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洪偉決定去西藏。
他為此做了精心設計:從重慶出發,騎一輛自行車,沿途路過康定、新都橋、毛婭大草原、怒江七十二拐、然烏湖,最終抵達西藏。路途一共 2600 公里,這是他的成人禮。他 21 歲,在重慶一間大學讀書,不久后將畢業,成為一個社會人。在人生轉換的時刻,他把西藏視作心靈的支點。
像處在這個年紀的許多人一樣,通往支點的路上,他遇到了難題:缺錢。
他做過兼職,攢過一些錢,不怎么多;也不忍心向父母伸手。他在分期樂商城上用分期消費購買了一輛喜德盛自行車,899 元,分 12 個月還清。他對未來表示樂觀:" 錢可以之后每月做兼職還,但西藏夢等不了。"
像廖洪偉這樣的年輕人還有很多。他們也許不會去西藏,但可能會為了給寵物貓買戴森吸塵器分期、為了新款 分期、為了偶像的演唱會分期。
這屆年輕人未曾經歷過上一代人的貧乏之苦,站在媽媽爸爸的肩膀上,直接邁向了小康,對于未來有著更加充足的信心。
現在,他們已然長大,并逐漸成為消費的重要推力。代際更替下,新的消費需求和方式正在劇烈變化。
1、鉆研型消費
23 歲的趙文博把自己稱為 " 八坑少女 ":JK、Lolita、漢服、cosplay、漢元素、模型 …… 這些她入過的坑,都是 95 后中流行的圈子文化。
最近,她又進了一個新坑:盲盒。這是一種無標注式的玩偶手辦禮盒,它最近流行開來,激發起了許多人的收集癖。單個盲盒看起來并不貴,單品價格往往不超過百元,但對于收集癖玩家來說,要集齊全部稀有款,價格不菲。
在她看來,這是一筆 " 穩賺不賠 " 的支出:"50 多塊錢買一個公仔,有概率出稀有款,稀有款單個價格會翻倍回本,有重復款可以和圈子里的小伙伴交換。"
像趙文博一樣的年輕人不在少數。一份來自 ChinaJoy 的數據顯示,95 后年輕人最燒錢的五大愛好分別是:手辦、潮鞋、電競、攝影和 cosplay。消費對他們來說,不單是生存層面的基本需求,追求生活品質、追求與眾不同、追求精神層面的愉悅滿足變得越來越重要。
給了他們消費信息,也給了他們省錢信息。年輕一代在為了盲盒、潮鞋、電子產品等個性化消費出血的同時,也在捂緊口袋精打細算。
95 后為代表的年輕人就曾經把 " 心疼 8 塊錢的郵費、15 塊錢的會員 " 推上過熱搜," 鉆研型消費 " 是他們身上鮮明的標簽。
剛畢業的露杉向投中網分享了她的 " 寶藏鏈接 ",鏈接涉及 B 站、小紅書、淘寶、微博、分期樂眾多平臺,內容多為:" 今晚 0 點開槍!!!"、"ysl 平價替代!!"、" 速度速度速度 " 等各種優惠券。
數位 95 后告訴投中網,對于季拋類日用品,他們通常都優先買便宜的,甚至會買快到保質期的 " 臨期 " 零食。一邊 " 摳門 " 的同時,他們也會花錢、甚至借錢為喜歡的偶像打榜,吃好多天泡面只為買一件心儀的漢服、來一次出國的旅行。第一財經發布的數據顯示,34% 的 95 后在購買服裝時至少瀏覽 4 家線上線下銷售點;當購買美容健康產品時,這一比例增加至 48%。
省吃儉用和勇于消費,在他們身上,似乎并不矛盾。對于滿足基本物質訴求的消費,他們非常注重性價比;對于高情感附加值的消費、更張揚個性的商品,更加舍得花錢。
2、" 錢換了另一種方式陪伴你 "
甄妮和振宇是一對生活在東北縣城的小情侶,男孩在小學教體育,女孩在幼兒園做幼師,每人的月收入有 2000 多。他們不愛轟轟烈烈,安于享受平淡滋潤的小生活。
振宇是居家能手,從家里的空調到女朋友的手機、卡姿蘭口紅等,他都會在網上找實惠好貨。他說:" 錢攢著就只是攢著,你需要的東西就要去買呀,只不過錢這個東西換成了另一種方式去陪伴你。但是一切都要在可承受范圍內。"
這被認為是一種理財意識的轉變:分期消費也不僅僅等同于花錢。
中國新 研究院聯合支付寶發布首份《90 后攢錢報告》也顯示,90% 的 90 后使用花唄類提前消費的產品,是因為希望 " 省錢 " 和 " 占便宜 "。同時,他們財商意識萌芽得更早,90 后首次開始理財的年紀平均是 23 歲,絕大部分人會在上學至畢業后的兩年內就接觸理財,比父輩平均早了整整十年。
" 手機十二期免息,為什么要一次性付清呢?有這個錢可以放到理財產品里錢生錢啊。" 智鵬告訴記者。作為線上分期最早的用戶之一,他對買這么貴的東西還不用分期免息的人表示很不理解。
除了圖實惠和享受生活,源于不安感的自我 也是另一主流的分期訴求。
