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半個月,中國營銷屆將迎來兩位享譽海外大佬——科特勒和Scott。前者作為現代營銷理論奠基者,如教父般,在國內廣為人知;后者則是被譽為MarTech概念之父,這兩年紅遍全球營銷技術屆,但了解的人不多。
作為MarTech深度研究者,我顯然更關心后者言論和行蹤。我特別想看看Scott那張全球技術圖譜,了解過去一年北美市場環境,聽他解讀營銷技術未來趨勢。但是,當我看到科特勒在《我的營銷冒險之旅》之中的兩個觀點之后,卻對這位88歲老人產生了期待。
菲利普·科特勒 Philip Kotler
在這本近新出版的自傳里,他指出,隨著數字世界的爆發式發展,舊的營銷世界正在消亡!更重要的是,今日的公司已經失去了品牌的塑造權,品牌越來越被網上可以彼此交流的顧客所創造。
很顯然,隨著移動互聯網革命性發展,科特勒已經清醒意識到古典營銷時代的結束,而建立在數字化基礎上的新營銷體系已經開始野蠻生長。至于未來會什么樣子,這也許是半個月之后科特勒在他的未來峰會上闡述的內容。
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科特勒畢竟代表過去,更多的想象已經落在Scott——這些新一代營銷技術派的身上。
Scott Brinker
作為未來營銷新世界的概念引導者,Scott于2011年提出MarTech概念,他認為,營銷技術將成為勾勒未來數字化營銷場景的重要手段。目前,在移動互聯網發展快的美國和中國,分別有數千家公司成為MarTech的開發者,成為數字營銷的核心驅動力。
(彎弓版2019中國營銷技術生態圖譜2.0)
不過,并非所有人都愿意接受Scott的布道。人們給出的理由是,Scott的研究成果是基于美國市場,在中國消費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天,這位外來和尚未必能念出真經。
寶潔就是很好的案例。中國區總裁馬睿思不久前說,在美國,寶潔的互聯網銷售占比為7%,而中國則超過了30%。2015年,寶潔曾一度陷入低谷,馬睿思重新審視中國市場,進行數字化變革,改變產品研發和品牌營銷方式,才獲得今天的局面。
連續三年邀請Scott前來中國的高鵬也表達了擔心,這位營銷實驗室創始人表示,他的朋友都有疑問,很多營銷套路只有中國才有,如何學習美國?比如,北美很多業務的進行是通過網頁和郵箱,而國內基本是通過移動端,網頁已經被很多公司放棄了。
過去兩年,在移動互聯網和社交紅利驅動下,中國營銷技術市場的確如火如荼。人們對大數據和技術詞匯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熱情,私域流量、SCRM、數字中臺,甚至被造出來的KOC都輪番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
但是,在信息碎片化和用戶圈層化日益嚴重的今天,很多名詞也已經圈層化——所謂的火爆都不過是局部聲音。甚至,對于很多流行概念,大部分人還是存在嚴重的理解偏差——或者說瞎子摸象。
我昨天就做了個小調研,對于私域流量,發現每個企業或個人的認知都不一樣。有人說他是一個社群,有人說是個人微信號,有人說是企業自己的流量等等。甚至一些知名的科技媒體也把私域流量看作是一些個人號,簡單認為群控機導流就是私域流量。
莎士比亞說,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許就是這種感受。
那么,到底該如何定義現在的私域流量?
我覺得,私域流量一定程度上反應了我們和這個世界的關系,信息碎片化時代,流量越來越不可控,并且越來越貴,我們需要和精準用戶建立一個錨定關系。
從名詞解釋的角度,私域流量,是公域流量的相對說法,通常以企業社交媒體為平臺,用戶生命周期(標簽化)管理為核心,通過不同觸點反復觸達用戶,并以實現低成本高復購為目標,打造企業專屬的用戶池和數字資產。
數說故事創始人徐亞波說,要構建一個完整的私域流量體系,離不開三部分內容:構建用戶私有化平臺(統一的ID體系、系統化的數據采集和融合);實施敏捷而多樣的運營手段,提升用戶的活躍和留存;線上線下融合,實現在各個觸點的商業變現。
實際上,徐亞波提到的做法,對于很多企業來說早已經不新鮮,比如瑞幸和完美日記這些創新公司,或者美的和寶潔這些成功轉型公司。換句話說,我們在熱火朝天討論私域流量的時候,很多企業已經利用這種方式埋頭賺錢了。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永遠獎勵先知先覺者。比如,同樣在貿易戰壓力之下,傳統企業哀鴻遍野,前景暗淡,而新經濟企業,大多欣欣向榮風光無限。向左還是向右,風景截然不同。
總體來說,企業進入一種新常態,也是在構建一種新的體系。我們的企業以前生產靠人工,品牌傳播靠報紙電視,銷售靠人工地推;現在生產有工業4.0,傳播有社交媒體,銷售有MT。
不久前,Gartner發布2019數字營銷和廣告技術成熟度曲線,提出改變未來市場營銷技術生態的4大趨勢(CDP/人工智能/區塊鏈/實時營銷)。而CDP和實時營銷,就是我們文中反復提及的內容范疇。要知道,中國數字化經濟的份額已經達到了37萬億,所有的企業都可能要進化成技術型機構。我們的確應該擁抱變化。
2019數字營銷和廣告技術成熟度曲線,源自Gartner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準備好了,也不是每個企業都準備好了,但市場的供需雙方顯然都在倒逼。我一個服務電信的朋友說,他準備把自己公司改成技術公司,如果你的公司沒有技術背景,現在參與競標都成問題。
我還有一位朋友,從事美妝領域生意,他也覺得數字化是大趨勢,這兩年在數字化領域的投入大概兩三千萬。兩天前,我看了看他們開發的會員系統,并進行了交流,真心覺得這些東西可能花幾十萬就可以找專業公司部署一個SAAS平臺,而他現在的做法不僅浪費了錢,還浪費了時間成本。
長期觀察互聯網和MarTech行業的宋星老師說,如果從5G實施后的應用來看,我們還處在技術爆炸的前夜,一切剛剛開始。換句話說,還有更多的MarTech應用會出現,還有更多的企業數字化變革需求擺在企業面前。
我們正面臨30年未有之變局。在這輪由技術驅動的營銷新世界重構過程中,我們可能真要變成理科生,對下一代營銷有所掌握和了解。否則,這個世界的新紅利可能離你很遠,或者和你無關。
本文作者:梅boss,文章來源于微信公眾號:私域流量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