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日媒:中國鄉(xiāng)村大變樣 “懸崖村”正鋪設5G網絡)
近日,日媒記者走訪了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的阿土列爾村,關注到中國政府在脫貧攻堅上取得的成就。
據日本《朝日新聞》9月25日報道,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的阿土列爾村俗稱“懸崖村”,由于自然環(huán)境嚴酷和交通不便,這里曾是中國最貧窮的地區(qū)之一。
而如今,當地陡峭的絕壁上已經建成了由鋼管焊接而成的鋼梯,宛如一道天梯。在花了近3個小時的時間、登上2556級階梯后,記者來到了海拔1600米的山頂上的一座小村莊。
在一間被玉米地圍繞的土坯房前,一位身著彝族服裝的女子以云霞間若隱若現(xiàn)的山峰為背景,對著智能手機邊揮手邊說“你好”。
她叫吉黑伍洛,今年22歲。“我正在直播村里人的生活,粉絲越來越多了,希望能靠這個掙點錢。”吉黑伍洛與23歲的丈夫和1歲的女兒生活在一起,在種植橄欖、花椒等作物賣錢之外,還想利用空余時間增加收入,于是用起了手機APP進行網絡直播。
報道稱,懸崖村里實現(xiàn)了4G網絡全覆蓋,而且信號極佳。吉黑伍洛用在直播中收到的粉絲贈送的禮物兌換現(xiàn)金。在開始直播洗衣做飯這些家務活兒沒多久后,她就擁有了大約300個粉絲,現(xiàn)在每天能收到價值幾十元人民幣的禮物。
她說:“在網絡世界中,深山里的懸崖村本身就是品牌,這已經成了我們的優(yōu)勢。”
報道稱,村里正在進行5G網絡的鋪設。開通后就可以和城里的醫(yī)院聯(lián)通,開展遠程醫(yī)療,并且已經預訂開展無人機運送藥品和食品的服務。
懸崖村與山腳的垂直距離有1000多米。過去,村民只能通過用繩索和藤條編成的梯子上下懸崖,前往山腳的學校或是商店。
作為扶貧工程,政府為鋼梯的建設投入了100萬元。鋼梯完工后,村里開始有了游客,越來越多的村民還開起了專門接待游客的小餐館和小賣部。
報道稱,1949年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約九成人口都是農民。解決農村的貧困問題一直備受重視。
報道指出,政府應對貧困問題的措施也是多管齊下:義務教育、免除基本醫(yī)療費用、住房補貼、增加就業(yè)機會等。國家和省級的扶貧支出逐年增加,2018年合計達到4770億元。
中國政府承諾,到2020年消除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報道稱,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一個重點政策就是“集體搬遷”。
在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首府銀川市就有著一些被稱為“移民村”的地方。在距離市中心大約30分鐘車程的移民安置區(qū),整齊排列著全新的白色建筑,一派田園風光。2017年以來,有1300人從330公里以外的深山整體搬遷到此。新房子里電氣、自來水一應俱全,由當地政府承建,移民家庭每人只需繳納3000元建房自籌款。
一名63歲的受訪者告訴記者:“在我們以前居住的村子,想喝水要去幾公里以外的水源地,雖然離開家鄉(xiāng)有點傷感,但是什么也比不上城市生活帶來的便利。”
報道稱,中國政府計劃在2020年到來前,完成1000萬人的集體搬遷。
報道稱,政府還在下大力氣發(fā)展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yè)。政府還在推進農業(yè)土地的集約化和農業(yè)經營的現(xiàn)代化,喊出了“讓農業(yè)強起來,讓農村美起來,讓農民富起來”的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