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9日,網傳一份某股份銀行的內部郵件顯示,“據媒體公開報道:獵豹汽車、眾泰汽車、華泰汽車、力帆汽車四家車企年底將進入破產程序,預計涉及上下游汽配供應商產業鏈合計約500億元壞賬。”
隨后,該信息不斷在網上發酵,引起廣泛關注。尤其該信息中涉及到的四家汽車企業,頓時被推上風口浪尖,各種花式指責聲接踵而至。顯然讓本就處在輿論風口中的上四位再度遭遇重創。
發布該信息的機構被認為是平安銀行,隨后搜狐網向平安銀行致電確認,平安銀行回應稱:“平安銀行相關部門及時根據宏觀經濟情況,及行業、企業經營變化等信息,定期或不定期的對存量客戶進行風險排查,屬于常規風險管理動作。”
隨著該信息的發酵,涉及其中的汽車廠家也紛紛對外發聲。眾泰汽車對車云表示:“該信息完全是捕風捉影。”隨后,眾泰汽車發表聲明稱該信息為虛假信息,眾泰汽車已向公安部門報案。
獵豹汽車和力帆汽車也通過媒體發聲。獵豹汽車銷售總部黨總支書記兼副總部長田擁軍向《中國經營報》表示,“不實報道,我們正在跟對方交涉。”力帆汽車新聞部張姓部長也表示相關破產傳聞“子虛烏有”。截止發稿,華泰汽車仍未有相關聲明。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于武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淘汰賽已經開始,這次經濟下行從供給側、結構性給汽車產業帶來的大變革未必是壞事。目前不僅國內的一些汽車制造商和零部件制造商,個別跨國車企都面臨著淘汰。沒有規模產量和技術、平臺的支持,過多的制造商只能引起產業過剩。”
事實上,該信息被傳出前,上述四家企業在今年紛紛被負面纏身,時常有“經營困難、經銷商維權、拖欠工人工資”等消息傳出。在面對仍未見起色的車市寒冬時,那些基礎薄弱、過度依靠政策、不重視技術研發的企業最容易走到危機邊緣。
首先,車市寒冬到來時,最先受到沖擊的便是市場銷量。上述四家企業在今年前8個月的累計銷量全部腰斬,力帆汽車甚至同比暴跌81.32%,華泰汽車在8月份的銷量甚至不足百輛,僅為83輛。這直接會導致經銷商的庫存量直線上升,經銷商的日子不好過,汽車廠家的日子更難熬,負面纏身。
數據來源:乘聯會
華泰汽車就被曙光股份給點了名。10月9日,曙光股份發公告稱,其大股東華泰汽車所持的1.34億股曙光股份已全數被司法凍結。更有甚者,全國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顯示,華泰汽車及其子公司名下有多條失信信息,其中一條涉及金額達2.3億元,華泰汽車法定代表人亦多次被列入“限制消費人員”名單。
基于華泰汽車存在資金鏈緊張、資產受限、有較高違約風險等狀況,大公國際資信將華泰汽車主體信用等級調整為BB,評級展望調整為負面。企業信用等級分為AAA,AA,A,BBB,BB,B,CCC,CC,C,D等多個等級,同時信用等級也是衡量企業財務能力的重要指標體系。
華泰汽車的BB級表示企業信用程度較差,償還能力不足。該類企業有較多不良信用記錄,未來前景不明朗,含有投機性因素。最差的D級為沒有信用,企業已瀕臨破產。華泰汽車距此僅三個等級,還得且行且珍惜。
在剛剛過去的9月份,眾泰汽車的高端品牌君馬汽車被爆已瀕臨破產,所有高層人員已離職,經銷商完全處于無人管理狀態,其襄陽生產基地完全解散,生產地或退回給政府。
上市公司的財報也反映出眾泰汽車如今的現狀。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眾泰汽車營業收入50.4億元,虧損2.9億元。而在2018年,眾泰汽車還錄得了8億元的凈利潤。僅僅過去不到一年的時間,眾泰汽車便已陷入虧損泥潭。
獵豹汽車與力帆汽車的日子更不好過。
獵豹汽車今年的銷量目標為20萬輛,截止8月份僅賣出30951輛,完成度15.5%,旗下眾多主力車型的月銷不足千輛,幾乎全線崩盤。主銷車型獵豹CS10問題頻出。就在今年1月份,獵豹以制動系統偏軟為由召回前2年賣出的大部分CS10車型,共計14.7萬余臺。
面對企業經營困難的現狀,獵豹汽車開始對內部進行調整。今年5月流傳的內部文件顯示,獵豹汽車員工和高管均被降薪,高管薪酬已累計下調50%。
力帆汽車的情況更加糟糕。
力帆汽車不僅在銷售市場上接連暴雷,其今年前8月的累計銷量暴跌超80%。而且由于其經營不善,導致力帆股份持續陷入虧損。力帆股份在2018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虧損高達21.49億元。今年上半年,力帆股份的凈利潤由上年同期的1.25億元下滑至-9.47億元。
力帆汽車衰落令人唏噓。當9前年力帆股份上市時,72歲的創始人尹明善憑借著超百億元的公司市值,一躍成為重慶首富。沒想到,在他隱退幕后僅兩年,力帆汽車便成這般模樣。背后的原因值得所有人深思。
如今,力帆汽車仍在試圖自救,轉型成為這家企業網的關鍵詞。但愿它們都能找到重新上船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