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歐大健康10月15日消息,今日,基層醫療服務商明醫眾禾宣布,其已于上半年完成上億元B輪融資,創新工場領投,沂景資本跟投。創始人兼董事長姜強表示,本輪融資為戰略投資,三方合作將推動國家醫療“強基層”戰略的落地,推進和帶動更多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融資是繼2017年通和毓承、遠毅資本,2018年復星醫藥投資之后,明醫眾禾又一次重要的戰略資源引入。姜強告訴億歐大健康,此次融資明醫眾禾引入了創新工場的戰略資源,是看重其在IT和互聯網運營方面的積累。“在醫療領域,創新工場的布局不算廣,但在IT技術方面優勢明顯。”他表示。對于明醫眾禾來說,這是其要發展長遠所需的重要力量。
而從創新工場的角度,是看中了明醫眾禾所占領的“下沉市場”中最活躍的點:醫療健康。創新工場合伙人楊小龍也表示:“明醫眾禾對于基層醫療市場深耕細作,用互聯網手段賦能基層,我們期待并看好公司的未來發展。”
細看明醫眾禾的業務線發展歷程,最早為市場所知曉的即是“醫德幫”。醫德幫以移動平臺形式,為醫療機構和醫生群體提供“云診所”、“云醫療”、“云藥房”、“云醫教”四大服務,包括為基礎醫生提供醫療信息服務、藥品采購、互聯網金融與保險、電子教學、在線交流等。
除了擴展市場拓展外,也有做業務線的延伸。總結來說,針對基層醫療市場“缺醫”、“少藥”的痛點,明醫眾禾現在扮演的是三位管家的角色。
第一位管家是“采購管家”。明醫眾禾主要通過切入醫藥流通環節實現對基層醫療的賦能,通過云藥房”實現“帶量采購”,具體方式包括打造產品管理、需求管理、訂單管理、業務人員管理和營銷管理的數字化供應鏈平臺。在與100余家藥品流通企業合作后,其還延伸至上游藥品生產企業,構建了藥品推廣、配送一體的服務網絡。
第二位管家是“數字化經營管家”,主要通過信息化賦能,幫助診所提升經營管理效率。據介紹,其已建立了一個涵蓋HIS、LIS、ERP、CRM、醫保統籌結算和公衛的基層醫療機構集成信息系統,通過信息化賦能,幫助診所提升經營管理效率,同時幫助政府落地下行政策和實行醫保監管。
第三位是“合作管家”,這位“管家”起到的核心作用是“連接”。如何連接?明醫眾禾通過平臺將城市醫療資源打通,包括醫院資源、專科資源、專家資源等等。“經過研究根據基層發病的特點,我們發現疼痛、胃腸、病毒、頑固性過敏、丙肝等專科專病專藥領域,有值得挖掘的市場,最先從這里下手。”姜強介紹道。
在近期明醫眾禾延伸的線下第三方醫療機構和互聯網醫院也是嘗試之一。最新的動態包括其在青島已經落地了首家與基層診所合作共建的基層疼痛管理中心,此外也在積極申辦互聯網醫院。“我們不會把線下做的太‘重’,目前是基于基層的專科專病需求先行試點,在今后實現復制后,明醫眾禾在其中只是技術提供方和平臺運營方。”姜強告訴億歐大健康。
對于醫療產業服務閉環所需的“保險”這一要素,明醫眾禾也有所布局,但并未作為核心業務去鋪開。據介紹,其已經和保險公司合作開發推出醫師責任險和商業健康險,但是從市場反饋來看,基層醫療市場對于商業健康險的認知還處在教育階段,在這一方面,明醫眾禾沒有發力去推,但如果客戶有需要,其也能夠提供。
數據顯示,明醫眾禾已經已覆蓋山東、廣東、河北等11個省、80個地市、13萬家基層診所及村衛生室。“在90多萬家基層醫療機構中,除去人口密度低、不具備商業化價值或是基礎設施不足以支撐的機構,我們的有效服務市場大約50-60萬家,這樣算來,我們的市場占有率能達到25%以上。”姜強透露。
姜強表示,這次融資后,明醫眾禾實際進入了強基層的2.0階段,與4年前談的“強基層”不一樣,他認為基層醫療服務不應該只停留在“醫+藥”的賦能上,未來的必由之路是“醫+康+養+護”四位一體。例如在上文提到的“疼痛管理中心”里,就承擔了很大一部分康復醫療的服務。
根據第三方研究預估數據,基層醫療市場可能迎來5000億元的市場機遇,這個由村衛生室和城市診所構成的主要終端服務網絡,在政策的接連利好下,不僅吸引了風投的注意力,包括阿里、京東、百度、拼多多等互聯網跨界企業也試圖在“下沉”市場分得一杯羹。
例如京東健康,阿里健康、拼多多以大流量優勢和電商基因,在近年紛紛吹起“下沉”的號角,百度也曾在2018年將其AI眼底篩查一體機向基層鋪開市場,針對解決基層眼科醫生資源不足的問題。
在“基層醫療越來越火熱”這一點上,姜強也有所感知,但他表達出來的更多的是對于自身壁壘的自信。“如果要從醫藥電商切入,需要非常強大的物流體系支撐,不僅僅是下到鄉鎮,還涉及到地面配送、個體配送體系等等,明醫眾禾花了兩年多去鋪開、合作,中間也踩過不少坑。”他說道。
從更長遠看,明醫眾禾的優勢或許還在于數據。“基層市場是醫療AI產品落地的巨大場景,但是以為內受制于基層醫療數據的數量孤島、低質量、虛假數據多,產品再高端也很難下沉。”曾有行業人士對億歐大健康表示。
?“底層醫療數據的標簽化、格式化的工作從明醫眾禾業務起始就在做。“姜強說。但由于這個細分還處于發展早期,基層醫療數據還沒有走入“價值挖掘”階段,不過隨著行業的逐步成熟,在未來,基層醫療服務商可能會迎來更多的業務空間,例如成為醫療AI產品在基層落地的通路,這一點是值得期待的。
編輯:郭銘梓
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億歐,經億歐授權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點擊轉載說明,違規轉載法律必究。
融資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