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背后是巨大的精神消費商機,是年輕人的「精神消費新大陸」。
一個東西火不火,看看在二手市場里的熱度就知道了,這兩年燒錢的風口一路從比特幣到球鞋,如今又燒到了玩具盲盒,當下二手市場的頭號寵兒便是“盲盒”。
它其實是一個個手掌般大小的娃娃,呆萌可愛,但統一裝在盒子里,只有拆開才能知道買到了哪一款。
拿人氣最高的 Molly 盲盒舉例:每個系列包含 12 款不同造型的娃娃,有固定款、隱藏款(大小隱藏款)以及特別款等,抽到隱藏款的概率只有 1/144 ,特別款的出現概率低至1/720……
為了抽到隱藏款,要么買買買,要么就二手交易。
根據咸魚的報告:閑魚上的盲盒交易已經達到千萬級市場,過去一年有 30 萬盲盒玩家進行交易,最受追捧的盲盒價格被炒到漲價50 倍。
盲盒甚至快成為理財產品,去年一位用戶通過轉讓盲盒賺了10萬。
這個現象這兩天上了熱搜,被多個媒體議論,包括我很喜歡的仙人JUMP,都說是韭菜盒子。
我想說,你們根本不懂,這盲盒背后隱藏著巨大的精神消費商機,是一片年輕人的「精神消費新大陸」啊。
▲一位娃友的展示墻
我們做品牌的人,都希望消費者能成為品牌的粉絲。當普通品牌還在苦苦吸粉時,一些現象級品牌已經擁有了一批死忠粉——不僅復購率高、到處安利,還像追星一樣追新品發布,以喜愛品牌為自豪,他們對品牌的熱愛,如同一種崇拜。
比如:喬布斯時代的蘋果精神是Think Different(不同凡想),它聚集了一批特立獨行的用戶,果粉把蘋果的logo貼紙貼在各個角落;切瑜伽服飾起家的lululemon, 打造了集體瑜伽文化,黑壓壓一群人湊在一起做瑜伽,十分壯觀,外媒就把這一現場比喻為宗教式的(Cult-like),中國人叫「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