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后還吃得起外賣嗎?美團點評股價暴漲5%背后:規模化帶來定價權
來源:零野商察
不少朋友跟我抱怨,現在外賣越來越貴了。你“外賣自由”了嗎?
10月8日,港股上市的美團點評股價再創新高,收盤已經暴漲5.08%。
美團點評目前股價89港元,市值已經超過5100億港元,差不多是650億美元。
阿里目前市值約4400億美元,騰訊市值大約是3500億美元,這么算下來,美團點評的市值已經可以排名第三了。
互聯網企業的第一第二向來沒有爭議,大家都爭著做第三。
百度、網易現在都輸給了美團點評。O2O之光美團點評幾乎可以說是唯一O2O做成超級大鱷的企業了。
想當年,萬眾擁躉的O2O是創業最大的風口,落實到今天,事實證明還是“民以食為天”。
根據美團點評的財務表報,其2018年調整后的凈虧損達到85億元,而在2019年一季度,其調整后的凈虧損僅為10億元,第二季度,調整后就已經盈利了,整體盈利了15億元。
這個數據幾乎是驚人的,2019年可謂是美團點評的爆發年,互聯網企業可以自身造血,整體盈利,某種意義上才叫成功。
否則都只是短期資本堆積,并不能說明企業實力,最多說明企業潛力。
當市場已經搶占得差不多了,就可以開始構建盈利模型了。
美團點評2019年二季度營收達227億元,同比增長51%,環比增長18%。
在會員數量方面,美團點評也堪稱亮眼。
截至今年上半年,美團點評的活躍商家為590萬戶,交易用戶數量為4.2億。交易用戶每年平均下單數為25筆左右。
這意味著,全中國大約1/3的人都用美團點過外賣,而且平均每個月點了2單!
你超越平均數了嗎?是外賣重度患者嗎?
當然,美團點評也不僅僅是做餐飲的,酒店、打車等業務也在發力中,不過餐飲是其利潤主要貢獻者。
7天長假里面,外賣數據表現驚人。
不愛湊熱鬧的人,選擇臥室客廳7日游,怎么能少了外賣;就算出門旅游,也有不少人在酒店點外賣。
假期期間,另一外賣巨頭餓了么發布了大數據報告,稱在國慶前三天,有超過百萬名游客在全國核心景區點外賣。
10月7日,商務部發布黃金周消費數據,今年10月1日至7日,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1.52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5%。
財務報表數據好看,扭虧為盈,外加7天長假消費數據向好加持,美團點評股價今天暴漲5%也算是在意料之中了。
眼看著美團盈利了,是不是因為外賣更貴了呢?
外賣平臺的主要盈利模式是,一方面收了商家的服務費,一方面也收了用戶的會員費、外送費。分成給外賣小哥之后,剩下的就歸平臺了。
其實早在今年年初,主流外賣平臺就已經提高了針對商家的費率,即抽成比例。
當時,央視采訪的廣西某品牌快餐店表示,最初他們與美團外賣合作時,抽成是15%,后來調到18%,如今又上調到22%;另一家螺螄粉店的店長說,他們的網絡外賣抽成是從20%上調到了21%。
外賣商家的利潤率就會因此被壓縮,自然而然就會采取漲價的形式,把這部分費率提高帶來的成本轉嫁給用戶。
所以,平臺提高抽成費率,確實是外賣漲價的一個原因。
另外一方面,菜價、肉價的上漲也是一個因素。成本提升了,商家不漲價就無法維持一定的利潤率,也就無法生存。
商家提高外賣價格,但是漲價帶來的收益并沒有全部進入自己的腰包,而是很大一部分給到外賣平臺了。
美團漂亮的財報背后,是規模化之后奪得定價權的初嘗甜頭。
商戶除了合作之外,幾乎無可選擇。邏輯上,用戶可以選擇用腳投票,但是消費習慣的改變是非常困難的。
至于可持續性,就看外賣商家能否持續盈利,畢竟美團自己不做餐飲。
皮之不存,毛之焉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