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歐大健康10月21日消息,唯邁醫療對外宣布,其已完成數千萬元C輪融資。據悉,本輪融資由魯信創投領投,無錫金投、動平衡投資、倚鋒資本跟投,浩悅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此前,唯邁醫療曾獲得華蓋資本、分享投資、北極光創投、約印醫療基金、遠毅資本多家著名投資機構投資。唯邁醫療表示,C輪融資的資金將主要用于高端智能數字血管造影機和外科C型臂獲證后的臨床推廣,同時加速介入機器人等產品的研發。
2014年成立的唯邁醫療,是國內一家專注于介入診療設備(DSA)及解決方案的醫療企業,目前已建成大型血管造影機(DSA)、移動血管造影機(中C)、外科C型臂(小C)、介入機器人等多條介入產品線。借助海外并購等多種形式,唯邁醫療實現了產品研發、制造及市場銷售的國際戰略布局。
所謂介入診療,指的是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DSA)的引導下,醫護人員將特制的導管、導絲等精密器械引入人體,對體內病態進行診斷和局部治療。由于具備比外科手術創傷更小、費用更低等優勢,介入診療成為很多病人首選的治療方式。“DSA是介入診療影像導航的重要支撐設備,但國內介入手術所用DSA幾乎完全依賴國外進口。”唯邁醫療總經理楊賀表示。
DSA技術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由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的Mistretta和亞利桑那大學的Nadelman最先研制成功。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發展,DSA技術以其圖像的實時性和準確性,被業界認定為是介入診療的“金標準”,同時也是檢測血管疾病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從原理上看,CTA(CT血管成像)、MRA(磁共振血管成像)、DS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是三種不同的血管診斷方式。不同的檢測方法,會直接影響成像的清晰度、色彩和層次。DSA技術是一種將電子計算機與常規X線血管造影相結合的檢查方法,工作人員把注入造影劑前后拍攝的兩幀X線圖像經數字化輸入圖像計算機后,通過減影、增強和再成像過程,消除掉血管造影影像上的骨與軟組織影像,進而獲得清晰的純血管影像。
援引Markets & Markets的數據,2017年全球血管造影設備綜合市場規模為97.7億美元,其中DSA市場約為44億美元,市場份額總占比約45%。預測到2023年,血管造影設備綜合市場規模為130.6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5%。從地域上看,目前,美國每10萬人口擁有DSA的數量為3.27臺,而中國每10萬人口擁有DSA的數量僅為0.31臺。“DSA作為介入手術必備的影像導航設備,目前(其)在我國的擁有量與歐美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魯信創投副總經理陳磊表示,國內DSA市場尚存在不小的發展空間。
然而,這并不代表中國的DSA市場競爭不激烈。統計數據顯示,GE、PHILIPS、SIEMENS、TOSHIBA等跨國企業,占據了國內90%以上的DSA市場份額。面對整機價格高達數百萬元、部分進口機型單價過千萬元的市場現狀,唯邁醫療以自主研發的極光智能七軸平板DSA(大C)切入高端介入診療領域,在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大幅降低產品的價格。可以預見,隨著國家“大病不出縣”政策的推廣,以及介入診療技術的普及,占據本土優勢的唯邁醫療將迎來國內DSA市場的擴容紅利。
目前,唯邁醫療各線介入產品已在北京天壇醫院、鄭大一附院、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鄭州中心醫院、河北大學附屬醫院等三甲醫院及二級醫院投入試用及使用。浩悅資本副總裁楊振軍認為,市場已放開DSA設備配置許可,大量市場需求開始釋放,這將加快唯邁醫療產品進入臨床。
自成立至今,唯邁醫療已獲授權專利技術30余項,涉及數字減影圖像等核心產品技術。其中,唯邁醫療開發的應用于心腦血管臨床手術的數字化血管造影介入治療設備(DSA),預計2020年實現量產并推向市場。
除此之外,5G時代下,唯邁醫療還將加速介入領域產品及解決方案的縱深研發,深度融合介入診斷影像和手術機器人操作,幫助醫生在進行手術時擺脫沉重鉛衣的條件限制,無需因為搶救病人而受到超劑量的輻射。
首發丨Redesign Science獲數百萬美元融資,押注AI賦能小分子藥物研發
Ansun Biopharma完成8000萬美元B輪融資,加速靶向新藥研發進展
Vir Biotechnology在納斯達克上市,加速乙肝等傳染性疾病新藥開發
微芯生物聯手諾禾致源,加速西奧羅尼與伴隨診斷產品研發進程
歐狄沃在中國獲批第二個適應癥,百時美施貴寶加速新藥成果轉化
編輯:郭銘梓
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億歐,經億歐授權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點擊轉載說明,違規轉載法律必究。
融資聲明
注:文章中所涉投融資額度來源于企業或相關機構或公開資料,億歐已經盡量核實,不對融資額度做品牌背書;歡迎各方監督核實,如融資額度不實,歡迎向億歐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