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Unsplash
文|小謙
早在15、16年,VR、AR概念最先興起的那會兒,還沒有體驗過VR的我,以為好萊塢大片里面那種“空中屏幕控制”的科技即將到來,只需要按一按眼鏡,面前就會出現一個屏幕,動動手指就能控制。
事實證明我的想法太美好了,真實的的VR不過是頭戴一個笨重的看起來像個眼部按摩儀一樣的頭顯設備,還需要連接手機和電腦才能夠體驗,并且只限于視覺、聽覺方面的體驗。因為寬帶網速延時問題,造成用戶體驗不佳,容易產生眩暈感,種種因素讓VR行業之后兩年進入爆冷階段。
但在5G興起的今年,VR似乎迎來的某種轉機。
而提到華為,大家紛紛想到了一個詞,那就是—5G,就連華為新品發布,宣講人也時刻不忘的提起5G,最近華為發布了Mate30迎來陣陣喝彩的同時,緊接著就發布了一款全新的VR眼鏡——HUAWEI VR Glass,這是華為繼2016年和2017年分別發布兩代VR眼鏡后,時隔兩年再次更新VR產品線。
這款號稱“顛覆式”的VR眼鏡,再次把5G、VR的話題推到人們的視野當中。必須承認的一點是,華為做VR,這對于整個VR產業來說絕對是一個好事,但在Oculus、三星、HTC、小米等大量廠商大力投入多年后,沉淀多年的他們也談不上什么顛覆,VR產業直到如今也還是不溫不火。
從目前HUAWEI VR Glass公開的資料來看,這款產品要說自己的顛覆式的VR眼鏡,確實還有點夸大。但客觀來說,HUAWEI VR Glass的出現,華為的入局,或許將讓VR的普及早幾年。
發布會現場,華為展示并詳細介紹了旗下的這款全新VR頭顯VR Glass。這款華為VR眼鏡采用超短焦光學系統,3段式折疊光路,5像素高精度校準,100級無塵組裝環境。頭顯的屈光度調節為0°-700°,用戶無需佩戴眼鏡,左右眼均可獨立調節。此外,這款頭顯非常輕薄,重量僅重160g,厚26.6mm,僅為傳統VR頭顯的三分之一,鏡腿可折疊。
HUAWEI VR Glass主打的輕、薄確實會是他的一個重要賣點,畢竟用戶也不想佩戴一個笨重的VR頭顯來游戲、觀影。而且,相對于傳統的VR頭顯設備,華為的這款眼鏡“顏值”的確耐打,全黑的外觀設計更具科技感,在外觀設計和制作工藝上,這款眼鏡確實具備優勢。
除此之外,華為還在音質效果方面做了不少改進,至于顯示效果方面,HUAWEI VR Glass的3K高清分辨率,以及全屏3200*1600個獨立像素,保證畫面的完美和清晰,這些都是為了讓用戶具備更好的視聽體驗。
在觀看內容方面,HUAWEI VR Glass引入華為VR視頻平臺,匯集了大量優質片源,包括IMAX大片、熱門電視劇、動畫片等,總時長超過30000小時。同時還與第三方視頻平臺合作,包括愛奇藝、優酷、GVR、移動電影院等Top平臺。也就是說,在觀影方面,華為VR眼鏡可以滿足大部分用戶的內容需求。
從以上看點來說,HUAWEI VR Glass絕對會是目前市場上最具吸引力的移動VR設備。但是,這遠遠還達不到的顛覆的目標。
事實上,從發布當天開始,這款眼鏡因為種種因素就引起了一些爭議,有人看好這款輕薄化VR產品,也有人認為其自身僅有的3DOF性能和2999元高價會成為雞肋產品。
三星Gear VR的失敗案例在前面,HUAWEI VR Glass還缺乏一個讓市場相信他一定會比三星Gear VR更強的理由。
從2016年開始爆紅,已經死去成百上千家公司的VR產業,其實非常歡迎有實力的廠商進入這個市場,大家更期待能有公司可以打破格局,真正實現顛覆。但一個又一個慘痛的經歷都預示著,也許HUAWEI VR Glass代表著華為切入了一個相對正確有潛力的市場,但VR的春天卻不會那么快到來,想要做出顛覆式的VR設備還很難。
更輕、更薄是很重要,但這并不是一個設備產生顛覆性的唯一價值,更難以決定結果。而且,早在今年四月份,市場上就已經出現了比華為這款眼鏡更輕薄的VR頭顯。
今年四月,國內老牌VR硬件廠商3Glasses在北京發布了全球新一代消費級超薄VR眼鏡3Glasses X1,3Glasses的這款VR眼鏡同樣主打輕薄系列,它的重量小于150g,厚度僅為23.5mm,比HUAWEI VR Glass 更加輕薄。
而且3Glasses X1已于今年八月量產發貨,搶占了一部分市場份額,所以才導致了HUAWEI VR Glass剛一發布,很多朋友在不知道情況下誤把華為VR認成3Glasses X1。
實際上,除了輕薄以外,華為在發布會現場,對于VR頭顯的一些關鍵參數如FOV、延遲率、刷新率等并未提及,這不得不讓人懷疑其實HUAWEI VR Glass 在參數方便并沒有什么突出表現,事實也的確如此。
HUAWEI VR Glass?自身不帶任何空間追蹤方案,需依靠第三方套件方可實現追蹤。最讓用戶不能接受的一點可能就是,這款頭顯必須依靠外接PC或華為手機方可使用,也就是說,用戶想要使用其主推的觀影、直播等應用場景,就必須通過線纜連接。
