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界面教育
記者 |?柳書琪
編輯 |?江敏
八月下旬,東北地區春季種植的玉米進入收獲期。在一人多高的“玉米森林”中,一位黑色T恤疊穿白色襯衫、略微發福的中年男子正撥開玉米桿子,朝鏡頭走來。
“大家好,我是快手課程的農業老師。”許明喜歡這種略帶設計感的出場方式。?
四年前初玩快手時,許明只在空暇時間看看老鐵們的段子和生活瑣碎。四年后,他會把寫著板書的白板放在玉米地里,向老鐵們傳授“農產品領域如何拍攝制作”的知識。?
許明并不是少數派。在以娛樂短視頻起家的快手平臺上,分享經驗的視頻內容增多,經常占據熱搜位置。快手官方還順勢在2018年6月開辟新業務快手課堂,鼓勵有專長的用戶開設付費課程,進行專業化教學。
總與喊麥、吃播、“老鐵雙擊666”等土味風潮相連的快手,在下沉市場發掘出“小鎮青年”獨特的教育需求。
小鎮青年學習熱
許明看不慣對快手的吐槽:“我是東北人,誰說咱快手土我就想跟他打架。”他來自遼寧阜新,在教學視頻里也常顯露出東北式直爽與虎氣。
在快手走紅之前,許明已是一名農業技術講師,常在線下為經銷商講課,在當地積累不少人氣。四年前初玩快手時,這款APP對他而言不過是一味生活調劑品。但漸漸地,越來越多農民通過同城功能找到他,咨詢玉米、花生等作物的種植技術的知識。
“既然這么多人感興趣,為什么不開個直播課呢?”此后,他開始每晚8點的直播間里教授玉米選種、防治病蟲害和其他農創方面的知識。
在許明看來,快手為小鎮青年們提供難得的學習機會。
據九宜城研策中心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小鎮青年數量為2.27億,是一、二線城市青年的3.3倍。
與“不愛學習”的刻板形象相反,小鎮青年也有旺盛的學習熱情。
據快手《2019小鎮青年報告》顯示,由于可支配時間多,小鎮青年觀看學習型視頻的占比是城市青年的8倍。
據快手的官方數據,在該平臺2億的日活用戶中,約1.4億人來自非一、二線城市,占比70%,全部用戶中,年齡在30歲以下的年輕人也達到了70%。這也是為何快手開辟課堂專區后,“接地氣”的課程內容會頗有市場。快手課堂運營總監李卓分析稱,小鎮青年生活范圍有限,所處地域教育資源稀缺,其學習需求很難被滿足,農業與職教課程填補了這一空缺。
農業能手們看到“為人師”的機會,借此制作了一批付費課程。它們客單價低廉,往往在百元以下,有的甚至低至10元。據快手官方提供的數據,有約1萬名老師在快手課堂上開課,付費人次約六百萬。?
效果看起來還不錯。在做用戶回訪時,一位花費128元購買蔬菜種植課程的農民曾告訴李卓:“我種了一輩子菜都不知道菜還可以這么種。”?
這些用戶反饋也讓農業教師們得到激勵。在草莓種植技術講師于維盛的評論區內,常有諸如“種草莓的第一年底肥該用什么肥料,一畝地用多少肥”、“苗子多長的時候打細胞分裂素、打幾次”等問題出現。
“爺爺的空暇時間都用于回復粉絲提問,奶奶甚至埋怨他一天到晚玩手機,都不睡覺了。”于維盛的孫子對界面教育說。
老鐵教師
今年64歲的于維盛最初并不太了解快手。在孫子鼓勵下,他從去年年底開始嘗試將鉆研草莓的經驗搬上快手。?
入駐快手前,于維盛是位技術專家,工作內容是去到各鄉鎮和學校教授草莓技術。“一年有近一半時間都在外授課,每年聽過我培訓的有上萬人。”于維盛說。退休后,他也閑不下來。
于維盛幾乎每天會發一則約三分鐘的視頻,不定時的直播課則常在一個小時至一個半小時內。他會按照草莓種植的季節時令,自主擬定課程內容。目前于維盛大部分的教程為免費視頻,只有少量精品課需要付費。現階段開設的三門付費課,價格在29至99元不等,也已吸引109人購買,算上之前開過的課程累計付費人次達數百人。
與于維盛相似,許明每天也會發布1至2條短視頻,講解零散的知識點。他開設的兩門付費課程售價分別為99元和199元,共有143人次付費,累計付費人次在千人以上。
對于這兩位農業能手,因為在線下已有一定知名度,入駐快手后很快便吸引一批粉絲。
“草莓界的人一提于老師基本都知道。”于維盛的孫子說道,“老爺子一個月就有接近一萬粉絲,直播間有1000多人,10個粉絲里就有一個看直播,這個比例是很高的。”?
