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犀牛娛樂,作者 | 肉狗,編輯|樸芳
“我想特別跟任素汐講一句話,我覺得,好演員的春天到了。”2018年9月8日,《我就是演員》第一期節目里,徐崢對任素汐說出了這句全場鼓掌的話。
但徐崢真的錯了,大S自嘲沒戲拍只能演媽媽、《誅仙》蟬聯周票房冠軍并實現票房破4億、彭昱暢在《小小的愿望》上映前一天出來道歉……冰未消融,又何來春色已至?所以,時至今日大眾依舊在問:好演員的春天還有多久才能來?
期盼春的渴望,給了演技類綜藝肥沃的自育土壤,也讓資本又嗅到了利的味道,而《我就是演員》兩季的接連成功則給了躍躍欲試的資本們一針定心劑。
于是乎,2018衛視和視頻的平臺秋季招商會上,演技類綜藝成了最嚴重的“車禍區”之一,優愛騰浙湖都準備了一出好戲。
近日,隨著新一輪衛視秋招會的啟動以及Q4這個年終沖刺季度的到來,一場五家斗法“演技”的大戲被拉開了帷幕。
只是,戲還沒入高潮,卻又有人說,好演員的春天來了。
導師陣容,絕對是五家斗法的頭戲。
明確沙溢擔任節目主持人后,騰訊《演員請就位》又于9月末在自家官微高調公布陳凱歌、李少紅、趙薇、郭敬明四位導演導師,并火速上線了四段“導演就位篇”片花,由片花內容引發的微博話題#沙溢把郭敬明演哭##趙薇夸沙溢演戲有質感#接連登上微博熱搜,為節目創造了一波不小的播前熱度,也進一步吊起了觀眾的觀看欲望和熱情。
《演員請就位》忙著借導師帶高開播熱度,今年頻頻和騰訊“正面剛”的優酷,則忙著暗戳戳的和騰訊較勁。先是在《演員請就位》四位導師官宣當天,公布了于正“寫在前面的話”和開錄片花,又在《演員請就位》“導演就位篇”片花上線期間放出了自家的首批學員陣容,并開啟了“青年演員助力榜”助力通道。
雖然對比《演員請就位》,優酷《演技派》四位導師于正、吳鎮宇、張靜初、張頌文的整體星光度稍顯遜色,大眾對張頌文更是較為陌生,但憑借“于正出品”這個顯眼的大標簽,以及趙天宇、朱元冰、謝彬彬、趙露思等人氣偶像云集的學員陣容,《演技派》還是做到了未播先火。
值得一提的是,從早前網上爆出的《演員請就位》參加演員完整名單看,《演員請就位》并不遜色于《演技派》,歐豪、炎亞綸、于朦朧、張天愛等皆在名單中。
愛奇藝《演員的品格2》、浙江衛視《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角》目前都未正式官宣導師和錄制嘉賓陣容,但《演員的品格2》豆瓣演職員介紹部分已經打出了何炅、沈騰、陳可辛的名字,與各大影視博主爆出的明星嘉賓陣容吻合。
和上述四檔節目不同,湖南衛視《閃耀的路人甲》并不屬于純粹的演技類綜藝,節目沒有競演選拔,也沒有導師培訓,而是要嘉賓在特定場所和人群中,尋找出展現完美演技的群眾演員。簡單來說,具備完美演技的群眾演員只是節目的一個重要元素,“燒腦推理”才是核心和主線。
拋開《閃耀的路人甲》,就已經釋出的信息看,優愛騰在節目模式打造和好演員的標準樹立上都對“職場”極其偏愛。
依據豆瓣節目介紹,《演員的品格2》將打造“演員的職場”,讓何炅以全新的“演職招募人”身份,與演藝界超一線演員組成的職業導師團、頂尖表演老師及行業專家組成的最強專業團,對48位來自各大經紀公司且具有成熟作品的年輕演員進行培訓選拔,進而全方位展現年輕演員職業生態,為演藝圈職場輸送頂尖新人演員。
