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9日,百度宣布旗下PC瀏覽器停止服務的公告,根據公告內容,早在今年5月,百度就已經停止了PC瀏覽器的運營與維護,只是為保證用戶有充裕的時間更換瀏覽器,百度保留了網頁瀏覽等基礎功能。如今,百度PC瀏覽器停用網頁瀏覽等基礎功能,服務8年后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2011年3月8日,有媒體公布百度瀏覽器公司級內測的界面截圖,一開始百度瀏覽器使用的是IE內核,外觀卻和Chrome十分相似。根據當時的介紹,“百度瀏覽器Beta1.0”有以下特點:
1、聚合百度平臺熱門應用,用戶可以直接觸達
2、采用沙箱安全技術,用戶的電腦可以與病毒隔離
3、與百度搜索技術融合的智能地址欄
4、簡潔易操作的界面設計
2011年7月18日,內測幾個月之后,百度瀏覽器終于開始公測,公測版界面簡潔易操作,可以在智能地址欄直接搜索,還有融合了沙箱技術IE保護模式的安全模式,保證上網環境安全。為了方便用戶直接找到想要到達的網頁,還在主頁設置了兩個分頁應用,方便用戶使用常用功能。
百度瀏覽器還模仿Chrome,推出“瀏覽器寶庫”功能,用戶可以通過它,找到想用的瀏覽器插件。
2014年11月,百度瀏覽器7.0發布,百度宣稱這是中國大陸首個采用Chrome?38正式版內核的瀏覽器。2015年7月29日,在Windows 10發布當天,百度瀏覽器發布論壇版,宣布兼容Microsoft Edge內核,成為中國大陸首款配備Edge內核的“三核瀏覽器”。2019年9月29日,誕生8年的百度瀏覽器PC版走到生命盡頭,停止服務。
蒂姆·伯納斯-李于1989年發明了萬維網(英語:World Wide Web),1990年,他在瑞士CERN的工作期間發明了第一個網頁瀏覽器WorldWideWeb,此瀏覽器后改名為Nexus。????萬維網深刻地改變了世界,成為全球數十億人在互聯網上進行交互的主要工具。
(第一個網頁瀏覽器WorldWideWeb)
1993年,馬克·安德森在伊利諾伊大學的國家超級計算機應用中心(NCSA)工作期間,與同事埃里克·比納共同發布了一款大受歡迎的瀏覽器Mosaic。隨后,他辭職創建網景公司(Netscape),并發布廣受歡迎的瀏覽器“網景領航員(Netscape Navigator)”,這款瀏覽器的市場占有率一度高達70%。
安德森曾自信滿滿地說過,在網景面前,Windows只能充當一堆設計拙劣的設備的驅動程序。微軟很快也感受到了威脅,1995年,微軟購入Spyglass公司的技術,發布了Internet Explorer(即IE瀏覽器),并與當時最新發布的Windows 95捆綁發售。
因為和Windows的捆綁,IE很快擊敗Netscape Navigator,成為市場占有率最高的瀏覽器,2002年時其市場占有率高達95%。有意思的是,微軟從Spyglass購入的技術,其代碼就來自Mosaic,不過得到了伊利諾伊大學的授權。
微軟的IE占領市場后,逐漸失去進步的動力,變得越來越難用,也不斷遭受到Firefox、Opera等較為小眾的瀏覽器的沖擊,但給微軟致命一擊的,還是谷歌。2008年谷歌發布Chrome瀏覽器,由于設計簡潔、響應速度快、擴展性強等優點,加上谷歌強大的生態,很快成為瀏覽器市場當之無愧的王者。根據StatCounter Global Stats的統計,截止2019年6月,Chrome的市場占有率已經高達61.55%。
微軟也做了大量努力,比如放棄IE開發全新的Microsoft Edge,但收效甚微,最終還是選擇了擁抱谷歌主導的Chromium項目,最新的Microsoft Edge將會采用Chromium內核。
微軟一直都有做搜索引擎的雄心,事實上,早在1998年微軟就擁有自己的搜索服務MSN Search,其搜索結果來自Inktomi,后來經過多次調整,成為今天的必應搜索。要知道,谷歌公司也是1998年才創立的,微軟的搜索服務和谷歌同歲。
