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付費第一股”又有了新的人選。在吳曉波的巴九靈試圖借殼沖擊A股最終折戟后,傳聞已久的羅振宇旗下羅輯思維上市消息卻在近日被證實。
盡管羅振宇本人低調的未發公開聲明,但10月15日晚,北京證監局公布了最新的輔導信息情況:北京思維造物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羅輯思維”)選擇在科創板上市,中金公司擔任輔導機構。這意味著若后續上市進展順利,羅輯思維將成為知識付費第一股!
10月17日,2020年奧斯卡獎公布了“最佳動畫長片”初選名單,其中國產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哪吒》)入選。《哪吒》自暑期上映之后即口碑票房雙雙炸裂,被媒體冠以“國漫之光”,《哪吒》的橫空出世,讓作為發行方和出品方的光線傳媒及公司董事長王長田成為最大贏家。
《哪吒》上映的時候正值暑期,天氣酷熱,但對于樂蜂網來說,卻透著一絲寒意,8月28日,樂蜂網發布停止運營通知。通知顯示,樂蜂網將于9月18日停止運營,后續將由大股東唯品會接手。
樂蜂網停止運營,對于創始人李靜影響并不大,甚至可能是好事。因為李靜2014年就以1.125億美元的價格將75%的樂蜂網股份賣給了唯品會,自己僅保留了25%。現在的李靜,除了東方風行傳媒集團董事長、樂蜂網創始人、靜佳JPlus創始人等身份之外,還加上了一個“星創投基金創始人”。她主要的精力,也早已不在樂蜂。
與李靜一樣找到新身份的,還有摩拜創始人胡瑋煒。離開摩拜沒多久,她就有了新去處。
天眼查顯示,今年5月份,摩拜原CEO劉禹新成立了一家公司——上海考瑞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胡瑋煒出任監事。這是二人自離開摩拜單車之后,首度再次出現在同一家公司。在此之前,胡瑋煒還在上海五公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出任董事。
去年12月23日,胡瑋煒因個人原因辭去摩拜單車CEO職位。在告別信中,她提到,出行行業的變革僅僅處在萌芽階段,未來大有可為,“我仍然會在這個領域,投入我的時間和精力去創業。”另據媒體報道,在離開摩拜后,胡瑋煒曾在美國籌備新項目。
羅振宇、王長田、李靜、胡瑋煒,四人都在各自的領域取得了眾人難以企及的成就,看似毫無關聯,但在跨界創業之前,他們都曾經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媒體人。其中羅振宇、王長田、胡瑋煒都曾擔任專業記者10年以上,而李靜則在短暫從事娛樂記者、音樂編輯后長期擔任電視主持人。而在轉型之后,他們都在新的事業領域中取得極大成功。
從媒體人到創業者
也許羅振宇即將迎來他的高光時刻。
作為一家知識付費公司,羅輯思維看似與科創板重點吸納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六大領域都毫無關聯。如羅輯思維最終成功登陸科創板,不僅會成為第一家吃螃蟹的公司,還會為后續的知識付費公司上市指引一個新方向。
羅振宇的成功源于2012年開播的一檔脫口秀節目——《羅輯思維》,開始僅以視頻形式在優酷周播,每次用時約40-50分鐘,內容包羅萬象,由于羅振宇講話幽默生動、深入淺出,吸引了很多人關注。與此同時,羅振宇還有個每天60秒的語音,發布在《羅輯思維》公眾號,由于其內容生動加之趕上了微信紅利期,羅振宇很快躋身自媒體大咖。
而到了2016年,羅振宇又發現了新商機,正式推出“得到“APP,并在個人課程之外引入了薛兆豐、武志紅等大咖的收費課程,將羅輯思維從他自己的自媒體演變為知識付費的平臺。
