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云網北京】10月17日報道(文/呂夢)
10月17日,由獵云網主辦的“2019年度教育產業峰會”在北京金茂萬麗酒店舉辦。
VIPKID教育產品負責人林陳斌在《AI賦能下的新教育》演講中談到,教育行業最終極解決的問題就是優質教育資源稀缺的方式,通過各種方式來解決。
林陳斌表示,隨著老師對應的學生人數增加,雖然效率提高了,但課堂的互動性也在逐漸喪失,導致用戶體驗下降,為了兼顧不同的情況,智能師生匹配、在線課堂監測及評價、個性化學習內容推薦等各個教學環節中充當著日益重要的角色,全面助力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
為此,VIPKID通過AI、大數據的方式不斷賦能教學,并不斷深入研究整個教學過程,把教學的研究理解為標準化的動作,進而更深入地打造AI老師。
VIPKID成立于2013年10月,是一家在線少兒英語教育公司,運營主體為北京大米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4~15歲在線少兒英語教育,通過1對1在線視頻的方式有效學習和掌握英文。VIPKID主打“純北美外教1對1授課”,通過互聯網方式將中國小朋友與北美老師連接起來。
截至今年8月,其平臺學生規模超過70萬人,北美外教數量超過9萬人。
今年10月初,VIPKID宣布獲得騰訊領投其E輪融資。VIPKID方面透露,獲得新融資后將繼續加大對優質內容、人才和技術方面的投入,提升公司運營效率及組織能力,為廣大學員和家長提供更好的教育產品和服務。
林陳斌表示,為了打造一節優質的課程,“我們用半年的時間不斷地驗證,從100多個維度,挑選出來60多個維度細節,這些維度能夠幫助我們定義什么是一節好課,我們現在理解的標準,準確的道路在不斷地優化”。
據悉,VIPKID花了大概半年時間尋找各種數據,比如不同學生在體驗課程時語音輸入時長、師生交互次數、正臉數等,同時也從老師的教學方法上找數據,像單頁PPT停留時長、老師TPR動作等。
在老師的培訓環節,VIPKID還通過深度介入教研生產環節,來實現教研標準化的研究,以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
比如,VIPKID在課件研發、師生匹配上進行了深入探索。
一方面,為了讓孩子的學習過程更具可視性和針對性,進一步提升孩子的學習效果,VIPKID推出實時課程質量監控和評價系統——海豚系統。
該系統將自動對孩子的表情和語音進行識別,實時判別孩子對知識的接受程度等學習狀況,進行課堂質量的分析和記錄并及時反饋給老師,引導老師優化教學模式,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此外,VIPKID利用大數據對孩子進行個性化英語水平測試,更準確地評定孩子的英語水平。
與此同時,平臺也會對外教在教學上的語言、技能等多層維度劃定數百個標簽,再結合智能算法向學員推薦最合適其本人的外教。
本次峰會由獵云網主辦,銳視角、獵云資本、獵云財經、企業管家協辦,云集頂級專家、創業精英及投資機構等各行各業領軍大咖,邀請數十位資本大咖與創業精英把脈行業新風向,眾從業者將解讀30+行業典型應用案例,尋找學習3.0時代的新風向。
大家好,我是VIPKID的林陳斌,在VIPKID負責教育產業,我在互聯網教育從事五年,不管行業環境怎么變化,我們關注的,始終是如何用科技打造創新的產品,怎么賦能這個行業、改革這個行業。
今天帶來的主題是《AI賦能下的新教育》,分為三個命題,也是我們過去一段時間內探索的過程:第一是如何通過AI、大數據方式賦能教育、教學;第二,我們開始深入研究了整個教學過程,如何把教學前面的研究理解進行標準化的動作;第三,更深入打造完整課堂,做AI老師。
第一個命題始于兩年前對這個命題的思考,因為教育、科技這都是非常大的命題,我們想,從什么樣的點切入呢?VIPKID主要的價值點發生在每一節外教“一對一”里,所以,我們希望定義什么是一節好課。