在用戶使用耳機都追求無線的情況下,華為這款VR還需要通過有線連接,這肯定是很多用戶接受不了的。所以說,這款設備更多可以看作一款VR一體機,或者說——智能手機的附庸,看起來更像是以豐富手機的用戶體驗為目的。
其實,如果只是單純比輕薄,華為的這款VR Glass確實是比市面上大多VR頭顯輕上不少,但其性能上相對也弱了許多。降低頭顯性能,單純追求輕薄在技術上并無太大難度,但這并非VR頭顯當前追求的方向。而且手機重量和VR眼鏡設備重量加起來好像也并未有多減輕用戶的負擔。
同時,HUAWEI VR Glass同樣面臨其它VR頭顯曾經經歷的尷尬境地,Oculus首席技術官卡馬克曾提到過很多問題,比如人們擔心會太快耗盡手機電池,且大多數人在過了一兩回的新鮮勁之后,就很少再使用 Gear VR了。
現有的移動VR眼鏡其實就已經算是一個失敗的試驗品,傳統VR眼鏡體積大、笨重、不利于攜帶、觀看體驗差、內容匱乏等缺點成為其普及之路上絆腳石,而華為從現有的移動VR設備中去想解決方案,縱然能夠在部分的指標方面形成一些優化,但這樣的移動VR設備距離顛覆依然還是很遠。
作為硬件方面的國際性品牌,華為應做的是對行業的創新,而非只是對現有技術方案的整合。如果只是以輕薄為噱頭,單純追逐利潤,并非大廠所為。
可以說,現有的移動VR設備形態受限于手機,一直就難顛覆和改變。除非有一天移動VR設備非常簡單方便,并且效果還不錯,那么才有可能實現顛覆,但那時真的我們會需要這臺設備一定帶手機嗎?不一定,也許,按照華為目前的狀態,我們只是需要在VR設備中加上一塊小巧的智慧屏就行。
VR市場太需要信心了。
從一大波公司倒閉,到HTC VIVE、三星gear VR的消沉,暴風魔鏡樂視VR的失敗,VR行業經歷過爆冷的階段,負面新聞從未斷絕,一片唱衰的景象讓很多人一度對VR未來失去信心。
除了一些科技發燒友,愿意承擔較高的費用來體驗VR產品之外,普羅大眾在對于VR的接受方面還是存在一定差距。畢竟不是普通消費者的剛需,VR搭載手機在電池、光學等多個方面都存在沒有解決的問題,專業機器的成本還太高,而體積還太大。
作為目前國內最大全球前幾名的手機廠商,華為和榮耀所形成的生態已經可以圍繞智慧智能產品進行分發,是全球比較好的前沿產品銷售渠道和品牌。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就是華為的用戶忠誠度極高,根據7月份QuestMobile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移動互聯網2019半年大報告》報告顯示,華為用戶的忠誠度達到了67.88%,這個數字只有可能只有蘋果能和華為比肩。可以看出華為用戶還是很喜歡使用華為設備的,加上華為擁有的大部分都是高端用戶,他們可能會因為可以和手機互聯而選擇嘗試這樣一款新穎的產品。
所以華為的入局,不管是做個什么動作,就已經是對于VR市場最大的支持。
隨著5G商用化逐漸展開,很多VR產業者曾寄希望于5G可以完全拯救VR行業,雖然這樣的想法并沒有那么靠譜,但不可否認的是,5G帶來新的傳輸能力和技術,可以加速VR行業發展。
5G商用突破了VR應用的網速限制,保證了更高清晰度的視頻內容可以做到實時傳輸,改善延遲問題,大幅提高用戶體驗。所以,技術的發展和帶寬的增強為VR產業的發展清除了眾多的障礙。
作為5G的排頭兵,華為能率先進入這個市場,后續勢必就會能引領更多手機廠商加入或者加多投入。這會加速設備的升級,也加速VR銷售渠道發展,甚至在行業出現回暖的情況下,就能真正吸引到更多資金資源涌入這個市場。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華為不僅僅只是一家硬件公司,真正開始成為一個互聯網生態公司。
從華為視頻等一系列自己的軟件平臺,從整個華為賬號體系的大一統,到華為百花號自媒體平臺的出現,華為在下一盤針對C端市場的大棋,大有當年頭條挑戰全網的威力。而且從渠道價值來看,控制了手機端優勢的華為,以沉穩和強大的團隊力量來支撐,一旦真正要從合作渠道與互聯網公司去競爭,華為確實優勢還很大。
VR不一定會是未來唯一的硬件入口,但在手機、電腦等硬件需要升級的情況下,VR、AR一定也會是一個重要的入口。華為依托于目前的流量就已經很厲害,這勢必也會引起互聯網巨頭們的重視,尤其是跟視頻、短視頻相關的公司,或許也會在華為的入局之下,倒逼自己入局這個市場。?
這將會給整個市場帶來更多的新鮮血液。所以,整體來說,華為的入局,這可以說是今年VR市場最大的好消息了。雖然距離顛覆式VR設備還很遠,但距離VR產業崛起確實近了一些。
文 |小謙,小謙筆記(http://xiaoqianbiji.com/)創始人,互聯網觀察員,數十家科技媒體專欄作者,微信請聯系net1996,轉載請注明版權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