成立6年多以來,羅輯思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得到了資本的不斷加持。天眼查數據顯示,羅輯思維先后融資5次,最近一次是在2017年,獲得了紅杉資本、騰訊投資、華興資本等參與的D輪融資,當時估值已高達80億元。2018年初,有媒體爆料,羅輯思維已獲由騰訊領投的9.6億元新一輪融資,估值高達100億元,按羅振宇持股比例為30.35%計算,羅振宇目前身價已超過30億。
當然,對于王長田來說,30億還不到他一部電影《哪吒》的票房。而在《哪吒》之前,光線傳媒的日子并不光鮮。
財報顯示,2018年光線傳媒營收14.92億元,同比下降19%,資產減值損失超過7個億,其中商譽減值2.25億。2019上半年,光線傳媒實現凈利潤8500萬至1.05億元,同比下降95.02%至95.97%。
但在《哪吒》之后,這一局面得到了逆轉。在前三季度,光線傳媒參與投資、發行并計入本報告期票房的影片包括《哪吒》等共十四部,總票房為94.17億元。而貓眼專業版顯示,截至10月14日,《哪吒》票房達到49.71億元,位列中國電影票房榜第二位。
對此對應的是,光線傳媒10月14日發布了最新的業績預告,預計第三季度預盈9.7億-10.2億元,同比增長446.86%-474.91%。《哪吒》改寫了光線傳媒的命運,而這些又取決于王長田幾年前頗具遠見的動漫布局。
2015年,光線傳媒就宣布成立動漫集團“彩條屋影業”,正式進軍動漫領域。王長田曾公開表示,“彩條屋影業勢必將在國產動畫電影以及真人奇幻電影領域占據一席之地,希望彩條屋在接下來3年能沖擊國產動畫半壁江山”。
截至目前,光線傳媒已搭建了動漫方面的完整業務板塊,投資的20家左右的動漫公司中,包括創意團隊、制作團隊,基本涵蓋了動漫電影制作全流程。近年來出現的國漫佳作如《大魚海棠》、《大圣歸來》、《哪吒》等背后都有光線傳媒的身影。
如今王長田手上的娛樂帝國市值已超過華誼兄弟。根據2018年胡潤百富榜的統計,王長田及其夫人杜英蓮總身價為205億,位列第154位。
1998年,王長田成立光線傳媒時,李靜還在央視當主持人。2000年她離開央視,創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東方風行傳媒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風行)。2007年李靜遇上了沈南鵬,后者看好李靜節目內容背后的無限可能,同時提出了電子商務的設想,希望把它從一個內容公司轉變為一個內容+產品的公司。2008年,美妝購物網站樂蜂網由此而生,高峰時期年銷售額曾突破20億元。
不過截至目前,李靜和沈南鵬都已從樂蜂網淡出。2014年,唯品會出資1.125億美元收購樂蜂網75%的股份,李靜成功套現離場。而在此之前,聲稱不會算賬的李靜還對樂蜂網進行了業務分拆,把最值錢的“達人”留在東方風行,把精油產品留在了靜佳。
而她則再次跨界成為風險投資人,創立星創投基金。吸引了眾多群內明星好友,如那英、梁靜、戴軍等加入。
相比之下,胡瑋煒的創業時光最為短暫,但更加驚艷。
創立摩拜的3年間,胡瑋煒從一個汽車記者成長為知名的“全國創業好青年”,并于2018年5月入選《福布斯》雜志亞洲“25位亞洲新銳女性榜”。近年來,胡瑋煒頻頻現身高校,參加論壇,發表演講。她還曾登上央視,在大眾面前著力塑造摩拜的情懷與價值觀,享受著人生的高光時刻。
當然,由于摩拜的突飛猛進,胡瑋煒面臨的挑戰和焦慮感也是做記者時不能企及的。“我之前發質特別好,現在發現居然有了白頭發!”胡瑋煒曾這樣形容創業的辛苦。
而今,摩拜已賣身美團,據《財經》報道,胡瑋煒變現超過了1億美金。相比于深陷退押金困局中的戴威,能夠抽身體面離開,或許更是人生贏家。
為什么是他們?
這些媒體出身的人為何能跨界創業,且取得巨大成功?