這個定義也是蠻難的,從學生、家長、老師不同的角度看待一堂好課都不一樣,學生希望上的開心、有收獲,老師有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情懷,他們也希望從自己的教學,有一個比較好的不錯的體驗。
所以,這個命題我們大概經歷過半年的時間,找各種數據,找各種學生的體驗數據,比如說語音輸入時長、師生交互次數、正臉數等等,我們也從老師的教學方法上找數據,比如說單頁PPT停留時長,老師TPR動作等等。
我們用半年的時間不斷地驗證,從100多個維度,挑選出來60多個維度細節,這些維度能夠幫助我們定義什么是一節好課,我們現在理解的標準,準確的道路在不斷地優化。
我們現在用這個標準的反例,什么是一節不好的課,定義比較清楚,因為一節不好的課特征非常明顯,學生出現在屏幕上的時長,學生語音時長,班主任反映數據,根據這些數據可以定義出這堂課不是好課。
我們可以讓教學輔導老師,非常準確快速找到需要關注的問題課程、問題學生,輔導老師發現預警之后,會看到底是哪些點,他們跟家長聯系,也給出一些建議,看看這些怎么優化。
我們在老師的培訓,在好老師的定義,在老師的招募,在課件研發、師生匹配上都做了研究。
我講兩個點,第一個是老師的管理。VIPKID有超過9萬北美外教,他們跟我們是合作關系,不是雇傭關系。在美國法律之下,我們對美國老師管理手段非常有限。
第一個手段,我們要找到哪些老師的課教的是好的,哪些老師的課需要提升。一堂好課的數據檢驗標準可以幫助我們做到這件事情,我們會有幾個非常重要的指標來衡量這個課有沒有問題,一旦有問題,管理人員會介入,給老師提出一些案例,我們看很多Case,老師每一頁PPT停留時間過短過長,反映出老師沒有把知識點教出來。
我們發現,排名第二老師的問題是打哈欠,打哈欠的識別很難的,通過圖像識別老師在打哈欠還是發A的音,這都是很難的。大部分北美老師需要在凌晨4點起床,給北京時間8點學生上課,這是挺困難的情況。中國家長會投訴,說老師怎么不好好上課。
我們用的比較有成果的是在師生匹配,基于課堂分析,給學生與老師他們的性格,他們的教育特點與學生的學習情況打上不同的標簽,不同標簽的師生他們都會有相應的匹配算法,來保證學生應該找最合適的老師。
因為大部分的家長與學生挑選老師通用標準,第一是顏值,第二個老師的活潑性,顏值就是長的最漂亮、最帥的老師,但是這些老師不一定是最適合這個學生的。
我們有一個案例,一個大客戶挑選顏值高,活潑性的老師,連續換了三個都不太滿意,最后換了一個老太太,60歲,講課循序漸進,我們反而發現這位老師非常適合這位學生,這位老師循序漸進的風格適合這位學生的內向。這個案例提升了我們的信心,沒有教不好的學生,也沒有不OK的老師,存在的只是師生匹配。
第三個應用的比較有成果的是在教學內容的迭代上面,我們知道傳統的教學迭代內容通常是年級,我們現在迭代周期是兩周,每周都會分析從一千節課件里面分析,按照剛才好課的評判標準,統計學上哪節課出現問題最多。
每一周問題排名前十我們重點來看,教學設計上有沒有問題,教學形式上需要不需要優化,我們再上線,兩周迭代,遠遠超出傳統教研的迭代速度。
這是兩年前開始啟動的方向,在研究一堂好課的評判標準,再助力教研。我們更深地介入教研生產環節,我們做的就是教研標準化。
我們發現,北美老師最大的特點就是善于表現,表現力非常強,但是表現力的這個事情是因人而異的,10萬個北美老師一定會有一些特別善于表現,還有一些表現力相對弱化一些。
我們思考就是怎么樣用標準化的動作、課件,能夠提升老師的教學水平。
為此,我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教研的標準化,什么是教學模式的標準化,我們發現英語主要是八大題型,我們認為八大題型用80多個教學模版可以覆蓋我們的教學目標。這是教學模版的示例,這是聽音辨音題,這個模版在傳統老師教學過程當中,有些老師會準備很多教具,現在有這個模版之后,你只需要點播放按鈕,跟著學生在一起互動就可以了。
