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竇勇
在10月17日的達晨2019年經濟論壇上,達晨財智業務合伙人竇勇發表演講表示,人工智能初創企業,到D輪之后存活率不到6%,企業BP里展示的場景落地,距離很遙遠。資本泡沫之后,大家開始反思投的這些企業,未來的成長盈利點在什么地方,有沒有現金回流?
人工智能概念經過幾年熱炒之后,正在迅速進入資本退潮期,融資數量在斷崖式下跌。但竇勇表示,達晨2019年,到目前為止已經投了4家,按照正常的進度,今年應該會至少10家以上。
竇勇認為,人工智能的數據量、算法、存儲、法律法規等基礎設施已經完善,行業正在進入發展階段。因此人工智能不會出現第三次泡沫。投資人并沒有逃離AI賽道,只是更加理性了,更關注場景落地的應用能力。
以下為投中網整理的竇勇演講實錄:
投資退出僅四成?資本反思泡沫
從2012年開始,人工智能賽道里面,投資機構到底做了哪些事情?第三方統計數據顯示,2014到2018年,整個人工智能領域里面發生了126起的退出事件,占同期的投資事件大概1/20,整個上市IPO退出的概率只占到四成,回報率并不高。
整個2018年大家感覺寒冬很冷,人工智能領域大額融資事件普遍集中在C輪、D輪,在其他領域也是。在年初融資還是比較簡單的事情,到了年中感覺融資好好像不那么容易了,投資機構都比較刁。說得好好的,協議都簽了,錢沒有到位。
人工智能這個賽道現在面臨什么問題呢?
首先是高投入,人力資源密集型企業,需要大量的資本,找很昂貴的人才進行長期的研發。經過統計顯示,AI初創型企業,經過A輪、B輪、C輪、D輪下來,存活率不到6%,這是極低的數據。為什么?經過資本的泡沫之后,大家都在講一個問題,AI的場景如何落地?企業BP里展示的場景落地,距離很遙遠。
資本泡沫起來以后大家蜂擁而入,冷靜之后大家又會想,到底我們投的這些企業,未來的成長盈利點在什么地方?有沒有現金回流?不是一味長期的投入?
是不是整個資本都變得很冷了呢?其實并不然。第一階段我們發現融資變得難,難在哪個地方?首先資本本身面臨問題,上半年GP募資的資金量在斷崖式的下降。達晨去年募了50億基金,在寒冬里有這個表現也是一個證明。
基礎設施提升?人工智能的核心
反過來講,人工智能這個板塊會不會第三次泡沫呢?我們并不這樣認為。從行業本質來看,我們認為整個產業,從小數據到大數據、到人工智能,這個過程中,現在已經來到了行業深層次的發展。大家知道,數據數量越來越多,算法越來越好,存儲的性能,包括法律法規,包括人力資源也在進一步完善。
我們從人工智能的本質來解釋兩個問題。
第一,大家都在說人工智能缺數據,實際數據并不缺,缺什么?缺高質量的數據。什么是高質量的數據呢?從數據本身看,數據有價值嗎?很多人說數據沒有價值。在過去大數據風口的時候,很多企業追求有多少體量的數據。我們可以這么理解,數據經過清洗以后,才會變成信息,信息只有經過整理才會成為知識,知識應用以后才會智慧。這樣因果邏輯循環的關系,才會對數據背后的價值應用產生一定的邏輯關系。
我們看數據本身,在人工智能板塊面臨一個問題,我們政府部門有巨大的數據,但是數據如何開放?怎么開放?用什么成本為我們人工智能提供數據算法呢?目前各地口號比較大,落地效果比較小。
再看看人工智能的另外一個核心問題:算力。國家也在大力鼓勵半導體投入。到目前為止看,在通用算力層面,我們跟美國之間還是有較大的差距。但是我們在具體應用場景算力上面,我們比如安防、消費場景的應用,我們還是比較靠前的。
今天聚焦一個話題,什么話題呢?人工智能遍地開花,上海為了人工智能產業也剛剛成立了100億的母基金,要成為了人工智能的高地,打造長三角重要的高地。我們發現人工智能目前結合具體應用場景看,好像不是那么一回事兒。 比如移動互聯網里面,昨天經緯資本張總在朋友圈發了文章,資本寒冬期,我們錢會持續加碼給誰?企業家也會找我們,和其他一些投資機構,在困難的時候,能不能投我一些錢?經緯的張總怎么說的呢?我們只會持續加注那些在寒冬期還有更高爆發力增長的企業,會繼續支持你。 反過來講人工智能領域,達晨會關注幾個方面: l 芯片,我們會做芯片設計或者成熟應用場景的投資; l 算法,關注計算機視覺的一些應用; l 傳感器,關注一些汽車或者零部件方面的應用; l 行業應用,安防領域人工智能處于相對靠前的發展階段;零售、物流、金融和制造業屬于第二梯隊,應用模式在進步。 l 醫療、無人駕駛板塊,可能前景很美好,但我們需要走的路依然很漫長。 回歸整個行業來看,人工智能板塊從2012年到現在,七年時間,現在回歸了人工智能的本質。現在行業里面的泡沫依然大,一些初創型企業,包括以前經過泡沫周期的人工智能企業,因為上一輪融資架構擺在那兒,但是你的估值與企業展示的實質不符,不是靠發論文就能有很高的估值的。以前一些人工智能公司,是看有多少科學家在國際頂級期刊上發了多少論文,作為估值提高的依據的,現在這個時代已經過了,大家更應該回歸本質。 現在我們會關注,它具備可復制性嗎?是這個行業的真需求嗎?這些點是人工智能行業普遍面臨的問題。 我相信在座各位不是來聽我講一些行業應用的,你們更希望關注來到這里做資源深度的對接。對接什么呢?能夠對接一些人工智能落地的應用場景。達晨目前投資了500家企業,這里面可能有能直接落地的板塊,智能制造、醫療、消費。 目前為止,達晨在2019年之前,整個人工智能板塊布局了40幾家企業。2019年我們新增的,到目前為止投了4家,按照正常的進度,今年應該會至少10家以上。也就是就是說資本寒冬的時期,投資人并沒有逃離AI賽道,只是更加理性了,他們會更多看重人工智能企業的本質,就是場景落地的應用能力。達晨會加碼哪些領域?
泡沫依然大 更加看重場景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