在做羅輯思維之前,羅振宇就是個喜歡死磕的人。他認為,如果一個人沒有天賦,但能把一件事做到“死磕”,也能達到一種驚人的極致。
羅振宇先是一路死磕學習,一直讀到了中國傳媒大學的博士。畢業之后,羅振宇到央視做了個普通記者,從頭熬起。但這樣的人顯然不甘心只當普通記者,羅振宇又開始在各個欄目之間“竄來竄去”做撰稿人,連續3年成為“3·15 晚會”總撰稿。
后來,羅振宇還成為了《經濟與法》、《對話》欄目制片人,但在看似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2008年,他又選擇了離開。在2016年和許知遠的對話里,羅振宇稱離開央視的原因是“得罪了領導”。
離開央視后,羅振宇曾加入《第一財經》。不過到了2012被戲稱為世界末日的那一段時間,羅振宇開始真正創業,打造知識脫口秀節目《羅輯思維》,死磕自媒體,直至沖擊科創板。
與一路高調的羅振宇相比,王長田曾被人評價,“在最高調的娛樂行業,一直保持新聞人的低調。”這個習慣或與他多年的記者工作經驗有關。
1988年,王長田從復旦大學畢業后,曾在體制內的媒體如《中國工商時報》等干了十年記者。感覺到傳統媒體受到了電視業的沖擊,1995年,他選擇加入北京電視臺,負責財經欄目《北京特快》。
當時中國的娛樂業發展很迅速,娛樂類報紙較多,但卻沒有一個象樣的電視節目。1998年,王長田懷抱著要制作“像樣的娛樂節目”的想法,辭職下海,以回沈陽為父親處理喪事之時特意向親友借的10萬塊錢起家,依靠兩套租來的編輯機、攝像機,在一個沒有供暖設備的房間,利用一份托關系找來的“影視圈名人通訊錄”開始創建了光線傳媒。
王長田創辦光線傳媒之時,李靜也正在糾結,因為體制內的主持要求“字正腔圓、一板一眼”,李靜覺得那并非真實的自己,她想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節目。2000年,李靜從央視辭職,與戴軍成立了東方風行,其中啟動資金的10萬元是找母親借的,主打節目為后來大火的《超級訪問》。此后,李靜又推出了《非常靜距離》、《美麗俏佳人》等多個節目。
正如王長田所說:“一個節目帶來了一堆節目,然后帶來了一個頻道,或者是一個公司、一個行業。”在此效應之下,東方風行很快發展成僅次于光線傳媒的民營傳媒公司。
羅振宇們紛紛創業的時候,胡瑋煒還在校園求學,讀中學時便立志當一名記者。2004年,胡瑋煒從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新聞系畢業后,就當了北漂追逐夢想。畢業后的最初十年,胡瑋煒青春都奉獻給了媒體,從《每日經濟新聞》到《新京報》、《商業價值》、《極客公園》,月收入始終不超過5位數。關于這段經歷,胡瑋煒很淡然,她認為做喜愛的工作遠比賺錢更重要。
這段經歷還是為她賺錢提供了重要的機遇,汽車記者的經歷讓她認識了所謂的“貴人”——被譽為出行教父的易車董事長、蔚來創始人李斌。
2014年11月的一個晚上,在北京國貿附近的咖啡館,胡瑋煒作牽線人,把汽車設計師陳騰蛟介紹給李斌。陳騰蛟打算做一款高顏值智能自行車,供售賣個人使用。但李斌想做共享單車,甚至想好了項目名字:mobike(mobile 和bike的合成詞),中文名(摩拜),與頂禮膜拜諧音。在座的其他設計師都不看好,“不如你去干吧”,李斌轉向胡瑋煒。
于是,胡瑋煒從牽線人變成了創始人,幾年間摩拜不斷融資估值破百億,直至最后賣身美團。胡瑋煒也從月入萬元左右到套現超過1億美金退出,整個過程都稍顯夢幻。
在百度上搜索“記者+創業”關鍵詞,可以看到有9990000條消息,排在前面的都是類似“從記者到創業家”、“資深記者辭職創業,身價從0到100億”之類的話題,甚至有人在百度知道上提問,“王長田、胡瑋煒、吳曉波,為何這些記者出身的人都能成功創業?”
簡書上有個帖子專門分析了為什么記者更應該去創業,認為記者在行業洞察力、寫作能力、新事物敏感度等方面均高于其他行業。
但媒體人士創業并非無往而不利,有行業資深人士在接觸眾多創業者之后表示,秀才(媒體人)創業的成功率并不高,具體還是要看創始人的品性、韌性以及運氣。
2022-07-13 投資界發布了 《粉絲社區服務提供商「花果山傳媒」獲B站投資》的文章
2022-04-20 投資界發布了 《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又要投5家GP》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布了 《廣西兩支新基金成立,總規模40億》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布了 《石家莊擬設立20億元數字經濟子基金》的文章
2022-04-14 投資界發布了 《西安市創新投資基金首批子基金申報指南正式發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