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unsplash
文|互聯網+體育
10月8日,據外國媒體報道,國際足聯主席因凡蒂諾即將宣布2021年和2022年兩屆世俱杯在中國舉行,這項由國際足聯(FIFA)主辦、六大洲最頂級俱樂部參與的國際性足球錦標賽,看來真的要落戶中國了。
世俱杯相對于世界杯來說,影響力確實相對較弱,但一直渴望參與國際性賽事的中國足球,能夠登上世俱杯的舞臺,無疑也是不小的勝利,尤其是能與歐洲豪門足球俱樂部展開較量,中國球迷對這樣的畫面自然更為期待。
其實早在2015年,就有人猜測,因為阿里巴巴的贊助世俱杯可能很快會來到中國,但當時的主贊助商還是日本企業——豐田,FIFA給予它的優待條件為“每隔兩年回到日本舉辦一次”世俱杯。
2013年和2014年世俱杯都在摩洛哥舉行,2015年自然是要再次回到日本,這樣一來2015年中國舉辦世俱杯的夢想破滅。
近日曝出的這一消息來看,中國或許真的要迎來世俱杯了。
世俱杯當前的影響力相比于世界杯依舊是遜色不少,但FIFA已經做出的改變是,2021年的世俱杯將擴軍至24支隊伍,世俱杯未來的影響力是所有人都可以預見的。
FIFA這樣的舉動很明顯,就是要打造出另一個國際性的頂級足球賽事,持續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2021年改制后的世俱杯不僅是隊伍做了擴充,就連賽制也進行了改革。24支球隊將會被分成8個小組,每個小組頭名出線,之后進行單回合淘汰賽。相較于此前的排位賽賽制,自然是精彩了不少。
這樣的舉動很容易吸引贊助商的目光,一直就醉心于世界杯的中國足球,或許可以在短期內先找到一個“替代者”聊以慰藉。畢竟,在國際性頂級足球賽事中,感覺我們已經離開很長時間了。
2013年和2015年的世俱杯,廣州恒大雖然兩次獲得第四名,但真正給中國體育市場帶來的改變,依舊是收效甚微。
隨著眾多中國企業開始重視在體育領域的投資,世俱杯這樣一場賽事,國內企業又怎能輕易放棄呢?
在剛剛結束的籃球世界杯中,就能看出中國企業對于體育賽事的熱愛。自從籃球世界杯進入中國時間后,國內的營銷之戰就硝煙四起。最終,籃球世界杯9家全球合作伙伴中,北控集團、百歲山、TCL、騰訊、以及萬達集團獨占5席。
在本屆籃球世界杯結束后,互聯網+體育記者對大麥體育負責人霜華進行了專訪,對于這樣一場盛會,大麥體育提供的數據顯示,僅是大麥體育服務的用戶就達60多萬,出票量達75萬以上,票房收入超過2.8億元。
而籃球世界杯的影響力,向來就被人們拿來與足球世界杯相比,結果大家都知道,無論是從關注度、盈利能力還是全球影響力來說,籃球世界杯無疑都處于弱勢,同為FIFA運營下的世俱杯在不斷升級改革的情況下,自然不會比籃球世界杯弱到哪里去。
對于足球市場,中國企業展現出的魄力一向又是寸土必爭,在2018年的足球世界杯上,包括萬達、海信、蒙牛、vivo、雅迪等在內的中國企業就曾扎堆進入,即使這場盛會不在中國舉辦,甚至與中國足球運動沒有關系,但他們依舊在積極搶占著這一市場。
世俱杯落戶中國,這無疑會讓更多中國企業看到它的價值。在中國辦賽、至少有一支中國足球俱樂部會進入比賽,同時又是一場國際性的頂尖足球賽事,國內贊助商必定是聞訊而來。
也許,只待FIFA官宣的那一刻,國內贊助就會掀起一陣狂潮。
這樣一場盛會能夠落戶中國,可以說眾多球迷、贊助商都在翹首以盼。球迷能在家門口看一場頂尖足球賽事,贊助商能在國內做一次精準營銷,何樂而不為呢?
與國際頭部賽事結緣,尋找熱門賽事IP將品牌與比賽深度融合一直是體育營銷所重視的。而我國的體育營銷市場仍然處于發展階段,稀缺的頭部賽事資源無法滿足品牌對優質賽事資源日益增長的需求,這就讓許多企業開始走出去尋求投資。
國內眾多知名企業在當前情況下,都開始尋求對海外賽事的贊助,一方面展現的是對于優質賽事的強烈訴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國內優質賽事的稀缺。
尤其是在足球領域的商業贊助,近年來萬達、蘇寧等知名企業,都展現出極高的熱情。萬達早前就成為FIFA的頂級贊助商,蘇寧和巴塞羅那足球俱樂部也曾經簽訂贊助合約。隨后兩家企業也都在國外展開對于足球俱樂部的投資,蘇寧旗下的國米如今更是展現出不一樣的活力。
而蒙牛對于世界杯的營銷同樣極為看重,在2018年的世界杯上蒙牛就拿到了世界杯第二級別贊助商權益,而據互聯網+體育記者了解,該級別贊助商的價格預計都在數千萬美元。
2018年世界杯還有第三級別贊助商,也有3個被中國企業拿下,分別為雅迪集團、指點藝境、帝牌國際。據《中國經濟周刊》此前的報道,這3家企業支付的贊助費用各為2000萬美元。從這些表現都可以看出中國企業對于足球贊助的熱情。
世俱杯在中國落戶,這無疑為更多想要進入足球領域的中國贊助商提供了一條便捷通道,在家門口辦賽事,中國贊助商自然能夠享受到捷足先登的機會。
不遠萬里也要將企業送進足球賽場的中國企業,這一次終于找到了一條捷徑。
早前國際足聯方面就表態擴軍不僅能夠讓全世界球迷更加了解這項俱樂部頂尖級賽事,更重要的是它能帶來更多的利益。
過往的經歷告訴我們,面對這樣一場體育盛會,中國贊助商是不會缺席的。
在即將到來的2019年和2020年世俱杯中,國際足聯官方就曾表示,這兩年的世俱杯比賽將是檢驗卡塔爾籌辦2022年世界杯的重要標準。
世俱杯擴充至24支隊伍,并且是來自六大洲的足球俱樂部,對于賽事主辦方絕對是一次不小的考驗,包括場地、安保、簽證、住宿、交通,這些都將對一座城市的軟硬件設施提出極高的挑戰。
如果中國未來真的可以舉辦世界杯,世俱杯無疑是一次最有效的演練方式。
世俱杯在中國舉辦,能夠受到如此的重視,其實并沒有那么容易。現在的世俱杯僅有7支隊伍參賽,雖然背后有強大的FIFA做背書,但很多人也將這場賽事形容為“雞肋”,一場國際性賽事僅有7支隊伍參賽,含金量自然受到很多人的質疑。
不過,國際足聯3月份在邁阿密舉行的會議上透露,24隊制的世俱杯冠軍獎金將達1.2億美元,2018年世界杯冠軍獎金也才3800萬美元,這也是世俱杯能夠吸引更多俱樂部參與到這場賽事的重要原因。
中國如果成功舉辦世俱杯,并給世俱杯帶來更高的關注度和收益,無疑會讓FIFA看到中國的辦賽能力。屆時,2030年的世界杯中國或許就會成為有力的競爭者。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