許明則憑著高頻、高質量的內容輸出,在短短半年內積累過百萬粉絲。“平臺算法會推薦質量好的內容上熱門,只要持續輸出有價值的內容,吸引粉絲不會太難。”他說。
不同于其他平臺的付費課程“以課帶用戶”的模式,快手課堂的課程大多“以人帶用戶”。師生關系近似于網紅與粉絲,只不過“帶的貨”不是服裝和零食,而是農業技能。
許明告訴界面教育,絕大部分購買課程的用戶都是他的粉絲,對他有天然的信任。“你已經通過視頻和直播證明了你很專業。”許明說。
師生間的牢靠關系也帶來了一條銷售農產品的“帶貨”式致富之路。與網紅帶貨中常見的個人魅力式“帶貨”和廣告宣傳式“帶貨”不同,農業老師們“帶貨”的核心是信任。
李卓告訴界面教育,一位蜂農長期在分享養蜂技能后,評論區漸漸冒出一批詢問蜂蜜價格的買家。“大家可以通過你發的視頻看到養蜂過程,相信你的產品純天然、無公害,就會產生購買需求。”他說。尤其在出現農產品滯銷等問題的貧困地區,快手可以為農民提供一條打通銷售的新渠道。
在洞察了授課“帶貨”的商機后,許明想讓更多人在線上平臺當農業教師。在新開設的一批課程中,他開始教授農民們如何在快手上拍視頻,分享專業技能,從而營銷農產品。“每個農民其實都可以當自媒體。”許明說。
短視頻平臺做教育
不少短視頻和直播平臺也開始開辟教育板塊。究其原因,與其平臺用戶的教育需求增長有關,基于已有用戶的UGC(用戶生產內容)模式也降低了平臺方跨界做教育的門檻。
抖音總裁張楠今年8月在首屆創作者大會上表示,抖音將面向教育內容創作者,大力扶持、加強知識類內容的發展。據了解,抖音將上線新功能,讓教育內容創作者可以把相關視頻有結構、按順序發布在同一個合集下。
目前抖音在教育領域的試探較淺,并沒有開設單獨的教育板塊,主要盈利來自于給教育公司引流。此前界面教育曾報道,為吸引投放,抖音專門針對教育公司開發了技術服務,支持教育公司在視頻中加入課程銷售的鏈接。
相較之下,斗魚在教育業務的布局更為深入。早在2016年,斗魚就推出了“魚教”板塊,邀請興趣愛好、語言、藝術等多類別領域的教育主播與其簽約,并提供首頁推薦機會和包裝推廣方案。
然而,此類平臺并未將教育作為主營業務,教育內容也無力扛起營收大旗。目前短視頻與直播平臺的創收主要依賴用戶打賞與廣告等。
在農業教育這一細分領域,已完成B輪融資的農民職教平臺“天天學農”或許能提供更多經驗。官網顯示,天天學農主要為農民提供線上課程教學與線下實操培訓,現已開設5萬余節課程,服務200萬名用戶。
為探索農民付費意愿的天花板,早期天天學農曾嘗試1塊、19.9塊等不同價位的課程,目前已確定VIP常規的盈利模式,按年計費,每年1000元。此外,天天學農還不斷嘗試高客單價產品,如舉辦門票售價6000元的全國百香果峰會、售價三萬余元的日本游學活動。
而據李卓介紹,快手課堂仍處于孵化階段,它似乎也沒有被寄予盈利期望。和直播打賞的收益相比,快手在教育業務上給老師讓利更高。據36Kr報道,現有的直播主播與快手的分成比例為五五分,老師所獲的抽成在一半以上。
現階段,快手課堂更關心如何積累更多用戶。依托于快手這座“大山”,用戶量可以實現快速增長,但李卓擔心的是如何在已有用戶之外持續挖掘用戶增量。教育業務除了可以增強用戶粘性,還可積累教育流量,為平臺方進一步挖掘盈利點提供鋪墊。
許明倒不為快手操心。在他看來,如果快手的“帶貨”式致富之路被反復證實可行,那么廣闊的農村市場都可能為其所用。
在最近發布的短視頻里,許明仍在他的“玉米森林”中穿梭,向粉絲普及用電商拉動銷量的秘訣。最富有快手色彩的,大抵是視頻末尾他總不忘補上一句:“請喜歡的老鐵為我雙擊點亮!”
2023-04-18 鉛筆道發布了 《又一波社區經濟興起:席卷100多個社區 訂單總數超100萬個》的文章
2023-04-07 鉛筆道發布了 《智能檢測裝備產業發展按下“加速鍵” 北京跑出“第一棒”》的文章
2023-03-20 鉛筆道發布了 《制造強國征途,智能檢測裝備這個“扶車人”已開始率先發力》的文章
2022-11-11 鉛筆道發布了 《長期主義“陪跑”式服務,聲網如何構筑千億實時互動生態》的文章
2022-11-10 鉛筆道發布了 《首飛前夕,捷龍三號運載火箭重磅亮相珠海航展》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