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數字化浪潮已至 民族品牌更應奮起直追
信息時報訊(記者鄭曉玫)設想一下,敷面膜的你突然發現自己長了一顆痘,然后你下意識想,要是面膜能祛痘就好了。結果不出5分鐘,一張這樣的面膜就如愿投遞到了你的面前。
盡管上述場景在現階段看來還有些距離,可對于未來的美妝市場而言,當企業的數字化進程達到一定程度,這并非不可實現。如今,越來越多的美妝企業加入數字化大潮中,在一定的大數據支撐下,企業能根據消費者的實時需求,通過C2M的快速柔性供應鏈和真正O2O的物流體系來實現實時反應。這也是為何現在美妝企業都在加緊布局科技領域的關鍵原因。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在美妝行業,民族品牌的數字化轉型速率有待提升。
國際巨頭的數字化道路各出奇招
隨著第二屆“進博會”開幕的腳步臨近,記者于日前獲悉,歐萊雅集團針對消費者的護膚需求,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與全球皮膚學專家合作的肌膚檢測應用理膚泉“艾菲卡人工智能痘痘檢測應用”、薇姿“SkinConsultAI肌膚老化檢測系統”、全球首款無電池可穿戴電子紫外線檢測儀——理膚泉UV Sense等科技成果將在展會上全面亮相,在今后為消費者提供精準、可靠的皮膚狀態檢測和護膚方案推薦;針對色彩方面,除了幾乎覆蓋所有彩妝品牌的動態虛擬試妝鏡外,巴黎歐萊雅沙龍專屬將展出在美發沙龍中部署的全球首個動態發色模擬應用“Style My Hair”,幫助消費者在染發之前挑選到最合適的發色。
記者了解到,區別于讓消費者被動接受企業推出的產品,企業更希望聚焦于用科技幫助消費者精準了解自己的美妝需求。其實,在美妝行業,數字化轉型已不是一個新鮮話題。除了歐萊雅,愛茉莉太平洋也在上個月進駐到阿里巴巴戰略合作辦公室(簡稱“駐貓辦”),未來企業將依托阿里巴巴提供的大數據做支撐,幫助企業在內部形成反向創新機制,研發出更多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美妝產品。以愛茉莉太平洋旗下的悅詩風吟為例,通過數字技術,實現了高頻的新品研發與上市,以及直達門店的自動補貨系統。可以說,這在充分挖掘流量洼地之外,更需要提升需求端復購率和供給端產業效率。
無獨有偶,為加速數字化轉型,2017年,日化巨頭寶潔在廣州市政府支持下,投入一億美元,在廣州設立了“寶潔中國數字創新中心”,探索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的開發應用。今年,寶潔公司再次投入人民幣六億,在廣州穗港特別合作區和中新廣州知識城同時建設兩個面向未來的“新智造”中心,加速企業轉型升級的步伐。
民族企業數字化進程有待加速
盡管如此,可美妝企業對數字化的具體認知依舊千差萬別,這也導致數字化轉型整體緩慢,尤其是國內日化企業的數字化進程依舊與國際巨頭存在一定差距。據相關機構調查,中國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上仍處于起步階段,真正在實現數字化轉型方面成效顯著的企業僅7%。
比如,由美數思享會聯合聚美麗在今年4月份共同發布的《2019中國美妝行業數字化轉型生態評估及轉型框架白皮書》顯示,從當前的量化評估分數上看,以抽樣的17家美妝企業為例,外資品牌數字化轉型程度總體優于民族品牌,行業平均分值為22.5分,而歐萊雅達到了40.8分,寶潔為37.3分,資生堂為34.5分,前三席位皆為外資品牌占據。
據美數思享會秘書長陳偉華介紹,相比于服裝與快消品行業,中國美妝行業的數字化進程較為滯后,規模也不大。過去民族企業的管理模式多借鑒于國外經驗,但在目前的數字化領域(互聯網、在線支付、物流等),中國已經領先于世界,而數字化轉型改造確實將成為民族美妝企業彎道超車的一大契機。
他還表示,從整體上看,外資品牌雖然數字化程度較高,但更新迭代較慢。而民族品牌雖然數字化進程落后,但轉型迅速,點上突破快,組織創新快,因此更容易找到機會,實現快速發展。最鮮明的例子無疑是這兩年迅速崛起的互聯網品牌HFP和完美日記等,抓住流量洼地,進行徹底的數字營銷,實現了對傳統品牌的彎道超車。
來源: 信息時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