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在線旅游網站越用越坑?大數據殺熟終將被禁
剛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想必不少出游的朋友玩得都很開心,不過如果現在合計合計在這個假期的開銷,可能很多人心里都會咯噔咯噔跳個不停。當然,在核算開銷時最讓人感到迷惑、不解、憤慨,甚至是不甘的,可能是發現明明是同樣的服務,為啥自己要花得比別人多?
這可不是什么都市怪談作祟,實際上如果你在社交平臺上搜索相關關鍵詞,就不難發現很多網友都懷疑自己在旅游、訂酒店、定機票等等消費時,遭遇了傳說中的“大數據殺熟”。
所謂的大數據殺熟,最為直接的表現就是同樣的商品或服務,老用戶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用戶要貴出許多。至于網友們是如何發現這一點的,根據社交平臺上的內容顯示,通過對比安卓手機與iPhone,又或者同樣的手機對比兩個不同的賬號,就很容易能夠發現其中的貓膩。
雖然“大數據殺熟”這個詞是近兩年才被廣為人知,但在海外市場其實早有報道揭露其中的關卡。根據《華爾街時報》此前的報道顯示,美國在線旅游巨頭Expedia旗下的訂票網站Orbitz,從2012年就開始“看碟下菜”了,如果用戶是通過蘋果電腦在Orbitz上搜索和預訂酒店,價格通常會比PC用戶要高上一些。據說Orbitz敢這么簡單粗暴的“殺熟”,還是得益于他們長期和大量的數據積累,發現蘋果電腦用戶比PC用戶承受旅館價格的能力要高上30%。
與此同時,網絡上還流傳著一種觀點,就是如果經常購買某商品或某種服務,被平臺了解了你的購物傾向后,就會開始“殺熟”。比如有網友就曾爆料,Uber eat的送餐費出現“殺熟”操作,越是頻繁使用送餐費則越有機會水漲船高,而一旦停止購買,送餐費上漲的趨勢也會立馬戛然而止。
然而針對這部分差價,平臺方往往有自己的合理解釋。對新用戶有專屬優惠補貼是最為常見的解釋,有些特殊情況平臺還有可能干脆將其歸咎于程序中出現了BUG。
不過幾乎所有懷疑遭遇了“大數據殺熟”的消費者,對于平臺的解釋可能都不是太滿意。光明日報曾分析這種現象稱,“‘大數據殺熟’雖然可以說是商家的定價策略,但確實與人們習以為常的生活經驗和固有的商業倫理形成了明顯沖突”,“一些線上商家和網站表明新客戶享有專屬優惠,從而吸引新客戶的角度完全可以理解”,然而“越是老客戶價格越貴,就明顯背離了樸素的誠信原則,也是對老客戶信賴的一種辜負”。
當消費者越來越習慣在網上訂票,對于大數據殺熟的傳聞顯然也就會愈發的擔心。所幸,現在針對“大數據殺熟”不止有道義和輿論上的譴責,相關政策法規也在逐步完善中。近期文化和旅游部就發布了《在線旅游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暫行規定》),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暫行規定》中對虛假預定、不合理低價游、價格歧視(大數據殺熟)、信用監管等問題,都做出了明確的規定,違反則將被處罰,并且明確提出,“在線旅游經營者不得利用大數據等技術手段,針對不同消費特征的旅游者,對同一產品或服務在相同條件下設置差異化的價格”。
雖然目前有觀點認為,消費者要明確自己遭遇了“大數據殺熟”,在取證上仍存在一些難度,但隨著相關政策法規的逐漸完善,對于這一方面的消費者權益無疑也將得到更多保障。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