這是我們在過去半年當中做的一些模板的示意,包括選詞、聽音辨音等等,可以覆蓋教研生產內容的40%,也就是40%教研課件的生產,不需要像傳統課件一樣編輯設計教學PPT,這個過程可以極大地縮短時間。
教學內容的標準化這個命題,是從真實案例發現的。我們發現大量家長說,明天是孩子的生日,老師能不能在給孩子上課的時候,給孩子唱一首生日歌。孩子特別喜歡蜘蛛俠,明天上課的時候能不能帶一些這些特征。
以前我們需要聯系到第二天上課的老師,跟他溝通,讓老師準備。有了教學模版庫之后,全部都是標準化的動作來調取。比如說小明同學明天是他的生日,明天上課的時候老師調取一個生日模版,會有小花、生日蛋糕送上,提醒老師今天是小明同學的生日,祝他生日快樂。所以,可以極大地提升教研的生產效率。
更重要的是有了課件模版與教學動作的標準化,我們對教學好課的定義,在剛才說的第一個階段可以更深入的進行下去,第一個階段放大鏡看一堂課是好是壞的話,我們現在拿到的顯微鏡,可以定位到每一堂課,通過數據可以不斷的調整模版。教學動作模版與教研模版,以每兩周的速度在不斷的迭代與夯實。
隨著對一堂好課的理解與教學內容的介入,我們需要了解教研本質。我們認為教育行業最終極解決的問題就是優質教育資源稀缺的方式,大家通過各種方式來解決,有些是培養新的老師,我們用北美老師閑余時間創造新的供給。
但是我們發現從最傳統的線下來講,線下大班小班一對一,如果老師授課對應的學生越多,他的互動性小,體驗下降,但是老師的效率高,所以是兩者不能完全兼顧的情況。
傳統大班是一千到兩千人,傳統效果最好的是一對一。進入到在線的話,我們有在線大班與在線一對一,也是這樣的趨勢。但是我們發現傳統的線下與目前的線上教育產品有上限,是有天花板,不管是創造新的供給,還是在培育新的老師,供給仍然有上限,所以現在目標的方向是AI課程,AI課程如果兼顧每一堂課的體驗,也可以復用,可以完美的解決教育資源的稀缺問題。
因為老師是標準化的動作,怎么讓他可以達到比較好的體驗?所以第一個階段、第二個階段,給我們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因為我們對整個課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們會監控很多的數據,這些數據的表現非常好,但是比這些數據更好的是這樣的產品可以調動學生的情趣。怎么可以實現這塊呢?我們覺得這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隨著我們對教學過程的理解自然而然產生這樣的產品。
這個產品不是在實驗室里面產生的,這是對線下人效體驗最精準的關系,是線上20人的,線下20人,會分成若干小組,會有PK,所以我們引入線上來,分成小組,會PK,有游戲氛圍。
老師的標準化教研動作也固化下來,學生表情、答題數據可以監控起來。所以我們做了非常有意思的調研,到目前為止差不多有一千個學生,我們做了調研問卷,你有沒有覺得老師在上課在關注你,80%的學生會認為老師在上課關注我。
另外這個課堂有兩個形態,一個是錄播,一個是一對一,我們問學生喜歡哪個,一對四的錄播,還是喜歡一對一,答案是一半一半,喜歡這個是有各種PK,喜歡一對一是喜歡老師互動的。所以,我們產品可以達到逼近真人直播的效果。
以上就是我們對整個教育,對于科技賦能的理解,我們也希望這個探索,AI老師我們會持續構建能力,但是我們覺得整個過程是沒有止境的,我們的技術是為了更好地提升教育服務的效能。
所以,我們研究教學效果怎么樣呈現最好,再來找最好的技術手段解決相應的難題。所以,解決過程當中我們覺得沒有止境,希望跟在座的各位一起交流。
謝謝大家!
2022-04-08 獵云網發布了 《俞敏洪流露退隱之意?稱自以為是的努力,已成為新東方發展的障礙》的文章
2022-04-08 獵云網發布了 《闊別五年重返網約車!周航掌舵曹操出行》的文章
2022-04-08 獵云網發布了 《加速布局芯片!小米入股芯片公司尊湃通訊》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