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秋季,火爆的陽澄湖大閘蟹,無論是在淘寶、拼多多、京東,還是在電腦廣告、微信朋友圈等周邊,鋪天蓋地都是大閘蟹的宣傳廣告,陽澄湖周邊形成了大閘蟹產地直發的電商村。但大閘蟹產地直發產業鏈的背后,大部分農村物流的發展情況是怎么樣的呢?
1.1??農村物流總額高達15萬億元
截止2018年9月,全國共有縣級行政區劃單位2851個,鄉級行政區劃單位39888個,鄉、鎮下轄行政村691510個,農村人口數量有5.6億人,占全國人口的41%,土地面積占全國58%。
截止2018年年底,農村物流總額為15萬億元,農村網絡零售額到達1.37萬億元,同比增加30.4%;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到達2305億元,同比增加33.8%。在一線城市快遞市場已經達到飽和的情況下,農村消費結構正在發生著轉變,農村物流市場潛力無限。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1.2 ?農村物流主要有哪些?
農村物流,簡單來說就是在農村范圍內產生的物流活動,農村作為發貨地,或是接收地。主要包含農業的生產資料供給、農民日常的日用工業品需求、農產品的對外流通等三個方面。
國內主流的物流公司細分都沒有真正的下沉到農村。截止2019年上半年,全國鄉鎮網點覆蓋率達到95.22%,但是諸如安能、德邦、順豐、中通等國內快運、快遞企業都沒有真正的布局農村物流網點。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1??快運型企業
快運型企業不論是全網型快運,還是區域型快運小霸王,主要業務類型為商貿批發業,大宗貨源主要由各地區域專線所承擔;以城市商貿集中地設立收貨門店,以遍布鄉鎮的網絡為主進行運營。
河南長通、宇鑫、宇佳都是屬于其中的中堅力量,以快捷高效、低廉的運費占據了整個批發業市場。
2.2??快遞型企業
農村地區居住分散、市場需求不集中以及交通基礎設施較差,使得快遞玩家在農村布點成本較高,網點分布較少;「最后一公里」依然是快遞下鄉、電商下沉面前的難題,送貨上門依然難以全面覆蓋。
大如三通一達,小如宅急送、丹鳥等企業,一般也只將貨物運輸到鄉鎮的小超市兼收快遞,電話或短信通知收件人來店鋪自取。有些區域甚至還存在二次收費情況,數額多在1元至3元之間;并且農村快遞時效比縣城快遞時效要慢1天至2天。
2.3??經銷商企業
經銷商一般是以商流帶動物流,經銷商的客戶一般是鄉鎮集市上的B端夫妻老婆店,不直接面對消費者,最多涉及到村里的小賣部,其物流和商流融合在一起,密不可分。
集市夫妻老婆店居多,主營家用電器、日用百貨、農資物料等。這種類似于自給自足的模式,基本能滿足本鎮居民日常生活所需。所以日用品消費對物流需要不是很迫切,經銷商的物流基本以自營為主,幾乎沒有一家做大的物流公司。
2.4 ?其他物流企業
看到農村電商發展這一廣闊市場,各電商巨頭爭相布局農村市場。目前,阿里布局農村市場已形成「村淘+匯通達+天貓小店+零售通」的組合產品; 京東則形成了「京東幫+家電專賣店+京東便利店+新通路」的農村服務形態; 而蘇寧也形成了「蘇寧易購服務站+零售云門店」的組合產品。
還有其他的一些物流公司,例如專線、城配企業,由于農村訂單密度低等原因,農村網絡就更少涉及了。?
