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來自東方IC
被奉為圭臬的便利店之王7-11,從其老家日本傳出了關店的消息。
?
根據路透的報道,7-11母公司日本Seven&I控股公司近日表示將關閉或搬遷近1000家7-11便利店,并且至2020年預計裁員約3000人(占據Seven&I總雇員數的兩成)。該公司表示還將降低7-11便利店的特許經營費用,并向業主提供更多幫助,以維持24小時營業。Seven&I的社長井阪隆一也在10日的記者會上表示,經營資源將集中到收益可期的首都圈門店。
?
問題并沒有出在7-11身上,它這是為母公司買了單。
?
被百貨拖累的便利店
?
Seven&I正在進行一波大的調整——除了和7-11相關的縮減政策,該公司還宣布將加快關閉一些Ito超市和部分Sogo(崇光)、Seibu(西武)品牌旗下表現不佳的百貨公司。
?
據共同社報道,根據Seven&I的計劃,崇光和西武百貨商店將關閉5家百貨店,縮小2家店的規模;此外,伊藤洋華堂33家門店也成為被調整的對象。上述提到的計劃被裁掉的3000人中,就有著崇光和西武百貨商店1300人,伊藤洋華堂1700人。
?
近幾年受到電商的沖擊,Seven&I的百貨業務遇到了不小的壓力,這導致了其業績的下行,比如2017年的成績就一度下滑的厲害,截止該年五月末,Seven&I三個月的凈利潤共達336億日元,已經比2016年降低了22%。再算上結構改革帶來的成本,集團現在還面臨著巨額的虧損,目前整個集團的資金周轉也遇到了一些難題。
?
作為便利店,尤其是堅持24小時營業的7-11,成本中有很大一部分就來自于人工,所以降低人工成本來緩解資金緊張就成了必須的選擇。業務縮減,集團瘦身,7-11也就是在這樣一個不得已的情況下被迫成了一個犧牲品。
?
不過減損,說到底也并不是一件壞事。對于日本的便利店經營方來說,是已經到了需要考慮降本增效的時候了。
?
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就對虎嗅說:“日本的便利店競爭非常激烈,因為便利店的經營方有覆蓋率的壓力,覆蓋率不夠高的話相關搭載服務是無法實現的(日本便利店可以做快遞收發等等其他延伸服務),但是到了一定的密度的時候,就會為經營方帶來經營的壓力。但壓力也是好事,有壓力大家才會想著去降低運營成本,在增加收益的點子上去創新。”
?
在去年,就有部分伊藤洋華堂的虧損店鋪選擇了關門大吉,而關閉虧損店鋪,重新規劃和裝修店鋪之后,反而提高了新的引力,租金收入還得到了增加。
?
針對這次的新聞,就有媒體報道指出,隨著特許經營費用的降低,反而可以預計每家門店年利潤有望平均增加約50萬日元(折合人民幣約3.3萬元)。Seven&I表示正在研究這些措施對收益的影響,但仍將本財年的營業利潤預測保持在4200億日元。該公司表示,一旦這些調整對財務業績有任何影響,將立即發布公告。于是,調整的公告發出后,Seven&I的股價在周五早盤還上漲了近6%。
但是,對7-11自身來說,是福是禍可還說不準。
?
7-11也有難題要解
?
和在中國的情況不同,7-11在日本賺錢賺地好好的,盈利從不在話下——7-11在日本的單店日營業額早已超過了40000元,是樣本均值的9倍。早在2014年,7-11在日本市場的盈利為3396億日元,是彼時日本永旺超市盈利金額的1倍還要多。Seven&I 2019財年的中期業績顯示,其凈收入為1106億日元,其中,日本的21000多家7-11便利店就是最大的功臣。
?
但這個便利店之神,如今也開始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制約了。
?
首先,在日本,便利店已經呈現飽和的趨勢。有資料顯示,在上海,將近每4000人才擁有一家便利店,但是在日本,按照日本總務省統計局早兩年的計算,全國平均每2329個人就有一家便利店。整體上,日本早已擁有超6萬家便利店。
在這樣的密集輸出之下,迎面而來的就是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同時不巧的是,日本還面臨著老齡化和用工短缺的現象,也就是說,日本這個國度的人口紅利正在消失。
?
《日本經濟新聞》報道過,預計2030年日本勞動力缺口將達到644萬,而這一數字已經達到2017年日本人口總數的5%。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布的人口動態也有統計,日本的人口已經連續四年呈現減少的趨勢了,今年1至7月的出生人數已經同比減少5.9%,創了30年來的最大降幅。而在人口紅利削減的同時,隨著消費能力的降低、消費稅的增加,日本的民眾對于消費的“低欲望”只會越加顯性。
?
當所有的因素疊加到一起,一些變化也就在7-11身上悄悄地進行。
?
正是人口、用工短缺問題導致的用工費用高漲,今年在日本就引發了便利店行業“廢除24小時營業”的一波又一波的話題討論。
?
Japantimes有過報道,Seven&I在這幾年在飽和的國內市場受到壓力,業績的增長已經開始依靠從競爭對手那里奪取市場份額。過去一年,由于在日本的勞工緊縮中,24小時全天運營已經成了一個被抨擊的話柄。雖然整體上7-11還是24小時制,7-11總部還是已在今年年初表示,在東京、愛知及兵庫等8個地方的10家分店進行縮短營業時間試驗,營業時間從早上7時持續至晚上11時。
?
因著“用工荒”,餐飲、零售界等需要大量人工服務的行業自然成了一個首先的缺口,7-11就曾經解釋自己營業時間調整的理由,就是“為高齡化及人口減少等社會結構變化做準備”。
?
除了縮短營業時間,7-11還計劃著啟動實質性的降價。另外一些小問題也不斷出現:8月份,7-11推出的網上支付服務“7pay”的智能手機APP出現賬號被非法登陸的問題,于是該服務在9月30日全面停止。
?
當然,上述這些思慮都是從長線來看的,那么短期來看,這次的瘦身會不會對7-11短期內的發展產生什么影響?
賴陽表示,現在總公司受到其他業態的拖累,7-11應該注意的是,門店關閉會造成消費者對品牌信任度的降低,但是對便利店來說,在資金緊張的情況,只要保證高水平的服務,保證門店的運營水準,保持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用戶的流失就不會特別明顯。
?
“很多企業都是在幾個方面同時出現危機的,當一個集團資金緊張的時候,它會同時壓縮營業時間,減少店鋪數量,那么高品質運營也會有水準降低的風險。如果服務質量在倒退,那么消費者就會疏遠?!?/p>
?
整體上,賴陽對以7-11為代表的便利店業態的趨勢保持看好:便利店作為線上業務落地的重要終端,有著很好的發展空間。
狀況頻出的7-11和其他便利店也都在嘗試新的業態增量進行“自救”,比如無人店等等。“未來一些‘無人’技術的發展,會對便利店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有很大的幫助。目前的情況是,沒有專業店員的話,無人技術上存在著很大的瓶頸。但是未來可以考慮的是,夜間的無人可行度較高,店內繁忙的時候使用自助結賬等等。從趨勢上看,便利店還是會壓縮用工,采用自動化的技術。不是純無人,而是兩者相結合。”賴陽說。
?
在日本這片應許之地,看起來穩如山的7-11,故事還遠沒有結束。
下載虎嗅APP,第一時間獲取深度獨到的商業科技資訊,連接更多創新人群與線下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