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筆者將分享三個板塊內容:早期的集中化運營;關于召回、留存、促活的相關手段以及案例解析;精細化運營初期的用戶數據建檔、消費行為的分析建檔、數據采集的模式包含數據采集后,如何精細化運營和自動化運營。
做過用戶運營的朋友都知道,平臺系(品牌)達到了一定的量級,就要開啟用戶分層和精細化的運營了。
往往在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相信您也會和我一樣有過這樣的經歷。作為一個業務leader,面試用戶業務負責人的時候,有一套,等讓其去落地執行的時候,發現出現了兩回事的情況也是頻頻遇到,可是就是無法落地。因為較多數的運營還只是停留在“點”思維——鉚釘效應,只做好自己的本質,沒有升級到“面”思維去想整個體系的建設和運營過程。
企業在招聘用戶負責人的時候,相對也是比較頭疼,到底要把這個崗位當作一個重要的業務線去做,還是歸屬于大運營體系里面,也是較多的創業型公司(平臺),尤其是在B輪到C輪升級的時候會遇到的問題。
筆者智遠根據自身的經驗,以及同行交流總結的用戶運營方法論打算做一個連載分享,分享關于大規模用戶運營系統和分層體系的從0-1和從0到100走過的一些過程。
平臺在初期階段,用戶運營可能不會做的太細分類。
早起階段的初期用戶運運營,我舉一個電商的例子來說:假設一個電商平臺在天使輪和A輪階段,那么針對于大盤用戶端核心的的運營還是看幾個數據為重要如下:
因為數據細分較多,我就不做一一的列舉。
那么,這個階段,所做的所有的平臺活動,圍繞用戶都是小規模運作。
何以理解小規模?
——就是我們只看重整理的留存數據、復購數據、用戶召回、喚醒等,而不會去關注較細的動作,比如細分用戶畫像,忠實用戶。
那么,等到單點模式驗證之后,拿到了B輪融資,較多數的平臺開始做小范圍的拉新增長動作。
比如:可能會投一下信息流廣告,做下品牌PR、品牌曝光,優化一下產品體驗,供應鏈等等,當然數據是持續的增長的。
到了高級的階段就不同了,假設用戶到達了200萬,你應該清楚的是:用老手法運營是非常乏累,經常會聽到運營跟不上的情況,身邊比比皆是。
這里的運營可能會包含很多層面,比如:增長新人運營、老帶新產品模塊。那么,作為用戶運營負責人還只能單純的看這個數據嗎?
我想你肯定回答:不能。
這些動作都在增加,翹楚不變的是“用戶運營”還是老樣子。
還在用老手段去運營用戶是不行了,B輪+到C輪,這個階段用戶運營翹楚不同的是細分了用戶分層的的體系,加入了用戶畫像,一切都是以規則,系統,機制,策略去驅動增長,驅動用戶。
小規模用戶運營手段有以下幾種:
把一群平臺上的用戶拉到一個相對集中的地方,比如社群當中,一個社區當中,或者舉辦一個線下活動等。
然后,在這個池子當中,持續的做一些動作,比如讓用戶集中每天打卡簽到、發內容、產生UGC,給用戶過節日做優惠活動、發福利、做做情感溝通等,通過一些列的運營計劃去影響用戶,終達到運營的目的——促活,做增長等。
這類手段比較偏向于“人肉行為”,就是人去驅動。
而大規模用戶運營手段呢?
故名思義,大規模用戶運營,就是體量比較大,一般都是幾十萬起,幾百萬的狀態,管理這些用戶,就要靠平臺的管理規則、靠系統,靠機制去驅動,這類是偏向于策略運營。
那么,策略運營和集中運營的區別在哪里?
