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下午,云徙科技在2019云棲大會上發布數字中臺3.0,這是繼去年發布數字中臺2.0和數字營銷云2.0后的又一革新。
云徙數字中臺3.0的主脈絡,在于更為全面地幫助企業數字經濟組織其運營工作展開。
圍繞這一主線,云徙科技副總裁李楠對鈦媒體剖析到,在2.0版本時,云徙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解決“從零到一”的維度上,比方說建很多中臺中心,沉淀相關的IT能力,從前端應用系統中抽象出一些通用性功能到中臺里,當新業務出現時,這些功能可以被復用即可。
而迭代至3.0版本時,細心的人會發現,除了產品力得以加強和交付成本得以下降,更多業務場景穿插于新版本的整體設計架構中,何為?
根本在于出發點變了。在打造3.0版本的過程中,云徙立足于企業建中臺的本質目的,即幫助企業尋求業績地增長,進而回歸到業務部門的運營層面。
李楠補充到,“中臺并不是一個純粹的IT平臺,其內核是具有商業場景和商業能力的,如何將這些已建好的通用性能力不斷地進化、編排、擴展,在IT技術組織里,技術人員不僅要研發中臺里新功能,還要考慮到新業務地應用,隨著行業頭部的需求不斷變幻,眼下的新版本,可以稱為通用性和共享性兼得的高度產品化軟件體系。”
這句話的背后含義則充分體現在3.0版本業務中臺的內容豐富度上:11大業務域、105項商業能力以及6大通用能力支撐中心。
據了解,新版本的11大業務域包括用戶域、會員域、營銷域、結算域、商品域、店鋪域、交易域、內容域、履約域、服務域和評價域,而105項商業能力則顯得更為細節,例如賬號體系、會員成長、門店庫存、盤點、三方物流、預售、秒殺、分傭等,最后的6大能力支撐中心則囊括業務網關、調度中心、工單中心、通信中心、支付中心以及流程中心。
數字中臺3.0的核心組件依然是2.0的雙中臺:業務中臺+數據中臺,這是不變的一面。有所變化的是,在業務中臺和數據中臺根基之上,新版本推出了面向前臺運營的BOC(商業運營中心)和面向中臺運營的MPC(中臺控制臺)。
根據官方資料,BOC是面向平臺/商家插件化的商業運營工具,主要針對此前云徙前端應用的基礎上按領域模型形成的四大運營域(i-CDP會員運營域、i-Marketing市場運營域、i-Commerce商業運營域和i-Service服務運營域),從而降低對前端業務人員的技術門檻,可“直擊”業務運營模塊。
MPC作為中臺的“控制臺”,其主要功能在于為企業用戶提供對業務中臺和數據中臺的可變化的配置和管理,強調中臺內部的可配置性,這與企業的差異化需求導向密不可分。一個標準化的中臺顯然不能滿足不同企業的不同需求,在這里,一方面,新版本的xConfig讓商業能力變得可編排,業務規則變得可配置;另一方面,MPC的中臺能力管理、業務應用管理和API管理則分別提供不同程度擴展、管理和調整中臺的方法。除此之外,xOpen的中臺開放生態可讓開發者和第三方參與中臺能力的生態建設與運營。
可以直觀感受到的是,眼下的云徙已然由過去的不同的場景驅動變為業務驅動,李楠以一個具體實例對鈦媒體講述內核驅動更迭后的直接改變,云徙的某個客戶逆市而上:去年整年的會員數增長達58%;業績增長接近30%。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其委托云徙定制了大中臺和重構了營銷系統。
需要注意的是,云徙的業務驅動并不是指ROI(投資回報率)或者是營收上的數字表現,而是體現在中臺建設過程中——從前期的規劃、設計到后期的模塊化搭建是從業務的視角出發。因此,云徙建設中臺方法論的第一步是對營銷域進行分類建模,進而抽象出來上文提及的11個業務域。
“整體框架是中臺外骨骼,想要解決問題必須有血有肉,即有相應的內容填充。”談及中臺內核所在時,李楠對鈦媒體強調到。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中臺沒有血肉,一個技術框架對于客戶來說,中臺解決不了企業的成本開銷問題,更別談業務發展的速度和質量,之所以不以代碼的視角建設中臺,一旦陷入為了技術而技術的囧境,中臺內部的函數只會呈現無用的繁復堆砌,這些函數不會產生化學反應和協同效應。而中臺真正的“剛需內容”,應當來源于多個項目的累積與打磨。
談及云徙如何供給中臺不間斷的源動力,李楠從三個維度對鈦媒體總結到。
其一,是云徙擁有足夠多的原始客戶樣本數據。
云徙科技CEO包志剛在數字中臺3.0發布會上表示,云徙科技成立三年來已經與阿里云一起服務了40多家頭部客戶,每個客戶都做了好幾期,多的可達七期,在為客戶交付的數字平臺上也實現了4000億以上的企業交易數量。
除了在汽車、零售和地產等行業聚集了相當數量級的頭部客戶外,包志剛還強調到,與當年的ERP產品開發相比,今天的數字中臺軟件開發有足夠的數據支撐,也可逆向推動軟件的開發和產品化過程。
其二,在云徙的產品矩陣里,業務驅動作為引擎,堅實的研發底座也是云徙護城河所在。
底座相當于引擎的流水線,底座能持續輸出也正因為云徙如此多的項目,據李楠介紹,云徙除了擁有400人的項目交付團隊,還有100人的這種產品團隊,團隊所積累的研發流水線是歷經過事實檢驗的。
其三,則在于云徙在中臺建設的過程中積累了自己的方法論。
云徙的方法論是從售前開始,到項目驗收結尾,貫穿整個流程的各個階段,何種類型的角色用何種方式完成階段性工作?
以云徙的業務架構師為例,在售前階段他要去了解企業的戰略、IT藍圖,從中明確業務的方向,進而在需求分析階段得出會呈現哪些產物。云徙自始至終都是以產品化的方式完成系統的交付,因此產品的需求說明書和產品的設計原形是重中之重。(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桑明強)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