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九九重陽這一屬于家庭的節日,伴著國慶長假最后一天,成為無數子女離開老人的日子。
由于老齡化速度加快,家庭年輕成員與老年成員的比例不斷下降,子女與父母同一屋檐下照護的養老模式已成為過去。當衣食住行變成“醫”食住行,人力短缺加劇陪護壓力,如何兼顧工作與父母的養老問題?未來,誰又給我們自己養老?
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5G等新技術深度賦能智慧醫療背景下,養老機器人正入局養老服務產業,為遠在他方的子女照護老人提供極大便利。
銀發浪潮加速“陪護機器人”崛起
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我國老年人的康養問題將成為社會難題。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8年末我國老年撫養比達到17%,較1991的水平幾乎提高了一倍。如果把60周歲及以上的24949萬人作為退休人員測算,全國就業人員77586萬人,這意味從上世紀90年代每5個勞動力養活1個老人,變成每3個人養活1個老人,而上世紀90年代每5個勞動力養活1個老人。有預測稱,到2050年這個數字將減少為1.3。
生理機能的衰退使老年人在做一些簡單動作時不那么得心應手。他們日常的吃飯、洗澡、就醫、出行等都需要被照護。而履行養老義務的主體——子女,在城市化背景下,很多在異地工作,加之兄妹少,很難面面俱到地兼顧工作和老人。照護老人這一巨大市場缺口給養老機器人帶來發展機遇,中國的養老市場可謂一片藍海。
面對洶涌而來的“銀發浪潮”,一些科技公司和科研人員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在養老領域,研發出一系列陪護機器人,提供移動輔助、衛生保潔、行動助力、安防保護等服務,解決老年人日常照料中遇到的問題。
同時,AI提高了老年人的獨立性和尊嚴感,正不斷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據俄羅斯衛星網報道,日本東京大學的學者與俄羅斯彼爾姆工科學院科研團隊,曾調查兩國70歲以上的老人對與機器人交流的態度。“受訪者稱,他們與機器人交流不會體會到負罪感,因為他們不想拖累兒孫,不想打擾他們的生活。因此,他們愿意讓機器人成為自己的助手。” 俄羅斯聯邦機器人技術中心國際聯絡事務經理葉連娜·謝列德基娜表示。
養老機器人應用場景多樣化
“智能養老”的概念,最早由英國生命信托基金會提出,旨在讓老年人在智能機器的幫助下,擺脫時間和地點的束縛,實現智能居家養老,過上高質量高享受的夕陽生活。
現在的智能養老的應用場景已然多元化,除去面向C端的居家場景外,還面向B端的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主要功能包括居家照護、智能定位、一鍵呼救、康復訓練,以及隨時和子女進行視頻語音通話等。
家庭陪護式機器人主要提供24小時日常照護和陪伴服務,幫老年人實現就地養老。如2018年,由華中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通信學院教授尤新革團隊研發的養老陪護機器人,可初步做到提醒老人吃藥、關門窗、關煤氣等管家服務,并通過與醫院等機構連接實現遠程診斷醫療等功能。
再如,2019年,愛爾蘭科學家設計的陪伴機器人,通過先進感官技術和臉部識別功能,實現智能地與人和環境互動,更靈活地理解對方語言并回答,照顧行動不便或有情感需求的老人。
在康復醫療場景,不少應用于康復產業的智能機器人,一定程度上可彌補當前我國康復醫護人員不足的短板。以多體位智能康復機器人系統為例,患者站在高大威猛的仿生設計外骨骼機器人當中,機器人模仿人正常行走時的步態過程帶動患者下肢運動,幫助患者行走功能的康復。
阿爾茨海默病(癡呆癥)是常見的老年疾病,俄羅斯一款聊天機器人,可幫助患者與喪失短期記憶作斗爭:通過實時對話向用戶詢問他們的生活問題,讓他們嘗試去記憶、思考和體驗情感,來幫助他們與喪失短期記憶作斗爭,并起到及時的預防和診斷作用。
綜合來看,不管是康復機器人,還是陪伴或養老類機器人,正在深度賦能醫療和日常生活領域。通過智能機器人的幫助,老年人不會喪失獨立性和尊嚴感,依然會覺得自己可以獨立做許多事情,還很“有用”。
未來已來,智慧養老不再遙遠
盡管服務機器人已具雛形,有較大發展空間,但機器人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技術集成度不夠,目前只能充當養老工具中的輔助設備。
杭州市社會福利中心2016年曾引進一批智能養老機器人,名叫“阿鐵”。它們的任務是陪老人聊天,提示準時吃藥,給老人的家人打視頻電話等等。曾有媒體報道安鐵的相關視頻:老人略帶口音地告訴阿鐵“我非常喜歡你!”,但“阿鐵”的回答卻是:“主人,請你說中國話。”
雖然,養老機器人也有出錯的時候,要實現成熟應用仍需時日。但是其智能性對保障老人健康以及緩解老人部分孤獨感的作用不容小覷。相信隨著智能化、多功能化、技術高度集成的養老服務機器人問世,未來的機器人會更大限度滿足人類的需求,人機交互體驗會越來越體察人類的情感。
可以預見,在未來超智能社會5.0,智慧醫療將改變舊有的養老場景,老年患者的一天從接收健康狀態通知信息開始:一大早就被叫到了醫生的虛擬診療室,系統結合個人健康記錄和遺傳信息,覺察到有發生其他疾病的風險。于是主治醫生要求進一步詳細檢查。而現在正服用的藥品無需到藥店購買,無人機將配送到家。如果忘記服藥,智能手機將按照用藥指南督促服藥。可以說,從看病到診斷到康復一條龍服務了。
2022-07-13 投資界發布了 《粉絲社區服務提供商「花果山傳媒」獲B站投資》的文章
2022-04-20 投資界發布了 《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又要投5家GP》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布了 《廣西兩支新基金成立,總規模40億》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布了 《石家莊擬設立20億元數字經濟子基金》的文章
2022-04-14 投資界發布了 《西安市創新投資基金首批子基金申報指南正式發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