——集中運營銷售商品,我們可能就會在群里直接進行;策略運營則會把用戶分層,根據不同用戶屬性,特征,男女愛好去推送。
小規模的運營和大規模的運營有重合性的動作在于:大規模運營建立一個標準機制之前,可能會拿一些部分用戶做小規模測試。
在上面我們有分享到關于初期小規模集中化運營所要了解基礎知識,那么我有提到三個方面,就是:關注整體的促活、留存、召回。
關于這三個名詞的具體含義,我就在這里不做重復性表達,不太清晰的可以自行百度進行查詢。
關于留存:
如果智遠定義的話,我認為留存的目的是為了增加使用一個產品(購買一個商品)后繼續使用產品的比例。
通常的核心指標有:次日留存、三日留存,周留存,月留存。
關于促活:
智遠理解為:增加用戶在平臺(APP)的活躍度,提高訪問量,發帖數量等行為。
核心指標定義(KPI)通常把每日有訪問定義為一個有效的DAU,當然每個平臺定義也不一樣,比如電商定義的話,就可能以有消費行為的用戶定義為有效。
關于召回:
這個相對比較簡單通俗可以理解了,就是通過有效的信息促達,短信push、APP push、社群PUSH等引導用戶重新訪問、購買、防止流失的行為。通常的核心指標定義(KPI)為召回數量。
以上指標,對于不同的平臺,有不同的理解含義,比如一些產品:像貓眼、交友網站、婚戀網站,可能以以上緯度可能就不太合適。
因為考核指標不同,運營手法也有所不同。對于小紅書這樣的社區產品,我們可能關注更多的是“活躍與留存”。
對于電商行業,如果看“活躍和留存”只能作為轉化的參考指標。
如果想提升一個產品的“留存”和“促活”,智遠大概細分了下有兩個方面,用戶的使用頻次和用戶是否在特定周期內離開產品。
關注留存的頭名個維度用戶的使用頻次:
那么,用戶的使用頻次有這幾類的產品可以參考,比如強關注次日留存的有:今日頭條、英語流利說、餓了么、美團外賣、微信、趣頭條、陌陌,電商行業這些半社交類或者高頻黏性的。
強關注周留存的產品大概有貓眼、大麥網,這些都是關注用戶的完整體驗,無需關注次日留存,你讓一個用戶天天看電影,也不太合適。
關注月留存或者季度留存的產品類型有:拉勾網、美甲、上門洗車、O2O服務類、上門清潔等。
這類行業基本上是每個月或者一個季度才發生一次交易行為的,需要關注月留存。這類產品的屬性無需通過留存來關注用戶價值,這類產品關注單次使用的完成性體驗+會員,品牌建設等方式驅動用戶使用就好。
我舉一個例子:
比如拉勾網,他的關注完整性是:用戶注冊了,有沒有填寫資料,有沒有投遞簡歷,投遞簡歷后有沒有被邀約,面試后有無評價,是整個鏈條的過程。這個過程的周期相對來講可能比較長,所以關注的是月留存。
關注留存的第二個維度:用戶是否在特定周期內,離開產品。
用戶在多長的時間之內離開產品,比如:婚戀網站,這些產品,用戶來了成為會員,我服務他的時間,完成鏈條大概為2-3個月,在之內,我關注他的留存使用。超出后,他就不會在來了,這就屬于在特定周期內離開,這些產品你不可能3個月后在來個召回,讓他天天相親對吧,不太現實。
再舉一個例子:用戶會長期使用我的產品,比如微博、知乎、陌陌、微信、寶寶樹、大姨媽,這些產品,可以長期關注“留存”問題,并進一步轉化為“生命周期管理”來思考。
比如知乎,每年的發布會,他都會關注“周期留存”比如半年的留存,一年的留存等,將“留存細分”的更詳細。
電商例子:
“某電商平臺數據一直下滑,那如果我做為用戶運營,需要關注的問題對照上面分析,他就屬于:強關注次日留存和長期管理用戶留存周期的問題來進行思考。”
看數據:
我要做用戶召回的話,首先我會看下的次日、7日、30日留存等多個指標。
分別看每個不同周期指標的好與壞,如果數據呈現不好,優先下手的是次日留存激活召回的問題。
做分析:
有了以上頭名步的分析,下一步我就會分析是哪些原因造成的留存率低,比如:商品價格貴,供應鏈發貨慢,近期平臺有無主推商品,有無符合用戶群體的季節性商品,有無符合現階段用戶的限時活動,UI視覺對用戶體驗問題,產品邏輯問題等。
兩種常見的核心提高留存思路:
1.產品功能服務問題留存:找到用戶關心的核心留存點,通過app落地頁引導強化,補貼活動吸引更多用戶。
2.社區產品提高留存思路:(發現頻道)通過短內容,長文章留存,這類智遠通常采用發現優質內容做主推,激勵用戶去創造優質內容給補貼。
社交/互動類,可以幫助用戶締結更多的關系,比如鼓勵用戶留言,互動等。
電商緯度:提升留存和活躍數,通常有這幾個大類方法論手段——拼團、整點秒殺、限時搶、砍價。
社區產品緯度:小紅書、niece,這類鼓勵用戶創造、發帖、產出UGC補貼。
通用的三個步驟為:放大活躍抓手—用戶激勵方案—周期性活動—用戶召回。
品牌達到一定規模量,為什么要建立機制去運營用戶?
