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杭州云棲大會近日在杭州西湖區云棲小鎮舉行。
這一次罕見地出現了三人同臺的場面,阿里云三任總裁云集于此,分別是 " 云計算之父 " 王堅、" 孫權 " 胡曉明和 " 行癲 " 張建鋒。
張建鋒是 2018 年底從二任 CEO 胡曉明手中接棒阿里云智能事業群的,而在 2014 年底, 出身的胡曉明從心理學出身的王堅手中接過阿里云,將阿里云從技術轉向了市場。此后在職業經理的操盤下,阿里云得到市場認可。
此次大會上,阿里云宣布與 Facebook 合作,在國際化道路上又邁出了一大步。但在十年前,這是無法想象的。彼時王堅被 慧眼識珠,請到阿里做首席架構師,成立阿里云。
但王堅只是一個心理學博士,哪里懂計算機。心理學博士搞云計算 ? 想想都可怕 ! 在阿里除了馬云,其他人的想法出奇地一致,甚至在阿里云毫無起色的時候,王堅也懷疑過搞心理學的真能做 CTO?
01
馬云等了兩年
在一次大會上,一位員工毫不客氣地對馬云說," 馬總,您別聽王堅瞎扯 ! 他就是一個騙子 !"
在阿里內部," 騙子 " 的標簽早已帖在了王堅身上,畢竟多年顆粒無收啊。但只有親身經歷過被罵 " 騙子 " 的馬云才能與王堅產生惺惺相惜之感。
他力排眾議,力挺王堅," 博士是人不是神,博士的不足大家都知道 ; 但博士了不起的地方,估計很少有人知道。"
為了請王堅加入阿里,馬云前后忙碌了兩年時間,沒有人比他更懂王堅。力挺王堅是對王堅的信任,也是對自己的肯定。
那是 2007 年,時任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的王堅受邀參加了在杭州舉辦的 " 網俠大會 ",歷史讓他們在這一刻相遇了。
閑暇期間,他們略作交談,王堅一句 " 如果阿里還不掌握技術,未來將不會有它的身影。" 于是 " 先知先覺 " 的馬云已認定王堅就是他要找的人,他們之間產生了磁場。
會議結束后,王堅陷入了巨大的沉思中,彼時微軟研究院如日中天,而中國云計算還是一片空白。那時候還沒有幾個人真正懂云計算的劃時代意義,但王堅看到了。
此時的王堅像發現了寶藏的阿里巴巴,他決定去挑戰它。于是他選擇放棄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的職位投身云計算。
會上,王堅的一句話提醒了馬云,他知道技術才是一家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只有擺脫對國外云計算技術依賴,中國云計算才可能有未來。此時的馬云也想干云計算。
馬云第一個想到的是王堅,但王堅此時有自己的盤算,他志向遠大,就如青年的馬云,也許他想自己干一番事業。
總之,馬云花了兩年時間 " 打動 " 了王堅,從此開始了一段 " 士為知己者死 " 的業內傳奇。
2009 年,王堅來到了阿里,馬云讓其擔任首席架構師,主要任務就是開發云計算。于是阿里云計算操作系統 " 飛天 " 的第一行代碼就誕生了。
此后,王堅在沒有任何經驗,沒有學習對象的情況下,帶領一群年輕人,日夜奮戰,試圖把腦子里的云計算做出來。
02
阿里的騙子
在此之前,中國卻從未有人構想過云計算,沒有人知道什么是云計算,也不知道云計算是用來做什么的。當王堅開始研發云計算的時候就有人公開嘲笑道," 王堅怕不是個騙子吧 ?"
而隨著項目的不斷推進,王堅是 " 騙子 " 的言論一步步被證實。項目不僅持續賠錢,而且 Bug 頻出,各種負面聲音不絕于耳,幾乎所有人都覺得中國云計算根本不可能實現,王堅就是騙子。
火上澆油的是,此時兩位大佬也站出來質疑云計算。百度李彥宏說," 云計算不客氣一點講是新瓶裝舊酒,沒有新東西。" 騰訊馬化騰也認為," 云計算是一個比較超前的概念。要變成水和電一樣,可能要過幾百年、一千年后,等阿凡達那個時代的時候才能實現。"
面對技術瓶頸、外人嘲笑、內部否定、大佬質疑的困境,王堅團隊開始動搖,有工程師陸續出走。作為一個項目主管,發現超過八成的員工選擇了辭職,他的心得有多硬才能堅持下來 ?
當年馬云 " 哭著 " 離開北京時說," 再過幾年,北京就不會這樣對我了 !" 此時此刻,王堅流下了心酸的淚水," 只要將來云計算研究成功了,你們就不會這樣對我了 !"
王堅知道在沒有做出成績之前,所有的辯白只會越 " 辯 " 越黑。好在即使所有人都不看好他,但馬云會一如既往地看好他。但馬云賞識歸賞識,他無法阻止內部的謾罵和質疑。
畢竟,心理學出身的王堅來搶計算機科班生的飯碗,就讓人很不爽 ; 更要命的是,一個門外漢竟然干起了沒有人嘗試過的云計算,讓那些技術牛人情何以堪 ?
