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納斯達克和紐交所很忙。獨角獸爭先恐后地敲響上市鐘,然而,吸納了海量融資的Uber、Lyft、Slack紛紛高開低走,股價一路下跌不止。
這場獨角獸上市潮中,一家華人背景的企業Zoom引起了鈦媒體關注:4月,Zoom在紐交所上市,由于快速增長的趨勢及亮眼財務表現 ,開盤首日股價上漲72%。截止發稿,市值超過208億美金,成為今年美股的一只“黑馬”。
很多人開始關注起來:Zoom是哪來的?
它其實是一家在線多人視頻會議軟件公司,已經創立8年,其CEO及創始人袁征過去是一個華人工程師,從思科離職創業。Zoom目前在中國境內無法使用,但在硅谷卻早已有不小名氣,是2019年上市的美國主流科技公司中唯一盈利的一家。
上市后,Zoom的表現讓硅谷主流VC看到了華人項目的潛力。
進入千禧年后,華人人數漸長,來自中國的資本也開始涌入硅谷,華人創業之勢變得愈發蓬勃、多樣。其中既有從華人市場切入逐漸做大的外賣項目,也有從一開始就能打入主流市場的生鮮遞送項目,更有擁有高資歷的技術高管自行創業、最終發展迅速的技術類項目。
過去幾年,智能硬件、AI、區塊鏈紛紛登上風口,又漸趨平靜。
當硅谷乃至全美風投走向冷靜期時,曾在創投領域占比較小、聲量不足的華人創業者,是否已經找到了另一種在北美突圍的方式?華人創業在硅谷有哪些趨勢?下文發自硅谷,系鈦媒體特約駐硅谷作者圍繞上述話題的觀察與記錄:
上個世紀末以來,中國留學生赴美潮起,直至成為美國最重要的國際生生源國,2018年赴美留學學生總數比后兩名加起來還多。不過在過去,不管是在北美長大的華裔,還是一代移民,目標最多是成為一個職場精英,創業往往不是他們的首選。成功的華人背景創業者鳳毛麟角。
2010年以來,這一點正在改變。隨著中國國力日盛,前有滿足美國外賣需求、估值超過120億美金Doordash和美版拼多多Wish,后有把共享單車帶到北美的LimeBike和被抖音收購的Musically(Tik Tok),華人企業家們或是把在中國已經跑通的模式成功帶到美國,或是因地制宜地為北美市場找出了一套可行的打法,發展迅速。
“從2000年到現在十多年了,過去我們看到很多是Copy to China,今天看到的是Copy from China,中國有很多創新復制到了海外。”GGV管理合伙人符績勛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道。GGV是Musical.ly和Wish的早期投資人。
比如華人外賣遞送企業飯團,從加拿大起家,成為加拿大最大華人外賣遞送企業,而后進軍美國市場,如今已經有超過3000家亞洲餐館,25萬用戶,是整個北美最大、覆蓋面最廣的亞洲美食送餐app。這一成功也是依托在中國廣袤市場上對于外賣的市場教育,以及最初啟動的溫哥華地區廣泛地華人群體。
雖說華人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但是大部分華人企業的野心不僅僅在這個市場。飯團的創始人吳樂平表示,本年度飯團即將發布英文版本,進軍主流市場;對于另一些創業者來說,從一開始他們就把自己放在了面對主流消費者的斗獸場上。
以鈦媒體曾報道過的另一個華人創業企業 GrubMarket 為例,在美國競爭激烈的生鮮市場,它通過主打有機、深耕產業鏈條、控制成本,在創立三年內達到盈虧平衡,預計2019年末上市。
最初創業時,作為一個華人背景的生鮮企業創始人,GrubMarket雖然是Y Combinator的明星項目,融資路卻并不容易,問詢者甚多,有后文者寥寥無幾。通過多方接觸不同背景的投資人,以及快速迭代出適合企業的商業模式,雙管齊下,GrubMarket既及時拿到了發展必須的早期資本,也找到了通往盈利之路。
“在職場上、在創業時遇到困難時,最好的方法是‘Break it’(打破它)……這就是競技體育的精神,就算遇到不那么好的裁判,我們還是能進球。” GrubMarket創始人及CEO Mike Xu這樣描述他一路打破“玻璃天花板”的經歷。
時至今日,GrubMarket已經是美國主流生鮮遞送領域的領跑者,剛完成2800萬美元C輪融資。
主打To B服務的Zoom,同樣在與美國競爭者們站在同一起跑線上。Zoom創始人袁征曾在思科的視頻會議供應商WebEx做到高級管理層后,WebEX被思科收購。由于對于現有產品在移動端的體驗并不認同,袁征先是提出改進意見,未被采納后,選擇自己創業。
彼時,視頻會議供應領域非常擁擠。然而在行業浸淫多年、對于市場轉變和客戶需求非常敏感的袁征抓住了移動端的機會,打造出了移動端、電腦端無縫銜接,優秀的視頻會議產品Zoom,解決方案既能服務小型企業,也可以承擔像Conde Nast、Uber和Williams-Sonoma等客戶的大規模需求。如今,它的競爭對手是思科旗下的Webex、微軟旗下的Skype、谷歌等行業前輩。