南方都市報在《95 后消費分期用戶成長性調查報告》顯示,通過分期支付,消費者可以把自己的部分未來收入變成今天可以花的錢,合理安排未來資金,被認為是一種精明的消費方式。同時,大部分用戶分期行為體現出自主性、自發性,不僅僅是因為無法支付訂單而不得不分期。在被問到分期消費的用途時,絕大多數人選擇了用于提升生活品質和為未來投資,體現出消費升級的特征。
趙文博不僅是二次元少女,還是職場里的 " 拼命三娘 "。工作才兩三年,她就在擔心 96 年的自己被 00 后拍在沙灘上。她看中了一個 UI 設計課程,想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可 2 萬多的學費讓她犯了難。
趙文博考慮過給家里借,但心疼工薪階層的父母,原本想要去敲媽媽房門的手放下了,還是選擇了靠自己,她在分期樂上申請一筆 24 期的分期,每個月還 416 元。
不只是趙文博,95 后對知識付費的熱情普遍很高。企鵝智酷聯合 QQ 空間發布的報告顯示,30%的 95 后都會購買和興趣愛好相關的學習培訓,如知識付費、興趣班、分享課等。2018 年的天貓雙 11 數據也顯示,用花唄購買教育類產品和服務的金額上漲了 87%,其中選擇分期付款的人數增長了 2.4 倍。分期樂今年 1 月的知識付費商品銷量環比去年 12 月增長 34%,成為當時的熱門分期年貨,購買主力軍就是 95 后。
"18 歲之前你沒有工作能力,但 18 歲之后,你要去滿足你個人情感或者物質需求的時候,盡量還是不要依靠父母。" 趙文博把這樣的分期消費視為一種自我投資,她說:" 我是在花錢買時間買經驗。用這個錢,我就可以把別人的工作經驗、學習能力轉化我自己的。"
財商思維的轉變和財商素質的提高,有助于這一代年輕人變得更加獨立和自律。上述南都調研表明,在過去三年中,有八成以上的分期消費受訪者表示收入有所上漲。其中,43.06% 的人過去三年收入上漲了 20% 或以上。相比于不使用分期的受訪者,分期消費受訪者的收入上漲幅度明顯更大一些。
3、萬億級市場,巨頭齊聚
波士頓咨詢發布的《中國消費趨勢報告》指出:到 2020 年,中國的消費市場將擴大一半,達到 6.5 萬億美元的規模,而增量中的 65% 都將由 80 后、90 后以及 00 后帶來。中國人民銀行 2017 年的一則數據表明,90 后消費金額的增速同比增長 73.2%,遠高于 80 后的 49.5%,是 70 后 37.2% 的近兩倍。新的消費習慣已成為經濟增長的發動機,這屆年輕人就是站在發動機操縱臺上的人。
吳毅就正在試圖理解這屆年輕人。
他是樂信公司的總裁,樂信是一家 公司,旗下擁有國內第一家線上分期商城分期樂。吳毅是一位 70 后漫畫迷,他是《火影忍者》與《海賊王》的忠實讀者,無論多忙——先前領導 支付團隊設計出微信紅包,之后加入樂信擔任集團總裁——他始終保持著自己的小愛好。然而,這兩年,他驚訝地發現,在他熟悉的動漫領域,他的認知被 95 后刷新了。
" 這里面有很多不一樣的小圈子,小主題,像 cosplay、手辦,可能根本跟漫畫動畫都沒有關系的,統稱為二次元。這里面很多小圈子我都沒聽過,我想知道這些對小圈子話題的強烈喜好,是怎么產生的。"
面對年輕人,吳毅選擇 " 虛心求教 ":" 我仍然要去學習,學習他們的想法。" 他現在經常和年輕人們聊天,即使是中午吃盒飯,也不忘刷刷抖音、玩玩王者榮耀。
長期的 " 潛伏 ",收獲了新的發現。吳毅告訴投中網:" 年輕人的個性化之一體現在不再盲目地追逐潮流,而是有自己的小圈子,追求大家都沒有只有我有的東西。"
吳毅的意思是,在消費的宏觀敘事之下,更加細微的圈層文化正在形成,構成了新的 關系。
發生在今年電競圈的一個故事,恰可說明這種圈層文化的火爆。今年上海舉辦的 DotA 比賽 Ti 9,獎金眾籌到 3000 多萬美元,創造了全球電競項目獎金記錄,總決賽上的門票從 999 元炒到 8000 多元。很多年輕人省吃儉用,就是為了和 DotA 戰友在線下為中國戰隊加油。
這是他們對抗孤獨的方式。他們之中很多人都在典型的獨生子女家庭環境下長大。作為 " 互聯網原住民 " 的他們,沒有兄弟姐妹,甚至沒有表親的年輕一代,散落在不同的圈層,只能依靠網絡連接起彼此。花錢彰顯個性也是為了 " 入圈 ",漢服圈、cosplay 圈、手辦圈 ... 他們以此找到同類,獲得歸屬感。
國金證券研究所針對 的一項調研表明:95 后被訪者中有 87% 的人認為網上交友最重要的是陪伴;吃雞、王者榮耀、第五人格等游戲中,和相熟的人一起玩是粘住用戶的重要原因,95 后被訪者中有 88.5% 的人認為游戲最重要的是 " 互黑 "。