盡管谷歌在搜索引擎上沒有足夠強大的敵手,但是,用戶往往會直接使用瀏覽器搜索,微軟只需要在IE瀏覽器上將默認搜索引擎修改為自己的,用戶使用瀏覽器搜索時很可能就不再打開谷歌。從這個角度看,谷歌也想要做出一款好的瀏覽器與微軟競爭,避免流量的損失。
國內很多互聯網公司也做了瀏覽器,比如騰訊早在2000年就做出了騰訊TE(Tencent?Explorer,簡稱TE),后來幾經變化成為QQ瀏覽器。奇虎360、搜狗等公司也相繼推出瀏覽器。當時做得最好的是360瀏覽器,百度推出瀏覽器時,360的市場份額僅次于IE。
瀏覽器占據大量市場份額之后,奇虎360也在2012年推出搜索和問答等服務,開始和百度正面競爭,這場競爭演變成后來的"3B大戰"。百度推出瀏覽器,也算是對這場競爭做了提前準備,正如知名IT評論人keso所說的:
如果沒有360瀏覽器,百度大約不需要自己做瀏覽器,百度是一家純粹的Web公司,所有的瀏覽器都可以很好地支持百度和百度的搜索開放平臺。這就有點像當年的百度工具條(搜霸),如果不是因為3721搶走了地址欄搜索,百度沒必要推一個難以卸載的工具條。
瀏覽器本身并不是Web入口,它本來只是一個HTML的解釋工具,但如果有人把瀏覽器做成了Web入口,對所有Web公司就構成了巨大威脅,你的武器庫中也不得不準備一件這樣的武器——瀏覽器。
另一方面,百度或許也有更大的野心,想要占據整個互聯網的入口。畢竟,那個時候,Web應用正在盛行,人們使用互聯網上的各種服務時,都需要通過瀏覽器觸達,人們本來就會通過百度的搜索引擎查找需要的服務,只要再占據瀏覽器這個入口,百度就可以免去流量被分走的隱患,互聯網服務的入口也基本就被百度掌握了。
百度在瀏覽器上也投入了大量資本,據傳當時百度想要在三年內投入50億元重金,專門用于發展瀏覽器業務,但百度PC瀏覽器最終還是在今年結停止服務。
如今已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在移動設備上花費的時間越來越多,PC越來越不重要,根據艾媒咨詢的數據,2017年中國PC瀏覽器用戶規模為6.51億人,增長率為2.20%,2018年中國PC瀏覽器用戶規模將達到6.60億人,增長率為1.38%,PC瀏覽器用戶已經開始飽和,百度投入過多精力也沒有太大意義。
而且,根據statcounter最新的數據,谷歌的Chrome占據了中國桌面端瀏覽器超過60%的市場份額,百度瀏覽器也沒有那么大的競爭力。綜合來看,百度放棄PC瀏覽器反而是明智的選擇。
百度雖然停止PC瀏覽器服務,移動端瀏覽器還在更新,這說明百度想把流量轉移到移動端來。實際上百度更偏重的也不是手機瀏覽器,而是大而全的百度App。而且我們可以直觀感受到,手機瀏覽器也日漸式微,WAP內容生態逐漸沒落。內容要么在微信、頭條、百度這樣的超級App上;要么在原生App里,手機瀏覽器都轉型成信息流平臺,就連Chrome這樣提倡簡潔的瀏覽器,也加入了信息流。
(左:Chrome瀏覽器,右:UC瀏覽器)
2019年1月17日,百度與中央電視臺合作,成為2019年春晚的獨家網絡互動平臺,百度App成為春節紅包活動的主陣地。2019年8月14日,根據百度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的文件,百度App的日活已經達到2億。百度在移動端的投入和收獲,都是可以看得到的。
最近幾年,百度的情況不算樂觀,2011年3月,它曾是中國市值最高的互聯網公司,和阿里、騰訊合稱“BAT”,如今,“AT”依舊表現強勁,百度卻沒那么亮眼,市值相繼被京東、美團、拼多多、網易超過。百度可能需要一次變革,改變現在的狀況。
好在百度依舊是國內最大的搜索引擎,搜索也依然是一個重要的入口。國內用戶在互聯網上檢索時,第一選擇依舊是百度,這是非常可觀的流量。百度砍掉沒有太大價值的PC產品,把精力聚焦到前景更大的移動端來,也許是利用這些流量的一個好主意。
(在看引導:希望看到不一樣的百度?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