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數據來了!最易被騙的人竟然是?
10月9日,騰訊110平臺發布《中老年人反欺詐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基于2019年上半年用戶舉報大數據和公安機關破獲案例綜合分析,發現網絡詐騙案中最易被騙的人群為70后,受騙比例超過65%。
白皮書同時總結了針對中老年人詐騙新特點,并為廣大中老年網民提供全面防騙知識及網絡安全使用指南。
70后受騙人數最多,60后被騙金額最高
根據白皮書顯示,70后受騙人群比例達到65.2%,而人均被騙金額最高的為60后,人均被騙金額接近1萬元。
盡管年近50的70后已是家庭頂梁柱、職場中的資深人士,有著豐富的生活經驗,但面對復雜的網絡情況和真假難辨的詐騙手法,還是難以逃脫,那么針對中老年人的詐騙手法有何特點?
6種騙局,交友投資需謹慎
白皮書顯示,交易詐騙、返利詐騙、交友詐騙三大手法是針對中老年詐騙案例中的慣用手法,三者合計占比超過60%。而兼職詐騙、仿冒詐騙、金融信用詐騙手法占比緊跟其后。
從圖片中可見,誘導投資受騙人數比例雖然不高,但是人均被騙金額超過10萬!一旦掉入陷阱,付出的將是沉重的代價!
白皮書中舉例,58歲的朱先生無意中在網上看到外匯投資項目,介紹稱將有專業老師引領指導,保證收益。在朱先生心生疑慮時,對方發來了公司營業執照、工作證照片等資料,一下子打消了他的疑慮。在對方要求的平臺上小額投資幾次后,朱先生的大額投資一下子虧空,而平臺再也無法打開。
外匯天眼提醒投資者,投資外匯,需要主動甄別交易商資質,謹慎投資!
7種手法,中老年要提高防范意識
白皮書指出,中老年人在互聯網使用中對如下七大特征手法需提高警惕:在交友中被蒙蔽陷入“殺豬盤”、被虛假投資利誘、陷入養生保健騙局、被人利用自己對新功能與應用的不了解鉆空子、難辨“公檢法”身份真偽、被仿冒親友借錢詐騙、同情心被利用等。
面對復雜的網絡環境,天眼提醒投資者,要注重個人信息保護意識,避免身份證、銀行卡等信息外露,同時對于陌生人發來的鏈接等保持警惕,更不要輕易向陌生人轉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