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條小型系列電池試生產線在位于德國的薩爾茨基特的電池卓越中心(CoE)投產。這是大眾汽車集團嘗試電池開發和生產的序幕。
大眾汽車集團宣布,將投入約300名專家參與到鋰離子電池的開發、測試和創新制造技術的試點工作中。
作為展開電池開發和生產工作的第一步,大眾汽車正在為其積累開發和生產技術注入超過一億歐元的投資。
此外,大眾汽車還將繼續向與瑞典電池生產商Northvolt聯合開展的電池項目投資約9億歐元,雙方將于2020年在薩爾茨基特開工建設生產16千兆瓦時電池的工廠,并計劃于2023年底或2024年初投產。
大眾汽車已于近期與Northvolt以50/50的股比成立了新合資企業。該合資企業將在其發展中期提供700個就業崗位。
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成員、采購負責人Stefan Sommer博士表示:“薩爾茨基特集電池開發、測試和試生產于一體的電池試生產線,標志著大眾汽車集團全面開啟電動化攻勢階段的又一里程碑。通過一系列技術的整合,我們將確保推動以電池作為集團電動化攻勢關鍵組成部分的發展,并制定新標準,快速實現電池的系列化生產。”
顯然,大眾汽車集團正致力于成為德國尖端電池技術開發、測試和生產領域的標桿。
大眾汽車集團將為其電池業務注入超過10億歐元的投資。同時,大眾汽車集團為零部件部門設立了電池業務板塊。
該業務板塊旨在通過與供應商的合作來優化未來搭載于集團旗下電動車型的電池。這一優化工作包括從增加產能到擴大生產范圍,從減少稀缺原材料的使用、優化可持續生產工序到電池回收系統的應用。
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零部件業務負責人Thomas Schmall表示:“隨著電池業務領域的整合,大眾汽車集團零部件部門有望成為全球領先的電動汽車零部件生產商。我們已經開發和制造了功率電子裝置、電池系統、電機和充電系統,并正致力于電池回收技術的積累。”
研究表明,電池占電動汽車附加值的40%。這也是大眾集團努力確保電池和電池組電池成為未來另一項核心競爭力的原因。
在全球范圍內,大眾對電池的需求很高,直至2025年:僅在歐洲就有150千兆瓦時需求,在亞洲也有同樣的需求。
大眾集團已經與有能力的合作伙伴簽訂了長期供應合同,涵蓋了第一波電動汽車的銷量。目前,大眾集團的戰略電池供應商是LG化學和SKI供應歐洲市場,CATL寧德時代供應中國市場。SKI還將為美國市場提供電池。
目前,歐洲只有20千兆瓦小時的可用容量。這意味著歐洲的電池組件具有巨大的價值潛力,因此可以獲得足夠的需求量。此外,大眾集團希望電池供應商盡可能的靠近其電動車生產基地。他們認為,靠近生產場所至關重要。但是大眾汽車也將繼續與其供應商長期合作,以確保電池的充足供應。
MEB平臺電池組構成
此外,位于薩爾茨基特的一條電池回收試生產線也在建設中,預計將于2020年建成投產。其運營由集團零部件部門負責。員工正在研究創新的回收流程,目的是以低成本、低一氧化碳回收鋰離子電池,對排放和資源的高度再利用。
大眾集團認為,電池不是有害廢物,而是一種有價值的原材料來源!目標是確保可回收材料和有價值的電子原材料(如鎳、錳、鈷以及銅、鋼和鋁)的回收——在生態和經濟上是可持續的。
在2020年,試點回收廠每年將回收1200噸——相當于大約3000節汽車電池。此后幾年計劃進一步增加產能。但是電池回收直到大約十年后才會有意義,那時會有更多的電池回收。這是第一個大部分電動汽車(從2020年開始大量交付)達到使用壽命的最早時間點。大眾汽車為電池提供8年16萬公里的保修。
大眾汽車集團認為,鋰離子電池目前是市場上最好的技術,并且至少在未來十年內會保持這種狀態。例如,自2014年以來,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翻了一番,使得電動汽車從一開始就有可能擁有更長的可為消費者接受的續航里程。大眾因此決定開始自己的鋰離子電池組件。此外,將大力促進該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同時他們認為,下一個飛躍可能是固態電池。大眾集團正與其合作伙伴QuantumScape一起對這項技術進行深入研究。固態電池將具有更大的能量密度,因此比今天的鋰離子電池應用范圍更大。它們也更輕、更便宜,充電時間更短。幾年后它們才能用于工業大規模生產。
這家電池工廠的長期目標是為大眾集團的車輛大規模生產固態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