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unsplash
文|一千二百字(公眾號ID:word1200)
網易很早就做了公開課項目(當時它與有道是并行的,無太多關聯),當時我還去杭州采訪過,知道丁磊對公開課很看重。
它有點半公益半商業的性質,能讓用戶免費接觸到全世界一些知名高校的課程與藝術,這為網易教育積累了一定的口碑與用戶群,就連網易云音樂評論區的“學院派調性”與公開課用戶特征也是契合的。
丁磊的確在這上面花了心思和心血。
有道招股書披露,今年5月,網易集團將在線課程相關的業務如網易云課堂、中國大學MOOC、卡搭少兒編程悉數劃撥給了有道,以擴充后者的內容庫;此外在截至今年6月30日時,有道的資產負債表上還有8.78億元的一年期貸款,占了它流動負債的大部分,這筆錢也是從網易集團借的;更不用提網易旗下各產品為有道所做的導流。
既然集團為有道傾注匪淺,有道的業績表現是否予以了回報呢?
特別是在丁磊已在考拉和嚴選之間放棄考拉,選擇了毛利率更高、更能容忍“慢工出細活”的嚴選后,教育資產的獨立上市對網易來說更顯重要。
美股環境下,互聯網公司虧損上市并不是一個嚴重問題,核心還是要看公司是否有健康的營收結構、健康的現金流,以及這種結構能否抵御外部競爭,包括來自同行和其他領域采取相同營收結構的公司。
根據招股書,有道的營收結構被分為兩大類:一是課程相關服務+硬件銷售(主要是賣翻譯筆),二是廣告。
其中最主要的課程相關服務又包括:1. 在線直播的付費課程(以有道精品課為主,還有從集團獲取的網易云課堂和中國大學MOOC);2. 在線詞典、云筆記的一些訂閱收入;3. to B服務的技術授權。
有道的業務矩陣(據招股書)
來看一下營收占比。
2017年時,課程服務+硬件、廣告這兩者的比例關系基本是“三七開”,廣告是主導,接近七成;到了2018年,結構迅速調整,兩者比例基本是60%對40%,課程服務+硬件占六成,2019年上半年基本維持在這一結構關系,沒有明顯變化。
其中,課程服務中最主要的有道精品課的總營收占比依次是:2017年19.5%,2018年38.8%,2018上半年41.9%,2019上半年34.9%,這個比重的提升還是比較明顯的。
精品課主要是一些K-12課程、考研、英語四六級、編程、小語種等。從付費意愿看,用戶的購買集中在K-12領域,尤其是英語。
有道最初是以翻譯工具起家,工具類的產品本身商業變現的局限性就比較大,況且“翻譯”這個領域沒有天然的競爭壁壘,比如谷歌翻譯、微軟翻譯這些在國內都是可以用的,有道不具備百度之于谷歌的“屏障”,甚至微信掃一掃翻譯也能對它構成分流。
所以工具類產品需要向外延伸,要么向上做內容、要么向下做硬件產品,這兩條路有道都嘗試了。
相比之下,我更看好內容,即在線課程這塊業務,盡管它選了一條最擁擠的賽道,市場上圍繞K-12和英語的在線教育平臺已有很多,但這是一個需要口碑積淀、師資積累的慢過程,比較符合網易教育當下的稟賦。2019上半年有道精品課的營收同比增速大概在36%,“客單價”從去年的508元提升到751元,漲幅約48%。
盡管硬件在同期獲得了265%更高的增速,但我對這塊業務的前景判斷偏保守。我沒用過有道的翻譯筆等新產品,從京東官方店及其他電商平臺的用戶評價看,可以說褒貶不一,似乎在某些多語種場景下的翻譯準確性還有待提升,而且一些功能可以用各類App、甚至有道自己的App替代。
大多數人的用途是兩個:出國旅游和日常學習,現在不知道買這些產品的消費者與有道課程用戶的重合度有多少,這決定了它的用戶市場空間。
至于廣告,招股書披露目前有道的MAU月活是1億,DAU日活不詳。國內市場,DAU在1億以上的App才對在線廣告主有較強的吸附能力,教育類App本身比較垂直,不像電商、社交、資訊分發平臺有能力覆蓋全網的廣告主。
而且有道App產品非常分散,根據使用場景與用戶群分了很多種,并不是富集App策略,這無形中也弱化了廣告吸附能力。目前有道的廣告收入中有大概八成是效果廣告,大型品牌廣告占比較小,也說明了這一問題。
再看毛利率。
2018上半年到2019上半年,課程服務+硬件的毛利率從27.9%下降到24.8%,這與課程促銷、教學人員成本上漲、一部分遞延收入(課程學費)尚未被確認等因素有關;而廣告的毛利率從40.6%下降到34.6%,主要是用于第三方平臺廣告分發的費用上漲,這也與有道以效果廣告為主有關。
兩大塊業務合力,使得整體毛利率出現下滑。
毛利率是公司利潤的源頭。
與那些靠廣告為生的大型互聯網公司比較,30-40%的廣告毛利率是略偏低的,與同類公司比較,25%左右的課程毛利率還算可以。課程對于有道來說屬于比較新的業務,沒必要現在就下定論,可以給予一個長期的成長性觀察。
但其效率需要提升。在有道主業課程服務+硬件的成本結構中,核心是人員工資。
2018上半年,包括教學指導、助理、課程開發在內的師資有111人,到2019上半年擴充到了270人,漲幅143%,另外披露的這部分人員工資支出同比增長了93%;而同期課程付費用戶人數從31.8萬增加到33.8萬,漲幅只有6.3%,對應的課程收入漲幅為44.5%(客單價提升+復購),主要來自K-12用戶及其家長的貢獻。
這說明一個問題,為鞏固內容、增強核心業務變現能力,有道不斷增加師資是一項必要的投入,但這塊還沒有形成規模效應,師資投入的增加并沒有帶來顯著的付費用戶的增長,或者說這個連帶過程具有滯后性。由于人員工資是該業務成本中的大頭,至少目前看,單位成本所帶來的營收增量還比較低。
相應的效率問題還反映在營銷投入上。
同期,有道的市場營銷費用同比增長了97.4%,營銷人員從200人擴充到254人,漲幅27%,對應的工資(payroll-related expenses)漲幅為45%。由于上述這些人力成本支出的效率不算高,導致有道目前從運營利潤到凈利潤都是虧損的。
另外還要看現金流。由有道主業產生的經營活動現金流是負的,自由現金流自然也是負的。其賬面上的現金及等價物只有5000多萬(在2019.6.30時),由于有網易集團的8.78億元借款支撐,這些錢至少能保持一年以上的運營開支,但通過IPO籌資也是比較迫切的。
總結一下,有道目前已經確立了核心變現業務,營收結構得以調整,且依托網易的產品口碑與資金支持,課程付費的前景是向好的,但同時其運營效率需要提升,變現能力與付費用戶基數都需要強化。現在就看上市時,機構投資人怎么看待這個業務前景了。
【鈦媒體作者介紹:一千二百字(公眾號ID:word1200)】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