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相應經驗和敏銳的直覺,很多干貨你壓根看不出門道。
舉個例子,99%的產品建客戶群進行維護都是大忌,你知道為啥嗎?
9月15號晚上9點,我往朋友圈貼了這么一條動態,一時間收到了近百條回復。
這透露出兩點重要信息,其一,很多人真不知道原因,甚至壓根沒想過建個群都會埋下一顆雷;其二,不少兄弟吃過建群維護的虧,表達欲被極大激發。
在發這個動態之前實際上我已經擬了一票原因,本來是打算發社群內部討論的,奈何大伙兒這么熱情,索性貼出來。
1.競爭對手進來偷人,炸魚,更惡心的是組團進來惡意帶節奏
商業世界很多灰色地帶,暗戰隨時爆發,動不動說你產品不行,某家更好更便宜,誰扛得住?
2.人都有在人多的地方撒潑打滾的傾向,稍有不如意,哪怕是他自己不會用,雖可以直接跟客服對話,很多人還是傾向于在群里釋放負面情緒和信息。
而其他客戶是沒精力去辨是非和來龍去脈的,他只要感受到任何一絲不和諧都會在心里給你把評分降低。
3.負面信息是瘟疫,哪怕不是你的錯,也會迅速給無辜的客戶帶來不好體驗,進而產生連鎖反應。
4.真要有一點過錯,你就徹底完犢子了,分分鐘炸群,屆時你解散群不是,不解散群也不是。
5.顧客是上帝,慣著消費者是一種政治正確,無形中讓不少客戶養成了哪怕是無理取鬧,企業也會緊著他的感覺,因此會放大他的情緒,同時降低理性。
人是不可控的動物,有的失戀,有的生意失敗,隨便一個點他們都能成地雷,而且有不小概率會把茬找你頭上。(稍一刺激,心態莫名其妙就崩潰爆炸的,一年里面100個人里面平均會有2~3個)
6.企業精力有限,沒有誰有能耐讓群365天亢奮,你以為組隊忽悠上劇本割韭菜哪?稍一冷落,群里垃圾廣告滿天飛,普通人就容易產生你不行了的錯覺。
7.非標品容易自我設限,有時候不同客戶價格不同的,一聊容易鬧誤會(例,憑啥收我更多錢?),群也沒法提供個性化服務。
8.維護關系適合一對一去溝通,只有上訪造反需要人多力量大,多對一。維權適合拉群抱團,維護千萬別拉群。
一個原則,讓溝通渠道暢通的同時跟客戶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切記每個人都有不小概率異化成喪尸。
像微信個人號,QQ號,電商平臺的即時通訊工具(如阿里旺旺),都是很好的維護手段。
自有渠道,如微信公眾號也是非常好的養魚池,微博稍遜,但為了保護內容生產方目前產品功能已經支持控評了。
ps,控評是個中性詞,刪除惡意抹黑信息是博主自由,但不可否認也有人拿來做局忽悠。
文章轉載于微信公眾號:老徐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