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十月一黃金周,我們所能想象到的場景大都是這樣的:
高速上排著長龍,左手方便面,右手尿袋。
車站堪比春運現場。
旅游景區人山人海一日游,只能看前面大爺的頭。
可是今年的黃金周很魔幻,大家還沒被各大旅游景區的人潮刷屏,就被上萬人因為攜程崩了而“露宿街頭”的消息攻陷了微博。
微博話題#攜程崩了#閱讀量已過億,不少網友紛紛吐槽,攜程收了成千上萬人的錢,卻不提供服務。
就連很多國慶沒有出游的,也都表示不可原諒,要轉戰美團和飛豬。
要說系統崩潰,就連支付寶也不能幸免,為什么攜程卻一下子成了全民公敵呢?
1
攜程在手,想走不能走?
攜程成為全民公敵的最大原因是:一直在犯錯,卻從未改變!
國慶酒店預訂量自9月初便開始攀升,到10月1日至10月3日達到峰值。
攜程早就預測,國慶出游人數將達到8億,但是攜程算到了人多,卻沒有算到人多到會把自己玩崩。
從10月2日晚八點半左右,微博大量網友爆料稱,自己在攜程平臺預定支付的酒店訂單已經扣款,但訂單無法確認。
想聯系客服,發現人工客服排隊人數上萬,電話也根本打不進去。
在這天晚上,有人在酒店大堂一夜游。
有人露宿街頭。
有人很“幸運”找到了很貴的酒店住進去。
更慘的是有人因為訂房不利,引爆了隱藏的家庭問題,險些離婚。
在各自輾轉了這一晚的命運后,攜程在10月3日下午一點多宣布,Bug修好了,錢會退回來。
為了補償,還會發張特定補償預訂優惠券60元整。
盡管認錯態度很誠懇,但對不少游客還是造成了心理陰影。
而這早已不是攜程第一次崩潰,早在今年五月一的時候,攜程就出過同樣的bug。
也是用戶下單后錢收了,卻顯示訂單失效,找客服無人接聽,同樣的漏洞,竟然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里接連出現,難到攜程真的崩“上癮”了?
在之前,攜程因為被炮轟捆綁消費,招到全網黑。
2017年,演員韓雪曝光攜程捆綁銷售保險的問題,并提醒大家“攜程在手,看清楚再走”。
此后,攜程被曝捆綁銷售引起大量討伐之聲。
具體來說就是在攜程預訂機票、火車票等產品后,消費者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加入一些默認的費用,而這些產品卻并不是客戶的需要。
2018年2月,深圳市民王女士通過攜程預訂了價值48422元的突尼斯8日二人私人行。但由于朋友突發疾病,在下單不到20分鐘后,王女士就致電攜程希望取消訂單。
攜程客服以“機票已經出票”為由不予取消,并稱如果要取消,就要收取2人一共18524元機票費作為退票費。
今年3月份,有網友在微博爆料,他在攜程購買機票時,第一次下單時顯示價格為17548元。
當他準備去支付時,發現沒有選報銷憑證,于是退回去修改。再去支付時,卻顯示沒有票了,讓回去重新選擇,重新搜索時價格變成了18987元。
之后該網友下載航空公司的APP,發現同樣航班,不但有票,票價還只要16890元,比第一次攜程價格還便宜了不少。
面對大數據“殺熟”的質疑,攜程的程序員再次背鍋,表示二次支付無票是系統Bug。
這些曾經的黑料,就像一點點堆積的炸藥,只需一粒火星,便會引發爆炸。
2
沒有什么創傷
是攜程優惠券不能彌補的
攜程真的那么罪無可赦嗎?
這樣說顯然太片面了,因為攜程一直在努力改變,只是一直在跑偏。
1.道歉有用,要程序員干什么?
攜程誕生于20年前,一路順風順水,很快成為“老大”。
贏得價格戰后是收購戰,降服藝龍、去哪兒。在競爭對手消失后,攜程開啟了以利潤為中心的管理方式。
后來一系列的捆綁銷售、大數據殺熟等問題屢禁不止,而孫潔能做的,就是道歉,并重申“一切以消費者為核心”。
雖說是以用戶為中心,但卻忽略了用戶想要什么。
像這次黃金周系統崩潰,攜程給了特定補償優惠券,但也就給一個在攜程消費最多便宜60塊錢的機會,而且特定只能在十一期間使用。
網友紛紛吐槽沒有誠意。
在一次次的問題后,攜程本應該在現有的基礎上,強化技術創新,多搞搞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用這些東西來豐富產品和服務。
讓用戶發自內心的滿意攜程的服務,而不是只停留在甩鍋和道歉上,長此以往對企業的品牌、口碑無疑是巨大的傷害。
2.用戶為中心,只是說說而已?