定位為“首檔年輕演員片場生存真人秀”的《演技派》,則將片場、職場、戰場三重概念融為一體去強化實戰,通過學員多次參加體驗式演技課程、開展真實試鏡爭奪主角席位的過程,讓觀眾切實感受到真實的演員之苦、演員之難、演員之專,看到真正的“演技派”。
不同于前兩檔節目,號稱“國內首檔導演選角真人秀”的《演員請就位》,“職場”元素展露相對內斂,節目以導演作為觀察跟隨的主角,在用他們的視角去透視影視行業生產運作流程的過程中,對“導演與演員的關系”、“導演選角標準”等行業領域話題進行揭秘探討。
至于這三檔節目齊齊瞄準“職場”的根本原因,無非就是想借“職場”渲染演員在片場、行業里的生存對抗,再配合演員間的演技對抗,進一步提高節目的可看性、戲劇性和話題性。
這一點,在《演技派》《演員請就位》的導師陣容上同樣有明顯體現。郭敬明和于正都是圈內出名的“話題制造機”且自帶熱搜體質,不僅如此,兩檔節目的四位導師的個人風格和性格也差異明顯,錄制過程中免不了要在如何拍、如何選擇演員等問題上出現分歧。
同樣的,《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角》對賽制和演員進行升級,讓8位超一線演員搭配8位流量新生代演員學徒,并采用雙重評分機制,目的也在加強節目的對抗性和沖突性。
問題是,星光熠熠的導師和錄制演員陣容,愈加激烈的競爭氛圍營造以及演員甚至整個影視行業的生存揭露,真的能消融寒冰,帶來盎然春色嗎?
有人說,這些演技類綜藝表面是要為“演員”這個職業正名,為好演員謀取更多可能,內里卻是在消費表演,消費好演員。
不假,《我就是演員》《聲臨其境》前兩季的公正性的確有待商榷,《我就是演員》也確實通過剪輯等手段過分放大了沖突,以博取話題流量,并導致節目第二季播出期間,熱搜上關于《我就是演員》的討論更多集中在“臺下戲”,諸如老演員欺負新演員、演員公開搶戲給自己加詞等。
但換一個角度看,這種靠制造強沖突和對抗迎合消費需求的方式,又何嘗不是一種無奈。有實力沒有流量是不少好演員的悲哀,好看卻沒有關注度則是一檔好節目的不幸,而一檔節目想要自己立意和傳遞的價值被大眾接受,讓大眾樂意看是基礎也是關鍵。
只能說,如何保有理性,如何最大程度維持節目的公平公正,如何在確保行業價值回歸的基礎上增強節目的可看性,還是演技類綜藝亟須思考和解決的難題。
有人說,演技類綜藝沒能幫好演員真正實現“角色躍層”,即便有借節目走紅的也拿不到幾個一番,拿到一番的項目也并不優質,部分人甚至在走紅后因高關注度惹了一身騷。
這個問題也確實存在,可根不在節目,而在當下這個久“病”未愈的影視行業。
它的“病”里有對流量和IP難以自拔的依賴、對熱度和收視的狂熱追逐、對中年演員尤其是女演員的漠視冷待、對影視創作規律和“內容至上”的踐踏等等,行業雖在逐漸回歸冷靜,可這“病”想徹底醫治絕非一日之功,具體需要多長時間也沒有誰能說得清。
可大家清楚的是,“好演員的春天”不是一兩檔節目能帶來的,五六檔也很難,不過都是抱著對春的渴望在努力,在期盼罷了。
所以,即便努力的方向、方式出了錯,也別著急一棒子打死,最起碼,它們的出現確實讓演技更被關注,讓部分好演員獲得了觀眾和市場的垂青,盡管時間并不長,但確實帶進了一絲絲春的溫暖。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