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節被相親”,正成為“大齡”青年真實的寫照。
朱瑩今年29歲,在北京一家互聯網公司負責品牌,月薪近2W。這次國慶長假,她回到了老家——一個中部的五線小城。短短五天時間,她已經接受了三波相親——一次電話相親,一次親戚介紹的相親,還有一次同學介紹的相親。
“6號還有兩場,都是家里提前安排好的。”朱瑩在家族里被視為“大齡女青年”,同齡的表哥表姐,孩子都上幼兒園了。北漂這些年,她承受過無休止的加班出差,卻扛不住老家的相親,“尷尬,壓力很大,剛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想逃”。
朱瑩的經歷并非個例。近年來,國慶黃金周正漸漸變成了相親周?!皣鴳c假期第二天,我已經經歷了兩波相親?!币晃慌W友在微博吐槽,底下是“同病相憐”的網友評論:“我,一天三場,服氣了”。
國慶相親眾生相:
90后,一周5場,不敢回家
“不在相親中,就在去相親的路上”,構成了一些大齡青年的七天假期。
“我有一個姐姐,今年30歲,這個年紀其實真的不算大齡,但在家人的眼里,她就是剩女,但凡她回家,就會遭到七大姑大姨的集體圍攻?!睕]想到,轉眼間90后就要成為相親大軍的主力了。
為什么要相親?這是年輕人與父母互相都說服不了對方的問題?!懊魈煜嘤H,肯定沒有后續的,但是我姑姑說了好久了,就見一面吧。搞不懂為什么一定要結婚生子,又不是多好的基因,也沒有皇位要繼承。”一位微博網友聊以自慰。?
有相親的地方必有戰火?!敖裉炀秃臀覌寢岄_戰了。吵了一架,現在冷戰。不是對婚姻絕望,而是相信更好的會在合適的時候來?!蹦乃?,希望這位女網友早日找到屬于自己的“更好的”。
還有比相親更“悲傷”的故事。“2019年10月4日,我結束了短暫但卻十分難熬的國慶假期生活。與此同時,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吃飯相親的日子也終于告一段落。毫無懸念,相親失敗。有句話說得沒錯:相親時,越是互相看不上眼,飯就吃得越多。這三天假期生活,雖然累得夠嗆,但我卻胖了四五斤。”一位網友分享。
當然,也有心態好的網友將相親看作一項社交活動,“就當作認識一個新朋友,吃個飯,互相聊聊自己的經歷,合得來就走下去,合不來就拜拜”。
還有人,從多次的相親失敗經歷中悟出了一個道理:相親的就是相條件,一絲問題都是主要矛盾,自己找的對象什么都不是大問題。感覺現在就是打游戲,打到通關,我就是大Boss!
這是一幅當代年輕人的相親眾生相,其中夾雜著數不清的尷尬、壓力與無奈。1990年出生的岳梅,目前在深圳一家互聯網公司擔任市場總監,雖然老家距離深圳只有兩個小時的車程,但假期她沒有回家,“準確說,是不敢回家,家里催得太緊了”。
于是,各類奇葩的服務誕生了——代相親服務。一些人被家長安排相親,不愿意去又不好意思拒絕,于是選擇在網上找代相親服務。代相親服務可提供人設和形象定制,一次 600 元,服務時間約 2 小時。
據媒體報道,一些淘寶店鋪長期提供這種代相親、代約會服務。十一期間,店鋪咨詢的人數明顯上漲。這些顧客基本上一個假期被家里安排了3、 4 個相親。更夸張的甚至從1號到 5號每天都被安排了相親。
相親鄙視鏈:
年薪170萬的阿里P8征婚被噴
國慶前夕,一條“征婚啟事”火遍了互聯網圈。
一位1986年出生的阿里P8程序員,自稱年薪170萬,在網上公開了自己的征婚條件,引發了極大的爭議。梳理其征婚內容,可以簡單概括如下:
自身情況:
1、86年出生,皖北人士,身高170cm(后本人承認有水分,稱不低于168cm),畢業于高等學府,學歷碩士以上。
2、阿里P8程序員,年薪170萬,北京戶口,有房有車。
3、父母家人各有很好的生活,沒有負擔,無需擔憂。
4、愿為符合標準的女孩花200萬購置一套雙方共有房產供女方父母居住。
擇偶標準:
1、90后南方女孩,江浙為主,身高162以上,本科至少211。
2、月收入1萬以上,身材外貌俱佳會打扮,性格溫柔賢惠、知書達理。
3、無家庭負擔,最好是獨生女。
4、女方要對家庭投入更多,不排斥生2個孩子。
就是這樣的一則征婚內容,引發了網友們激烈的討論。和以往的征婚帖一樣,總有人嫌棄男方要求太高——“不要以為年薪170萬就能讓一個女孩子為你當保姆生孩子,兩個人一起生活,磨的是三觀”,也總有人反駁,以人家的自身條件,有這樣的要求也不算過分——“這是目前社會上的top5%,是財富、眼界、學識、閱歷的代表”。
一位媒體人的觀點頗有意思:但凡是征婚帖,總會給人以冒犯感,“不要說是阿里P8年薪170萬了,就算是馬云本尊披掛上陣,只要他敢一二三四五把條件通通列出來,身高多少要做家務生幾個娃,一樣會在網上被嘲被罵?!?/p>
年薪170W,阿里員工,這些條件看起來不錯,但在“相親鄙視鏈”中并不是最吃香的,甚至有人開始分析,“為什么年薪170萬的阿里P8,在相親市場干不過年薪20萬的體制內?”
為了脫單,你愿意花多少錢?
單身,漸漸成為一個龐大的群體。不久前,民政部發布的《2018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中國有超過2億單身成年人,其中有超過7700萬獨居成年人。
與此同時,2018年全年我國結婚率為7.3‰,比上年降低0.4個千分點,創下了11年以來的新低。
單身人群撐起了一眾婚戀APP。相關報告稱,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婚戀交友類APP的活躍用戶規模已超過2000萬人,且用戶整體年齡主要分布于25-35歲。
雖然愛情還沒著落,但你的錢包被人盯上了。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網絡婚戀交友行業市場營收為49.9億元,預計到2021年網絡婚戀市場將保持穩定增長總營收超70億。
企查查顯示,以“婚戀”為標簽的企業共8763家。據不完全統計,在國內婚戀市場上,目前已有數家婚戀交友類網站或手機應用項目獲得融資,包括百合網、珍愛網、有緣網等。
這是一個大多的市場?業內流行一個計算公式,可以一窺這個市場規模:2億(單身人口)×10%(付費意愿)×1200元(會員年費)=240億元。正如有人調侃,緣分有時候也是用錢砸出來的。
(文中受訪者為化名)
2022-07-13 投資界發布了 《粉絲社區服務提供商「花果山傳媒」獲B站投資》的文章
2022-04-20 投資界發布了 《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又要投5家GP》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布了 《廣西兩支新基金成立,總規模40億》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布了 《石家莊擬設立20億元數字經濟子基金》的文章
2022-04-14 投資界發布了 《西安市創新投資基金首批子基金申報指南正式發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