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上,積水潭醫院院長田偉詳細介紹他們研制的“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
田偉認為,導航機器人開創了脊柱外科新時代。此前,準確性不足是骨科手術的瓶頸,“這一方面是因為人的視覺能力、動作控制等存在短板,另一方面是在臨床實踐中手術設計無法有效鏈接手術實施,也就是說,術前精準規劃在術中難以執行。”他們想到的解決辦法就是依靠“人工智能技術+機器人”,提高視覺和動作的精準性,并讓手術設計精準指導手術實施。
從2002年起,積水潭醫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院、天智航公司等就開始自主研發,歷時十五年,團隊先后攻克導航技術、機器人技術等一系列基礎和臨床難題,成功研制“天璣”骨科導航機器人。這是世界上唯一能夠開展四肢、骨盆骨折以及脊柱全節段(頸椎、胸椎、腰椎、骶椎)手術的骨科機器人,可用于全身十三處以上部位,精準度達到亞毫米級,實現機器人引導三維空間手術設計完美呈現。相關研究先后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兩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2016年在中國獲得了第一個國產手術機器人最高等級產品注冊證。
當前,導航機器人技術在全國得到快速推廣,使用“天璣”機器人醫生數量2016年僅有28人,三年間人數增長十幾倍,2018年變為397人。“天璣”機器人手術量2016年僅為217例,目前全國“天璣”機器人手術量已近八千例,準確性較傳統方法提高53.6%,將骨科帶入智能精準微創的新時代。
2019年,積水潭醫院和中國電信、華為及天智航公司合作,在國際上首次成功5G遠程同時控制三臺機器人為三個不同醫院病人同時實施手術,目前已經完成9例這樣的手術,全部獲得成功。
田偉認為,機器人手術以及遠程控制手術,未來可廣泛應用于醫學交流、教學、遙操作手術,可促進醫療技術普及和醫療均質化,也有助于開展危險環境遠程手術。
當天,論壇還公布了三項臨床研究成果,分別是北京佑安醫院李寧教授團隊肝癌精準早診早治重大突破項目、全域醫療“精準云放療”項目、醫渡云區域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
全域醫療科技集團“精準云放療”項目研發出操作系統,可集放療質控、協作和培訓為一體,在PC端和移動端均實現機器質控數據自動采集、患者流程質控、質控表單自定義、多方在線會診、在線靶區勾畫和自動計劃、專家培訓課程、會議及學術培訓直播等全方位的功能設計和服務。
醫渡云公司以健康醫療大數據為基礎,建設國內行業領先的醫療機構綜合監管服務平臺,主要監管醫療機構人事、財務、物資、醫療服務、醫療費用、醫療質量等6大類業務,通過全量數據采集、數據治理、多維查詢、主題分析、監測預警、績效考核、大數據展板等7個層次,展示醫療機構實際運行情況。
本次平行論壇由北京市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主辦,北京醫師協會承辦,論壇上,來自德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歐洲數字醫療大會、意大利衛生部、澳大利亞人工智能理事會和以色列理工學院等國外人工智能醫療健康領域知名機構的專家與學者、企業界代表以及來自中國醫院協會、中科院自動化所、北大人民醫院、京東方科技集團等單位的負責人和專家參與交流討論。
贊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