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智航的保薦機構中信建投間接持有公司5%以上的股份,在掛牌新三板期間,天智航曾因關聯交易未及時披露而被處罰。此外,公司的骨科手術機器人僅提供導航定位功能,并不能全自動、獨立完成整臺骨科手術。由于普及度不高,自2016年至今產品總共賣出47臺。
10月11日,主營骨科手術機器人的天智航對涉及科創板上市的80個問題作出回復,涉及股權結構、核心技術、業務、財務會計信息、風險提示等方方面面。
天智航的骨科手術機器人是國內首家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核發的第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的“骨科機器人導航定位系統”。產品已應用于多家三甲醫院、骨科專科醫院,技術具有一定先進性,某種程度上解決了當前傳統骨科手術“看不見、打不準、拿不穩”的痛點。
天智航此次申請科創板上市擬募資4.52億元,主要用于骨科手術機器人技術研發、運營中心建設、營銷體系建設、配套手術耗材和手術工具擴建等。其保薦機構為中信建投。
掛牌新三板期間違規
然而無法回避的是,天智航在掛牌新三板期間因關聯交易和信披問題被處罰。
天智航于2015年11月19日掛牌新三板,并于2019年4月1日摘牌。在摘牌前夕,天智航動作頻頻,突擊修改了近三年業績,疑為沖擊科創板作“準備”,并于摘牌當天收了股轉公司的“臨別禮物”——監管意見函。
監管意見函顯示,在掛牌新三板期間,天智航于2018年8月3日向關聯方信匯科技提供借款2000萬元,后于2019年 2月補充審議并披露,此關聯交易未及時履行審議程序及信息披露義務,違反相關規定。天智航及董事長張送根也因此被處罰。
值得注意的是,天智航在摘牌前夕對2016年年度報告、2017年年度報告、2018年半年度報告中的10項會計差錯進行更正,其業績數據調整范圍之大,幾乎與8月份IPO被否的泰恩康類似。后者也曾在新三板摘牌前夕突擊修改最近三年財報數據,不過最終在沖刺創業板時被否。
保薦機構中信建投間接持股
除過掛牌新三板期間信披違規,天智航還存在保薦機構間接持股的問題。天智航的保薦機構為中信建投,二者合作由來已久,早在2015年掛牌新三板時,中信建投便是天智航的主辦券商。
在天智航的136名股東中,北京潤信鼎泰投資中心持有發行人5.64%的股份,潤信鼎泰執行事務合伙人為中信建投資本。公開資料顯示,中信建投資本為天智航保薦機構中信建投旗下的對外投資平臺,是中信建投的全資子公司。
另外,北京潤信鼎泰投資中心最大的股東北京潤信鼎泰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同樣也是中信建投資本的全資子公司。作為天智航的保薦機構,間接持有大量擬上市公司股份,其作為第三方機構的獨立性存疑。
骨科手術機器人諸多問題待解
天智航骨科手術機器人在手術中的作用有被夸大的嫌疑。根據天智航對上交所問詢函的回復,其“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并不能全自動、獨立完成整臺骨科手術,僅起輔助作用,僅提供導航定位功能。具體而言,就是當醫生實施手術時,先借助機器對患者進行圖像采集、注冊,然后在醫生確認手術路徑之后,主控臺控制機械臂移動,對手術部分實現精準定位,最后再由醫生對患者手術部位進行定位測試,借助其導航定位,精準完成手術操作。其創新之處在于能控制機械臂進行微調運動以跟隨患者微小的位姿變化,從而保障手術操作精度。
由于目前還處于推廣期,普及度和接受度不高,骨科手術機器人的市場推廣難度較大。骨科手術機器人作為大型醫療設備,購買和使用費用高昂,手術收費高于傳統手術,且該費用目前尚未納入醫保報銷范圍。那些對手術精度要求較低及對醫療價格敏感的患者一般仍傾向選擇傳統手術模式。
根據其披露的信息,自2016年至今,公司共賣出47臺設備,且產能利用率從未超過25%。天智航的手術機器人產品未來能否得到普及和應用,還有待醫院和患者檢驗。
2021-12-24 挖貝網發布了 《華夏基金等41家機構調研數字人:元宇宙和競爭優勢受關注》的文章
2021-12-16 挖貝網發布了 《派諾科技進北交所上市輔導期 年研發投入超3500萬元》的文章
2021-12-15 挖貝網發布了 《ST奧馬以1元價格出售旗下金融科技業務四家子公司股權》的文章
2021-12-07 挖貝網發布了 《大亞股份稱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暫緩北交所上市:籌備20個月未進入輔導期》的文章
2021-11-29 挖貝網發布了 《騰信軟創提交北交所上市輔導備案材料 今年上半年凈利潤940萬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