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當政府數據泄露成為常態,拿什么來保護你我的隱私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政府越來越多的信息同步到了網絡當中,各部門之間信息共享、簡化業務辦理流程成為了大勢所趨。
從信息收集、整合、提取、挖掘到最后的信息歸檔都需要一套安全完善的信息自動化程序,面對如此大規模的數據處理量,政務系統的運行和維護變得越來越困難,不僅需要有快速處理數據的能力,還需要有保護數據不被泄露和篡改的能力。
而在大數據時代下如何保障政府數據安全一直成為其困擾的問題,政府數據被篡改和泄露的事件也時有發生。
案例
今年3月底,公安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發布了2018年打擊“假印章、假證件、假公文”十大典型案例,其中在湖南長沙“8·29”特大制販假證案中,犯罪分子自2016年8月以來,以網上宣傳接單、技術手段攻擊政府官網植入假證信息,并線下制作假證,在全國10余省市大肆制販假證,通過層層轉賣,“成本”僅50元的假中級技術職稱證書市面售價高達8000至10000元,其中,僅在長沙市制販假中級技術職稱證書1000余本,涉案金額1000萬元,非法獲利330萬元。
除此之外,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期間,有不法分子通過批量掃描政府網站漏洞,植入木馬程序,非法控制了51家網站的信息系統,買賣政府信息2000余條。
除了被黑客攻擊造成數據泄露和篡改之外,相關工作人員缺乏數據保護意識也可能會造成數據的無意泄露。
2017年8月,安徽銅陵市某社區網站發布了一份公告名單,在該名單中大量公民的姓名和身份證號未經處理,直接暴露在網上。隨后對其他政府機關網站進行查閱發現,泄露個人隱私的政府網站遍及全國各地。
InfoWatch發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數據泄露報告稱,僅在2019年第二季度,就有2.16億用戶數據被泄露,是2018年同期的兩倍多,而公共和市政機構的泄密率從15.5%上升到23.8%。
政府部門掌握著全國13億人口的詳細信息,甚至還有國家機密,當面對這些小規模的入侵事件不能做到應有的防護的時候,那么當遇到大規模、有針對性的攻擊,是否能夠做到網站系統安全無恙呢?
敵暗我明,來自外部的攻擊我們毫無預測,只有當危險已經降臨之時我們才發現,但是很多時候都為時已晚。建立固若金湯的防御城墻,讓攻擊者無法進入,同時內部系統數據穩定有序,無法外漏成為了保護數據安全的有效手段。
知道創宇云防御平臺旗下的創宇盾作為基于云計算的Web安全防護,能夠針對政府網站系統的特點和業務場景,提供可以抵御已知的OWASP Top10的黑客攻擊行為,并在發現攻擊的情況下,針對不同網站的攻擊數據進行關聯分析,提煉出最新的漏洞信息,只要發現一個網站被攻擊,就會全網封鎖該攻擊者,保證網站數據安全。
針對政府各部門內部之間數據共享時存在的數據冗雜、數據更新滯后的問題,創宇盾結合云安全旗下多項產品和服務,能夠幫助政府實現網站集約化的防護,滿足統一安全防護、統一運維監管等要求,同時提供外部輿情監測和威脅情報分析服務,從內部和外部共同保障網站整體數據安全穩定。
除了具備高效的防護能力外,創宇盾還可以滿足國家對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網絡信息安全的具體要求,幫助政府快速建立既合規又安全的網絡防御體系,例如IPv6的改造服務,能夠在不改變原有網絡的情況下,快速從IPv4過渡到IPv6。
所掌握的公民個人數據不同的是,政務網站所掌握的數據不僅是關系的廣大人民群眾的詳細信息,還關系到整個國家的信息安全,面對如此龐大的數據資源,政府強化數據安全管理是大數據時代的必然要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