7.4;
#劉燁改行送快遞#、#《在遠方》面條吻#、#遠方快遞備戰雙11#等話題,在微博主話題討論度達到1.3億;
現在講創業的電視劇也不少,從《喬家大院》到《創世紀》再到《創業時代》,商戰題材逐漸在影視劇中占據一席之地。
商業劇的增多,本身源自商業社會的蓬勃發展,建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不斷涌現的商業新領域,如互聯網、外賣、快遞等,商業正在迸發出無與倫比的生命力。
圖片來源:天眼查
《在遠方》等創業劇的熱播,正是折射了我們這個時代,對商業的關注。
商戰背景下,人物命運與時代共振
《在遠方》為什么火了呢?
最大原因是劇情的真實、接地氣。
《在遠方》的制片人吳家平曾表示,該劇有80%的故事都是真實的。
隨著劇情的推進,可以感受到時代的發展、商業的進步、人創業的艱難。
劉燁飾演的姚遠在作為基層的快遞員時,會幫忙樓里大媽疏通堵住的下水道,會和小區里的孩子們打成一片。
這些日常生活中的舉動,像極了日常生活中幫我們帶垃圾、修東西的快遞員和外賣小哥。
當姚遠從底層快遞員一路做到遠方快遞的創始人,在熬過非典、拿到投資、吞并南方快遞、收攏人心后,也會不斷遭遇到新的難題。
例如一場傾盆大雨,淹沒了整個貨倉,所有貨物都浸泡在了水里,姚遠不得不親臨現場,搶運貨物,甚至一度因廠房崩塌,而面臨生命危險。
作為草根的姚遠就是這樣拿命相搏,一步一個腳印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物流帝國。
身為富二代的劉云天亦不輕松,他因受制于家族的利益博弈而只能到處求融資,熬夜、加班、甚至不得不放低身段,這才總算贏得來自東銀的投資。
與那些動不動開金手指、遇貴人,快速達到人生巔峰的主角相比,無論是姚遠,還是劉云天,都實在是太苦了。
而這對曾攜手同進的伙伴,也免不了面臨互相廝殺來爭取企業升級的局面,這才是創業者最真實的樣子。
除了真實接地氣的故事,劇中通過一些時代印記的小道具,讓觀眾感受到時代在進步。
如人物在進行聯系時,隨著時間推移,依次出現了BB機、固定電話和公用電話、老款翻蓋手機。
新老通訊工具并存的特殊局面,傳神地映射出經濟新浪潮即將到來的大背景。
整個劇情從1999年私營快遞創業的艱辛,到商海浮沉與外資對手競爭;
從搶單、用命??爝f,到無人快遞車等現代的快遞物流新技術應用;
從非典肆虐到汶川地震;
從和郵政打游擊戰到成立快遞公司;
從住破破爛爛的小院到為公司融入資本。
在感受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的同時,也能通過《在遠方》看到真實的順豐、申通、中通等民營快遞公司發展時篳路藍縷、一波三折的境遇。
中國快遞四十年激蕩在遠方
《在遠方》就是一部中國快遞發展史,姚遠的創業經歷就是一個時代和快遞行業的縮影。
1.草根創業
劇中男主角姚遠白手起家,創立遠方快遞公司,是真正的“草根創業”群體,而早期物流行業也大多是普通人為生存創業組成。
1993年,同為外貿公司工人的聶騰飛和詹際盛,創立了申通快遞,聶騰飛每日凌晨坐火車從杭州去上海,詹際盛在火車站接貨后送往市區各地,“人肉運貨”每單可以賺70元;
同年,王衛在深圳和香港創辦順豐,6個人的公司早出晚歸用拉桿箱和背包運貨,被稱為“水貨佬”;
1994年,拿鐵飯碗的國企員工崔維星,陰差陽錯地踏進了物流圈,獨自承包“南航老干”,創立德邦快遞;
1999年,聶騰云成立韻達快遞,他事必躬親,只有在貨車穿梭的轟鳴聲中才能安然入睡;
2000年,做裝修巨虧180萬的喻渭蛟,向親友籌了5萬元,注冊了上海圓通速遞有限公司,立下了“死也要死在黃浦江”的破釜沉舟誓;
圖片來源:天眼查
2002年,賴海松成了中通快遞,開業前三天的件量依次是57件、79件、100件。
如今的快遞大佬,都是走過艱苦卓絕的創業路,才成就了今天的輝煌。
2.從國營一枝獨秀到民營百花齊放
從《在遠方》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郵政快遞和民營企業的碰撞,以及郵政快遞的逐漸淡出和民營物流企業的一步步崛起。
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私營民營快遞雖應運而生,如雨后春筍般成長,但那時的他們多數不被承認,更被“郵政稽查”圍堵攔截,令姚遠這樣的小快遞員聞風而逃。
而現實中,中國第一家從事快遞業的國營企業為中國郵政,它在1984年開通了EMS特快專遞服務。由于沒有競爭對手和缺乏重視,一直不溫不火。
最開始的民營快遞,其實都是黑快遞。
中國第一家從事快遞的民營企業名叫“快客達”,但這家企業現已不復存在。
直到21世紀之后,國家才對快遞行業陸續出臺扶持政策,到2010年初,首批獲得郵政管理部門頒發的快遞業務經營許可的企業有13家,這是民營快遞崛起的第一步。
現如今,郵政稽查也淹沒在歷史洪流中,而民營快遞也被市場、被國家承認,全國有近300家企業獲得快遞業務許可證,并發展成為令世界矚目的存在。
2018年,順豐、中通、韻達、圓通、申通、百世六大民營快遞巨頭市場占有率合計超過七成。
3.物流+互聯網
社會在進步,科技在進步。