在我國農村家庭依舊是基本的生產和經營單位。由于其地理分布,農村物流的分布廣泛。物流服務目標數量巨大,所以物流規模一般較小,呈現模式一般為車銷、集會、批發市場等。農村物流的運作模式必須不斷創新。
3.1??順豐——快遞公司跨界產地直發
近幾年,農副產品物流逐漸興起。進入這一細分市場的企業逐漸增多,EMS、順豐、韻達、中通、申通、德邦快遞以及中小物流企業都已涉足。
價格上,最高的是順豐,主要依靠其長干線的時效優勢,以及早期布局創造的良好口碑。其次是幾大快遞公司,價格相對更低,在中短線上性價比較高。價格最低的是中小物流企業,如九曳供應鏈等,這類合同物流企業以整合資源為主,末端基本靠落地配,因此成本相對較低。
資源上,各大物流公司針對這一市場都投入了大量資源。除了必要的冷鏈車和集散點,EMS、順豐還使用了水果航班,申通花重金打造了水果分揀線。雖然目前規模效應還未顯現,但各企業的決心十分明顯。
3.2??美菜——兩端一鏈一平臺
美菜用互聯網連接了田間地頭和餐館商戶的需求,大力發展源頭直采,縮短農產品流轉的環節,農民的農產品可以通過美菜網一站直達城市用戶的餐桌,不僅保證了產品的品質,還節約了更多的流通成本。
截止2019年8月,美菜累計服務商戶超300萬家,覆蓋200城市;在52個城市建立了74個倉儲中心,倉面積約80萬平米,日包裹處理量超520萬個,配送車輛17000余輛,日配送次數超15000次。
3.3??匯通達——為鄉鎮夫妻店賦能
匯通達是以「門店+互聯網+物聯網」模式改造鄉鎮傳統流通渠道,打造農村智慧零售;以「產業+數據+資本」融合,推動農村產業互聯網建設,所涉業務覆蓋信息工具、培訓賦能、精準營銷、商品服務、物流配送、數據服務等領域。
匯通達的運作模式主要是選擇鄉鎮夫妻店作為關鍵節點,通過平臺+會員店的模式,將鄉鎮會員店互聯網化,通過平臺的技術手段賦能把會員店改造為智慧零售終端,集結上游廠商鏈接到會員店,形成共生價值鏈,共同服務農民需求和盤活農村資源,并提供「5+」賦能(工具+、商品+、金融+、社群+、活動+)等。
例如,用3天時間,為江蘇宜興種植戶賣出5000斤滯銷百合、3000斤滯銷烏米,增收11萬元等。農產品上行,是匯通達農村新型流通體系「血管再造」為農民生活帶去的切實改變,也是匯通達生態裂變助力品牌農業轉型升級地有效嘗試。
截止目前,匯通達會員店達到11萬家,已覆蓋21個省,1.7萬多個鄉鎮,鄉鎮覆蓋率超過65%,是目前國內覆蓋規模最大的農村生態電商平臺。
農村物流發展關系著農村居民生活質量提升和農村經濟發展。僅從數字上看,網絡覆蓋率95%已經很高,但這只是鄉鎮的覆蓋率,依然存在行政村覆蓋難題——仍有約3/4的行政村沒有農村電商配送站點。
4.1 ?農村物流那么大,為何玩家做不大?
(1)訂單密度低。由于農村消費大多仍是熟人經濟,網絡購物在農村沒有完全鋪開,導致農村訂單少且分散,同時,農村道路路況差,導致集貨成本高,而且時效性難有保證,既難有成本優勢,也難有效率優勢。
(2)利潤低。農村物流產品多為農副產品,農副產品具有易腐性、季節性以及周期性。對其運輸、包裝、加工等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加上農副產品多為低價產品,導致物流公司承擔更多的運輸風險。而高利潤的家電類以及高價值的水果類,目前已經有京東、順豐等物流企業玩家入局。
(3)返程貨少。與城市相比,農村經濟依然落后,農民收入低,農村市場相對城市市場發展滯后,使得農村物流供給及需求水平低,農村物流的訂單多為城市流向農村,從農村流向城市訂單非常少,導致物流車輛空載或者等待期加長,造成物流企業成本浪費。
農村物流發展緩慢的深層原因還在于農村物流基礎設施落后、物流主體發育滯后、物流公共服務平臺缺失、物流人才支撐不足等問題,這也是破解農村物流痛點、推進農村物流發展應著力解決的問題。
4.2 ?其他玩家是否還有機會入局?
農村物流仍是一片藍海,目前我國農村網民規模已經達到2.22億,占整體網民的26.7%;農村快遞仍面臨自取、亂收費等問題;農產品物流仍受到季節性、易損耗、快遞成本高的制約等問題。農村物流仍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仍有很大潛力可以挖掘。
例如是否有一家企業可以整合某個區域的快遞網絡,做到同客車鄉村通公交的銜接、同電商服務站的銜接、同外發快遞的銜接。集約農村物流,從而解決末端訂單少、密度小、配送成本高等問題。
或者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對農產品進行適度加工,既可以增加附加值,同事更適合于低成本的存儲與運輸。比如溫州瑞安,通過萬級凈化車間對蔬菜進行全自動化分切、清洗、殺菌,制成即食蔬菜后配送給城市里的早餐供應商。
目前每個農村物流玩家的具體落地和運營模式都存在很大差異。農村物流市場足夠大,關鍵還是要看誰能實實在在做好運營、做好服務,真正把價值帶給農村消費者。
本文已標注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