這一年輕群體構建起了越發龐大的消費市場。中國人民銀行 2017 年發布的數據顯示,90 后短期消費貸款的規模超過 3 萬億,占比超過三分之一,并在不斷崛起。
機遇面前,傳統金融機構卻應對吃力,沒有大數據和技術的加持,面對沒有征信記錄又只想借小錢的年輕人,存在成本高、風控難的問題。有流量、有技術、又愿意賺 " 辛苦錢 " 的大批 公司順勢而入,互聯網巨頭也悉數入場。
2013 年 10 月,分期樂商城上線。2014 年 2 月,京東白條上線。一年之后,八家互聯網巨頭登陸戰場。2015 年 4 月,螞蟻花唄上線,百度旗下消費金融產品有錢花上線。一個月后,蘇寧推出了任性付、小米金融 APP 上架各大應用商店、騰訊微粒貸上線、360 金融前身 360 金服成立。2015 年,網易成立小貸公司,去哪兒旅游分期產品上線。
目前,有實力的互聯網公司已全部抵達消費金融的戰場。吸引各大巨頭的,自然是這條快車道上誘人的增速。
《消費金融產業發展白皮書》中提到,2107 年底我國消費信貸市場規模超過 26 萬億,預計 2018 年底將達到 31.4 萬億。美國總體消費信貸占 GDP 的比重將近 20%,而中國只有 7% 左右。其中,中國的消費信貸仍然由 銀行所把控,占比達到 87% (美國商業銀行占消費信貸的比重為 40.7%),互聯網消費金融平臺只有 5.5%。
4、最幸運的一代?
這群一起 " 互黑 " 的年輕人,沒經歷過上一代人的匱乏。他們的父輩是享受中國改革開放紅利最為徹底的人群。歐洲中央銀行研究顯示,我國居民消費受財富增長顯著拉動,不僅包括儲蓄形式積累的財富,也包括房產價值提升帶來的財富積累。
經過祖輩父輩的積累,95 后無疑是相對最富足的一代。很多年輕人不用經歷艱苦的從零到一,就能過上體面的生活,無需為生存煩擾,因而也有了充足的閑暇去消費,也有了充足的信心去預支未來。
他們成了經濟學家陳志武口中 " 最幸運的一代 "。
" 人的一生中,最缺錢的時候就是年輕的時候,但這時候人力資本投資的必要性最高(讀書上學、積累經驗等),消費欲望也最強,最需要花錢;而年老之后,雖然積累了一輩子財富,收入也最高,但是消費需要最低,消費能力和欲望都下降了,花錢的邊際效用當然也遞減。要按照自己‘一輩子的收入’來優化自己人生不同階段的消費,而不是只按照現在的收入來安排消費和投資。"
陳志武認為,金融的意義不僅是幫助華爾街賺錢,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讓更多人,尤其是窮人和年輕人得到解放,獲得更多的自由。所謂金融市場和金融產品,就是幫助你把 " 現在的需求 " 和 " 未來的錢 " 之間的矛盾調和好,讓你能跨期搬移收入,更好地實現資源的跨期配置。
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分期消費景觀。大批原本沒有征信記錄、辦不到信用卡的年輕人有了花唄、分期樂、白條等眾多金融產品。于是,大到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小到一張電影票,人們動動手指,就能擁有以往不可企及的消費金融便利。
新鮮景觀總會招來批評。和任何一個飛速發展的行業一樣,面向年輕人的消費金融也存在兩種聲音。一種聲音認為,普惠金融有利于年輕人進行資源配置、提升生活品質和自我投資;另一種聲音認為,這使得年輕人的物欲膨脹,鼓勵他們過度消費。
央行前行長周小川認為:" 借助于新金融科技,使得消費信貸發展非常快,甚至有一些是過分誘導年輕一代提前消費、借貸消費。這個不僅是一種經濟現象、金融現象,同時也是一種文化現象,是一種人口現象,這個可能會帶來重要的影響。"
如何消化這種影響,讓這種影響趨于良性?吳毅說要 " 平衡 "。
" 我們不提倡過度消費,每個人都有自己合理的消費區間,如果超過了,給公司帶來的問題也是壓力。所以對我們來說很簡單,在額度上做控制、在多頭借貸上做控制、在產品流程里做提醒教育 .…… 讓消費盡可能控制在合理的區間內。"
這是一個漫長和復雜的博弈過程,也是今日消費社會的一個正在發生的經濟學課題。但對于年輕人來說,一切并沒有那么復雜。
" 如果在某個階段能去買一個好東西,就可以享受一個好的時刻。年輕人在消費上,比我們這代人更加有信心。" 吳毅說。
來源:投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