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丁唯一
編輯丨張宇喆、奚亭
對于特斯拉來說,想要成為世界規模的一流汽車公司,數十億美金砸出的上海工廠是馬斯克不得不壓下的重注。
10月17日,特斯拉的上海超級工廠,已經正式通電。
特斯拉從電力配套申請到通電,僅過去了168天。這個時間創下了上海同等規模供電配套項目的最快接電速度,較同等規模客戶的平均接電用時縮短了近一半,比以往同類項目的最快接電時長進一步縮短約30%。
據外媒electrek報道,特斯拉在最近幾周加快了其在上海超級工廠Gigafactory 3的Model 3投產步伐。這是其超級工廠建設的第二階段。
從供應商方面的情況來看,也證實了特斯拉即將啟動量產。特斯拉的長期玻璃供應商圣戈班(Saint-Gobain Sekurit)向第一財經記者證實,該公司已經在臨港工業區建立了一家玻璃廠,為Model 3生產前后擋風玻璃和玻璃車頂。
在不少人驚嘆“特斯拉速度”的同時,這家美國電動汽車制造商自身卻飽受煎熬:營收持續下滑、虧損不斷擴大。
去年4月1日,馬斯克在推特上po了一張圖。圖中的馬斯克醉倒在一輛Model 3旁邊,胸前還覆蓋著一張寫著“(故意寫錯的bankrupt)bankwupt(破產)”的牌子,配的文字是:“特斯拉已經破產。盡管我們已經不遺余力地募集資金,包括銷售復活節彩蛋,但是仍然遺憾地通知大家特斯拉已經破產。”
雖然這只是愚人節的玩笑,但2018年的特斯拉真的曾在破產邊緣“試探”。
2018年第一季度,該公司凈虧損達到7.85億美元,接近去年同期的兩倍,達到歷史虧損的最高紀錄。截止到2018年3月底,特斯拉現金余額僅為26.7億美元,而去年同期這個數字是33.7億美元。一邊是持續虧損的業績,另一邊則是Model 3正等著大量的資金來解決產能問題。
在外媒看來,當時的特斯拉已經瀕臨破產。按一季度的90天折算,該公司每天的凈虧損達到871.8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5546萬元。換句話說,該公司剩余的現金僅能維持305天,也就是十個月的時間。
還好,到了下半年,這家激進的電動車公司最終實現了季度盈利。
經歷了2018年下半年的兩季度盈利之之后,特斯拉在2019年又回歸到了營收下降的狀態。
近日,特斯拉發布的數據顯示,該公司2019年第三季度特的產量為9.6萬輛,交付量約9.7萬輛,分別創下了新的生產與交付記錄。另外,特斯拉今年前三個季度共交付了25.52萬輛新車,這一數字不僅遠高于去年同期,甚至超過了2018年全年。
其中,創下銷量記錄的Q3,82%的銷量都是由Model 3貢獻的,銷量達到7.96萬輛。盡管這款相對便宜的通用車型,讓特斯拉逐漸走向大眾消費領域,帶來看起來性感的銷量的同時,卻并沒有讓特斯拉在Q2扭虧為盈。
在經歷了2018年下半年短暫的盈利之后,特斯拉在2019年又回歸虧損:一季度虧損7.02億美金,二季度虧損3.89億美元。作為對比,該公司2018年全年的虧損額不過是9.76億美元。
和Model 3截然不同的是,Model S和Model X的交付量低迷,今年前三季度,Model S和Model X的合計銷量分別為1.21萬輛、1.765萬輛和1.74萬輛。這一數據在去年前三季度分別交付2.17萬輛、2.22萬輛和2.76萬輛。
相比于Model S與Model X,價格大幅下調的Model 3在利潤方面的下滑也十分明顯。Model 3 當下的銷量顯然還不足以彌補Model S和Model X造成的利潤缺口。今年二季度,伴隨著Model 3交付量再創新高峰,該公司汽車業務的毛利率也下降到18.9%。
盡管特斯拉的營收下跌、虧損擴大,但是馬斯克在資金投入方面仍舊毫不吝惜。
特斯拉在過去四年的研發投入比在不斷降低。2016年與2017年,該公司的研發投入比例分別高達11.9%、11.7%,而在2018年,該公司的研發占比則下跌至6.8%。而在虧損擴大的今年上半年,特斯拉的研發費用卻達到了6.64億美元,接近2018年全年14.6億美元研發費用的一半,所以全年的研發占比可能會有所提升。
研發投入占比高的背后是新車型的增加。目前,特斯拉正在開發的車型至少包括4款:即將于今年11月發布的全新電動皮卡車型、與Model3同平臺的全新SUV車型Model Y、即將于2020年投產的新一代Roadster跑車和semi半掛電動卡車。
多車型的同步開發,意味著在研發之外,未來該公司的生產成本也將大幅提升。北京時間10月16日,據外媒cleantechnica.com曝出的消息稱,特斯拉將加快Model Y車型的投產速度,并于2020年第一季度在其加州的弗里蒙特工廠開始生產。
當然,馬斯克和特斯拉在“跳票”技能上一直領先全球汽車制造業,在Model Y的交付方面也難保不會出現“跳票”。
此外,該公司上海工廠的快速投產,也意味著一筆超常的資金投入。在中國市場壓下重注,顯然是想為該公司在其他方面更自由地“燒錢”降低風險。
根據馬斯克的規劃,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具備生產動力電池和整車的能力,Model 3和Model Y都會在該工廠實現國產。特斯拉的目標是,到2019年年底,其上海工廠每周至少能生產1000輛Model 3。
中國在生產成本方面的優勢將進一步拉動特斯拉銷量。在美國市場,特斯拉Model 3的需求量似乎已經接近飽和,在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開拓業務,無疑將對公司發展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
馬斯克曾預計,在本土化后,大中華區對Model3的需求將達到5000輛/周(24萬輛/年),全球將達到15000輛/周(72萬輛/年)。
然而,從之前公布的信息來看,國產的Model 3在配置方面,特別是最受歡迎的自動駕駛方面有所“閹割”。被“閹割”過的車型在中國市場是否還有足夠的吸引力,仍十分值得懷疑。
此外,Model Y車型較Model 3的空間更大,且提供7座版本,但價格卻并未較后者高出多少。這樣的兩大產品同時投入市場,可能會帶來二者之間的內部競爭。Model 3上市后,Model S和Model X銷量下滑,很難說二者之間完全無關。
馬斯克針對特斯拉的每次抉擇似乎都充滿不確定性,但該公司此前曾無數次險中求勝。
這一次,馬斯克在中國市場上壓下重注。
編輯:張宇喆
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億歐,經億歐授權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點擊轉載說明,違規轉載法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