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由億歐公司、EqualOcean主辦,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廣外)、四方網盈聯合主辦的“2019大灣區科創峰會-機智·機器人商業應用論壇”成功舉辦。本次論壇聚焦新技術背景下的機器人商業應用,以核心技術為切入點,探索未來場景驅動下,機器人產業發展新機遇。
優必選科技CBO譚旻在現場帶來了“以機器人等硬件為載體,賦能AI教育”的主題演講。他表示,人工智能教育的本質是教育,教育的本質在于育人。當前AI教育,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其作為全新的市場分類,行業理解差異巨大。而課程設計是AI教育核心與關鍵,優必選開創了體系化、貫通式的人工智能課程。
以下是億歐整理的演講原文:
大家下午好,我是優必選的譚旻。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以機器人作為載體賦能AI教育”。
從我們的角度出發,有幾點是確定的:
第一,機器人的時代不是未來,而是現在。
特別是2019年開始,我們身邊已經慢慢有越來越多的機器人出現了,這就是現在發生的事情而不是未來。但是機器人的行業,遠遠比我們想象中要困難,這是一個長遠發展的行業。
第二,業界專家講了非常多對未來的“恐懼”——擔心機器人取代人。其實,真正的科技是以人為本,是為人服務的。因此,我們想談的主題是:我們怎么樣在科技來臨的時代做人的教育,怎樣讓我們以及我們的下一代,懂得如何駕馭未來。
第三,關于理念,在整個人工智能教育的發展體系當中。我們認為,機器人是實踐AI教育最佳的應用載體。
現在非常有名的波士頓動力的創始人,來源于MIT。MIT是美國科技的“發動機”,美國軍情部真正的司令部在MIT實驗室當中,而實驗室一直用機器人做AI的教育研究,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認為機器人是實踐AI教育最佳的載體的原因。
剛才有嘉賓講到了,到2030年將有100億的機器人和100億的人同時存在于地球。另外一個時間節點在2049年,我們認為真正的人工智能時代的起點是2049年,那時社會將進入高智能的人工智能時代。
現在出生的這一代人,到了2049年就到了他們要到社會找工作謀生的階段。讓我們的下一代了解怎樣和未來共存,這就是我們現在面對未來素質教育最核心的點。
這里的關鍵在于,AI教育與英語、高數、奧林匹克競賽究竟有什么不一樣。我們希望AI教育能夠看得見、能實踐、可共享。
在看得見、能實踐、可共享的體系下。
第一,我們會打造面向未來的課程體系。
第二,在教育的部分更多的是做服務。
第三,搭建共生體系。不僅是優必選在做這件事,而是以整個生態鏈的形式打造面向未來的教育。
教育最后不是教給你知識,而是教你如何做人。
第一,我們這一代70、80后可能沒有AI,可能是從90年代開始他們一出生就是智慧的時代,怎么教育他們跟AI相處十分關鍵。
第二,智能的時代,怎么讓人的智能跟機器的智能共同協作。這是一個全新的協作體系,跟現在的生產體系不一樣。
第三,怎么用AI改善我們的生活。最近,我們跟騰訊合作的“灣區青年行”里看到很多7-9歲的小朋友,已經用AI編程做生活方方面面的嘗試了。
第四,社會責任方面。
人工智能教育目前有兩個派系:工具屬性、內容屬性。
工具屬性:VIP Kids、科大訊飛的語音助手,都是把AI作為一個語音的工具來使用。
內容屬性:AI如果化成教育內容,化成具體的課程體系,應該呈現生活方方面面的內容。將數據變成智能化的內容,現在很多教育體系在往這方面走,優必選也在2016年開始了在內容方面的探索。
這個行業比較魚龍混雜,在過往很多年聚焦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編程教育。奧巴馬在10多年前號召做STEAM教育,中國也起步的很早,編程教育是最早做AI教育的教育市場。
第二,創客教育。在創客的引導下有非常多的投資。
第三,圍繞機器人為載體的教育。在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人涌入到這個賽道。機器人教育最終回到人的核心,回到人這個本點。
分享一下優必選的歷程,2016年我們跟蘋果做了一款產品Jimu Robot,希望在平臺上做實踐,核心點是利用編程讓它動起來,我們用編程做了非常多的應用。
優必選與蘋果開展STEM教育合作, Jimu Robot遍布全球500多家Apple Store,從2017年7月起加入到蘋果線下體驗活動 Today@Apple,每年24000次落地活動,給機器人編程愛好者提供學習軟硬件支持。
這部分讓我們認識到什么東西是最重要的,慢慢走進去課堂做教育的實踐非常關鍵。
2016年優必選成為曼城足球俱樂部全球機器人合作伙伴,所以我們在足球場景下做了新的嘗試。比如怎么用足球的內容做編程教育,怎么做機器人AI的教育。我們今年開始在全球曼城的俱樂部做足球AI教育的課堂。
這里面產生了很強的需求,最重要的是基于場景下機器人AI教育的課堂內容,這時候課程的設置成為了AI教育的核心與關鍵。
課程設計分四部分。大部分的公司先有一個產品,根據產品做很多的課程開發、工具屬性的開發,再到解決方案,再到場景化PB教學方案,再到教育目標。但這不是一個正確的邏輯,正確的邏輯應該是先有教育目標,再以這個目標去推導教學方案、解決方案,再去開發相應的產品。這是優必選正在走的路。
回到體系的打造,AI教育跟一般的商用機器人的做法不一樣,一開始就分2C、2B、2G的部分。從教育成長路線來講,從幼兒園到研究生都需要方方面面了解AI、運用AI、實踐AI。那么,怎么來做?
首先,我們要建立一個課程體系。
第二,不僅僅是有一個做教輔類的教育體系,要將校內校外有機結合。
第三,怎樣通過一個科創平臺(云平臺)把教綱、教材課程放到云上,讓整個體系可以共享。
第四,從現在開始幫助不同的教育體系建設AI教室、AI課堂,在課外進行教育基地的建設。這都需要一系列成體系化的運作。
第五,AI教育的瓶頸,最后卡在哪里。百年樹人,為師者是最核心的。所以,你有沒有足夠多、足夠好能夠運用新技術的老師這是關鍵的。
目前來講,優必選是全世界范圍內為數不多,從幼兒園、博士到研究院,用機器為載體做貫穿式教育的公司。整個體系貫穿是以機器人作為載體。
去年,我們也開始跟華東師范大學做了一系列教材的出版,優必選也會在國家大的政策下做整個教育課程輔助的建設體系。
另外,我們發現從教育公平的角度,機器人是AI教育最佳的實踐工具。除了沿海發達城市、先進的院校,不發達地區的院校怎么用機器人做AI教育的。2019年,我們聯合馬云公益基金會及湖畔善契基金會在淳安縣梓桐鎮中心小學建立了創客空間,這也是我們用AI作為工具做教育公平非常好的實踐項目。
今天跟大家分享用機器人作為載體,幫助下一代擁抱未來。在跟AI共存的實踐過程中,未來也希望跟各位做更多的深度交流,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