其實背后是為了依靠少量的人力成本去運營大規模的用戶。
在這里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假設我現在自己做的電商平臺,有20萬的用戶,那么,這20萬的用戶如果我依靠社群的方式去集中式運營,都拉到社群中,每一個群中有400個人,20萬用戶要500個群,每個人運營30個群,我就需要招募17個社群運營。
20萬用戶導入到微信中,每個微信按照5000人加滿算,要40個手機,一個社群運營工資按照1萬每月,我每個月成本是巨大的。
在舉一個案例例子:
新浪微博在2015年用戶體量在1億的時候,他的運營團隊人數才不到20個人,如果我以上面的方法去運營新浪微博,那我是不是要累死。
換句話來講,微博用不到20人的團隊,管理維護了1億的用戶,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用數據驅動,做策略式運營了。
那么,平臺從集中化運營到策略化運營用戶,大致可以分為3個板塊去進行歸類,智遠大致把這3個板塊分為:數據運營、精細化運營和自動化+機制化運營。
——分為三種采集行為和2種分析方式:
用戶的基礎信息數據和消費行為數據用于區分用戶畫像,給用戶進行分層:
那么,業務數據是用于驅動分析用戶活躍率以及商品的復購率,復購人次等。通過數據驅動,當我們無法通過一套簡單單一的實戰模型去驅動整體用戶的時候,比如:電商傳統的打爆品,限時秒殺,這種粗曠的方式服務刺激用戶留存時,這個時候就需要“精細化”運營了。
精細化運營就是“針對于不同的用戶”“用不同的策略”去刺激用戶。比如:種草行為,淘寶的千人千面,延伸推薦。
通過數據分析的形式,精細化通常才有的手段:
那么,精細化運營,在每一次的活動之后,要做效果的復盤,流程如下:
本次我們先分享3個板塊的內容:
頭名個板塊即早期的集中化運營,如何提高用戶的留存率、復購率,以及做老顧客召回的相關動作如何進行對癥下藥。
第二個板塊關于召回,留存,促活的相關手段以及案例解析。
第三個板塊分享了精細化運營初期的用戶數據建檔,消費行為的分析建檔,數據采集的模式包含數據采集后,如何精細化運營和自動化運營。
?
作者:王智遠
來源:微信公眾號:“王智遠(ID:Z201440)
本文由@王智遠 授權發布于運營派,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于CC0協議
愛盈利-運營小咖秀(www.aiyingli.com) 始終堅持研究分享移動互聯網App運營推廣經驗、策略、全案、渠道等純干貨知識內容;是廣大App運營從業者的知識啟蒙、成長指導、進階學習的集聚平臺;
想了解更多移動互聯網干貨知識,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運營小咖秀(ID: yunyingshow)
【轉載說明】???若上述素材出現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付費及進行處理:shanliqiang@aiyingl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