當互聯網爆發并全面快速發展時,物流也慢慢和互聯網以及互聯網的產物“電商”交織在一起了。
《在遠方》充分刻畫了在電商蓬勃發展時,快遞的成長和爆發,以及前后期私營民營快遞物流企業所遭受的不同境遇,也演示了市場的變化,國家政策的變化。
2005年,電商尚處在起步階段,圓通速遞首次與阿里巴巴合作,之后阿里巴巴和淘寶已經“入駐”千家萬戶,圓通搭上了電商快車;
2007年,京東自建物流,互聯網和快遞正式成為伴侶,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2009年,圓通與國際知名咨詢機構IBM合作,投入數億元,建立開發以金剛核心業務系統為主體的信息技術平臺,實時物流、智能推送崗位等功能,都實現了更好地服務客戶。
2013年馬云投資3000億元,建立菜鳥網絡,3年后菜鳥以數據為依托,形成快遞、倉配末端等多張物流網絡,被評價為“最強物流網絡”。
隨著各個快遞企業的不斷試錯,我國快遞物流的飛速發展是令世界矚目的,據國家郵政局數據,2019年5月份,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完成52.3億件,同比增長25.2%。
如今我國已經成長為世界上發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新興寄遞市場,包裹快遞量超過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總和,成為世界郵政業的動力源和穩定器。
從“黑快遞”到黑馬,專業是最大殺手锏
無論是《在遠方》中姚遠從快遞員到一個企業老板,還是現實中的快遞企業,從“黑快遞”到快遞巨頭,過程中都不可避免的會遇到一些坑。
在商場上要想成功,必須搞定人、錢和關系。
人脈是商場上必不可少的,就像馬云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成功找到了18羅漢等人才的加入;早期的快遞企業大部分是夫妻店、小作坊、兄弟店等。
《在遠方》中高暢是姚遠的“追隨者”, 路曉鷗也是他創業過程中的重要助力,劉云天與姚遠既是競爭對手,也是合作伙伴。
特別是在創業初期,如何從不同維度找到合伙人、公司需要的人才,是每個老板必須考慮的。
需要專注努力,也離不開資本助力,因此找人之外,就是要找錢。
在找錢的過程中,要看投資人或者投資機構背后的思想和智慧,以及視投資機構的信譽和品牌。
最后是找關系,這個關系包括行業相關性,合作伙伴、甚至是對手。公司創始人要親自創建一個龐大的關系網絡。
像“中國快遞之鄉” 桐廬,“三通一達”的申通、中通、圓通、韻達,還有天天快遞,他們之間都有著錯綜復雜的關系。
圖片來源:天眼查
創業途中,商業關系、市場動向、企業架構等問題,常常讓進入商場打拼不久的創業者一頭霧水。
在遠方中姚遠的創業史,給了我們很好的借鑒,通過更專業的方式把找人、找錢、找關系這件事,變得更簡單。
創業路上的坑很多,在遠方的主角創業過程中,天眼查作為他征戰商場、“看清”復雜商業關系背后秘密的“武器”,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姚遠把自己打算搞千人車隊的事告訴劉云天,劉達步步緊逼追問合作伙伴情況。
劉達步步緊逼的追問讓姚遠有些亂了陣腳,姚遠慌亂中稱自己也不了解,但如果他使用了天眼查便可以清楚的知道合作伙伴的公司信息。
除了找人,在理清企業背后的關系上天眼查也是專業的。
例如路曉歐在云天商城的第一次管理層會議上,提出萬物互聯的創業計劃,但被一家叫“在路上”的風投公司捷足先登了。
她下令用天眼查查詢了“在路上”的實際控制人,股權結構,以及實際控制人的老板關系圖,最終發現,“在路上”的實際控制人竟然是姚遠。
天眼查不僅可以可視化呈現復雜的商業關系,還可以深度挖掘和分析相關數據,預警風險等。以更專業的方式,幫助企業老板在商場上盡可能的少走彎路。
結語:
我們常說:人是最大的變量,在商場上尤其明顯。
不管是創業、投資、找工作,我們都需要對人背后的關系網絡有足夠的了解。
天眼查憑借強大的信息和關系網絡,不僅可以支撐職場人在商場上所向披靡,還可以讓求職者判斷企業是否靠譜;投資買理財的人判斷是否隱藏風險信息;甚至是婚戀交友,都可以查詢對方資本版圖、風險信息。
只有對“人”足夠了解,才能把握勝機,你足夠了解你的“對手”嗎?
2022-07-13 投資界發布了 《粉絲社區服務提供商「花果山傳媒」獲B站投資》的文章
2022-04-20 投資界發布了 《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又要投5家GP》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布了 《廣西兩支新基金成立,總規模40億》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布了 《石家莊擬設立20億元數字經濟子基金》的文章
2022-04-14 投資界發布了 《西安市創新投資基金首批子基金申報指南正式發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