攜程在APP一打開,給用戶的承諾是:“機酒保障”,“一諾千金”,“7??24小時專業服務”,“真實點評”。
現在看來,距離完成它的承諾,還有很遠的距離。
攜程能夠在用戶體驗上讓用戶可感知的,一個是酒店評價體系,二是個性化定制服務。
如今,天貓淘寶早已建立了賣家評價體系,Apple Store也有多個榜單和推薦。
攜程雖然號稱一億多真實點評,卻也因為與酒店有“魚水關系”只能一味遷就,評價的真實性也是嚴重兩極分化。
最近五星酒店衛生亂象多次被曝光,每年酒店預訂收入近100億,業務量超過2億間夜的攜程卻沒有給出用戶滿意的答卷。
攜程有自己的難處,但20年沒拿出有效的解決方案令人失望。
關于個性化服務,20年來,攜程積累了海量用戶信息,從身份證號、手機號、綁定的銀行卡,到每次出行、住宿的信息,比用戶本人的記憶更清晰、更全面。
攜程卻無法用這些信息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比如對每次來京都住東方君悅的客人,能否推薦相近位置、相同檔次的酒店,就別推薦如家、速8了。
從用戶的角度來講,如果攜程的服務跟不上,甚至陷阱重重,自然沒有理由再繼續選擇它。
3
沒有用戶思維,等于挖自己墻角
在他一家獨大的時候,很多用戶嘴里罵著,卻萬萬不敢卸載,但隨著各大平臺的興起,這樣的攜程,消費者還會買單嗎?
大家都說產品為王,品牌為王,而忽略了用戶口碑卻是太皇太后。
攜程最初建立的宗旨就是在旅客與酒店、民航間架起橋梁,為雙方提供高性價比的信息交流平臺。
由于當時填補了旅游服務的空白,攜程的服務受到市場熱烈歡迎,收入呈幾何級數增長。
但攜程現在的對手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市場排行老二的去哪兒了,而是一個個遠在自己之上的巨頭。
2015年,美團開始入住酒店等在線旅游代理業務。打過團購、外賣兩場硬戰的美團,干起攜程的業務得心應手,后發先至。
王興曾在烏鎮互聯網大會上說,“美團酒店已經成為全國酒店預定最大的平臺”。
阿里飛豬也不安分,其開放式的平臺運營模式,客觀上分流了客源。逍遙子張勇更曾放出豪言:飛豬要讓天下沒有難做的旅游生意。
攜程規模是大,但其規模卻沒法成為它的護城河。
在線旅游門檻較低,其他人說進就進了,就算不能全面超越,在細分市場還是能和攜程干一架的,比如愛彼迎、小豬。
在海外,名為Airbnb的“真·共享經濟”產品目前以310億美元的估值稱霸了房屋的短租市場。
相比之下,攜程顯得極不愛惜羽毛,以得罪消費者而換取來的規模優勢,在口碑效應面前,一戳就破。
結語:
市場競爭一向是圍繞著殘酷的“優勝劣汰”展開,雖然攜程是老牌巨頭,但面對日益激烈的商業競爭,必須保持高度警惕。
而像美團這樣的后來者,最擅長做口碑營銷,加上在千團大戰、外賣大戰錘煉出來的流量、大數據、高頻業務,就很可怕了。
攜程在它面前,就像跟不上時代的傳統企業。
在外來者的沖擊、技術升級、用戶的倒戈等重重危機之下,攜程必須要“刮骨療傷”才能拯救自己。
系統崩潰還能用優惠券來挽回,如果有一天,被用戶拋棄,該拿什么挽回呢?
2022-07-13 投資界發布了 《粉絲社區服務提供商「花果山傳媒」獲B站投資》的文章
2022-04-20 投資界發布了 《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又要投5家GP》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布了 《廣西兩支新基金成立,總規模40億》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布了 《石家莊擬設立20億元數字經濟子基金》的文章
2022-04-14 投資界發布了 《西安市創新投資基金首批子基金申報指南正式發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