因此外界對王堅的批評非常很統一,直指心理學原罪。
03
心理學博士
" 博士 " 本來是一個令人敬仰的稱呼,但在王堅的 " 博士 " 稱呼里更多的是嘲諷和戲謔,因為阿里是 公司,不需要心理學博士。
雖然如此,但這并不影響其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博士。比馬云大 2 歲的王堅,與馬云有著相同的時代使命感,只不過他是一個航天迷。
但是說來也怪,渴望技術 " 飛天 " 的王堅,在填報大學志愿的時候沒選擇科技領域,而是選擇了社會學類的心理學。當年為了 " 救人 ",魯迅棄醫從文,不知 60 年代出生的王堅是否受其影響。
總之,在心理學的道路上,王堅一口氣從本科讀到博士,在此領域頗有造詣,成了人們眼中的 " 思想家 "。
他沒事就背一個土氣的黃軍包在校園游走,別人跟他說話也不搭理。諸如此類的行為多了,他就獲得了一個 " 怪咖 " 的外號。
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不愛跟人交流是因為自己無時無刻不在思考,思考的太認真了就聽不見別人說話。
在杭大讀碩士時,他主修工業心理學,但從沒有忘記去浙大旁聽計算機課程,成績甚至比科班生還好。這就是馬云所說的 " 博士了不起的地方,估計很少有人知道。" 他的碩士論文《人機交互和多通道用戶界面》,是國內首部討論人機交互的論文。
1990 年,王堅在浙大博士畢業,院長拍板留人。從此開啟了他的大學教授生涯,隨后成為博士生導師,最后直接當上了系主任。
但這一切的風光似乎跟王堅無關,他說要搞科研,想想都激動。一激動,他就辭去了系主任的職務。這時候李開復就敲開了王堅的大門,他說微軟正在籌備亞洲研究院,有一個副院長的位置非你莫屬。
研究院當然是搞研發的,王堅在 1999 年被李開復拉進了微軟亞洲研究院。很快,他就用成果證明了自己的實力,他研發出了黑科技——數字墨水,為微軟強大的繪畫功能打下了基礎。
此時的王堅深得比爾 · 蓋茨的信任和賞識,多次和比爾蓋茨討論技術,還真的成為了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前途無量。
有人說,王堅的時代來了,可偏偏這是王堅選擇了再次離職。他知道,這不是他想要的。直到遇到馬云,他才說,我的時代來了。
04
云計算之父
但在阿里的種種遭遇是他所始料不及的,一方面云計算超前了幾年,另一方面大家看到的只是眼前的利益。他說," 這幾年我挨的罵甚至比我一輩子挨得罵還多。"
當時,已經出現離職的員工勸主管," 阿里云很快就要拆了,你要想想你去哪里。" 這是王堅的至暗時刻,成就偉大的過程都會有黑暗的時刻,挺過了就迎來了黎明。
面對非議與壓力,王堅做到 " 眼不見,耳不聽 ",按照自己的理念進行下去。值得一提的是,當所有人都放棄他的時候,馬云卻反其道將其提升為阿里 CTO。這無疑是對王堅最大的鼓勵。
2013 年,王堅迎來了勝利的曙光,經過日以夜繼的拼搏,其自主研發的 " 飛天 " 系統問世,圓了他兒時的 " 飛天 " 夢。蛟龍終非池中物 , 驚雷一聲上九天。" 飛天 " 系統是阿里云計算的核心技術,即將改變了這個時代。
當年張勇借助云計算平臺,使天貓雙十一交易額翻番,依靠阿里云的網絡存儲,成本省了一大半。此后,僅一年,云計算就幫阿里賺回了超過 6.5 億元。阿里云從此牢牢地占據了世界云計算前三的位置。
此后迎來了王堅的高光時刻,他升任阿里云 CEO。如今,中國超過一半的上市企業都選擇阿里云服務實現產業升級轉型,每年雙十一、春晚等國民盛典的背后也有著云計算的底層加持。現在各個城市正在興起的智慧城市和城市大腦項目都是以飛天的計算能力和人工智能技術為核心。
05
沒有云,哪有飛天
經此一役,王堅為自己正名,為馬云爭光。經過 " 大苦大難 " 的王堅成功后,反而多了一份平常心。
2014 年,阿里云發展勢頭正猛,他將 CEO 這一棒交給金融出身的 " 孫權 ",畢竟馬云曾將王堅的管理能力打了 0 分 ;2016 年,他功成身退,又將 CTO 一職交給 " 行癲 " 張建鋒。而如今,張建鋒已是阿里云的 CEO。
背負罵名多年的王堅, 突然成為萬人敬仰的英雄,這是何等的蕩氣回腸 ! 其實在 2009 年,跟他同時入職的還有被稱為阿里 " 失敗之王 " 的釘釘 CEO 陳航,他們都是不被看好的人,但馬云卻押上全部賭注。
我們正在被時代改變,而王堅做的卻是在改變時代,改變世界的事。9 月 16 日,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訪問杭州,現場邀請阿里巴巴王堅博士擔任他們的高科技顧問,成為國內第一個被外國總統聘請為高科技顧問的人。
來源:電商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