“長遠來看,我仍舊看好中國投資人和華人背景創業者在硅谷的發展。”清源資本創始人、Zoom最早的投資人之一邵旭輝表示。
畢竟,華人創業者專業、勤奮,在美國乃至全球市場與其他族裔競技時,仍大有可為。清源資本背靠硅谷的清華系資源,在硅谷已經投資超過七年。
硅谷的90后投資人陳潔先后投資了飯團和GrubMarket,他對鈦媒體表示,消費級及企業級市場是他近期主要關注的投資標的之一,而華人務實、勤奮、深耕商業模式的特點往往讓他們事半功倍。
“過去幾年整個投資領域追風口的趨勢比較多,不過到最終還是要回歸商業本質,打造能夠長時間健康運營的公司。在這個大背景下,我非常看好華人創業者。”陳潔說道。
比如Mike在最初進入生鮮領域時,就意識到這個行業并不是個“燒錢游戲”。比起那些拿了更多啟動資金,身上“明星創業者”光環更耀眼的對手,他破局的方式更“笨重”,卻也更應了那句話——“重劍無鋒,大巧不工”。
為了解決生鮮產品供應價格問題,他一家一家敲開了灣區當地有機農場主的門,從單個品類突破,找到了最初的客戶群;發現toB領域才是盈虧平衡的秘訣后,他既和當地餐館搭上了線,也把目光投向了當地的高科技公司,搭建了一個有效、高價值的客戶網絡。就在這一個一個品類、一家一家合作伙伴的推進中,GrubMarket從灣區往全美擴張,也眼看著過去那些競爭對手紛紛資金鏈斷裂而在途中消失。
也有更“非典型”的成功。Zoom的創始人袁征抱著“體會互聯網浪潮”的想法赴美,剛來美國時在WebEx做程序員,最初連英語都說不好。但是他業務能力過硬,很快帶起了團隊,也和客戶有更多的接觸,發現現有的解決方案無法滿足需求,“沒有一個客戶是開心的”。
“WebEX不是為互聯網設計的,所以需要重寫代碼,思科不愿意,我只能離開。這是第一個原因。”GGV的采訪中,袁征談道。
這和鈦媒體采訪的另一位華人創業者提到的想法相似,當時他想在谷歌移動搜索內部嘗試新的技術手段,“谷歌不愿意,所以只能離開”。新產品往往代表著對于舊有流程的挑戰,對大公司來說有時是不愿意承擔的機會風險,甚至會危及原本的業務線。而對硅谷的大量中層華裔來說,這都是寶貴的創業機會。
在逐步帶領團隊完善Zoom產品的過程中,袁征很好地融合了自己的背景與在美工作的收獲,既務實、高效地打造了產品,又用睿智的管理方法帶出了一個優秀的團隊。他推行的“全公司上下透明”制度,最初連美國的管理人員都難以適應,但事實證明,這一舉措有利于公司內部的高效溝通。
袁征還在2018年登上了美國最大求職信息網站之一Glassdoor發布的“全美Top100 CEO榜單”。
不管是Mike Xu還是袁征,在硅谷大公司的多年工作經歷都是他們創業的最初驅動力與發動機。然而這幾年來,更年輕的華人創業者層出不窮——比如Wish聯合創始人張晟、 Scale AI 的創始人及CEO Alexandr Wang 等,后者只有22歲,是市面上最年輕的獨角獸掌舵人之一。
飯團的創始人吳樂平曾在國內運營過物流行業,但在北美并沒有長期工作經驗。然而和他的CTO同伴、前亞馬遜工程師“合體”后,煥發出的能量讓北美華人遞送首次有了一個規模化的玩家,已經覆蓋了兩國數十城,用戶量超過35萬。
曾發掘包括飯團內不少知名華人項目的陳潔在今年早些時候加入了加拿大老牌基金CHVP(Celtic House Venture Partners)。他對鈦媒體透露,這家表現優異的老牌基金曾錯失眾多領域內華人的優秀項目,扼腕不已之余,覺得不能再繼續錯過中國市場的優秀創業者,這也是他加入后的一個重要使命。
“華人創業企業表現優異,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會進一步促進硅谷華人創投圈的進化及繁榮”。陳潔解釋道。
類似飯團這樣以華人市場為切入點的公司,想要持續做大對華人背景的資本有著天然的需求;
而像Grubmarket和Limebike這樣的項目雖然從一開始就針對北美主流市場,但在早期融資時也會發現中國背景的資本會更加認可他們的價值;
Musical.ly的另一位早期投資人、CRCM合伙人Toby Zhang提到,Musical.ly的兩位創始人最初做的是教育領域的項目,正是由于CRCM的支持,他們才在轉型后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更多的華人資本,意味著在美國的創業者,也有了更多的試錯成本。
與之相對,華人創業者在北美的崛起也將給有中國背景的風投機構帶來莫大的機會,“創而優則投”的邏輯還會持續給投資行業帶來新興的華人背景資本。Mike Xu對鈦媒體表示,未來將把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用于支持新興華人創業者。
當然,北美以外,中國背景也意味著很多額外資源。
在廣深地區,有大量美國的電動滑板車車、電動單車供應商。由于生產線完善,產品質量過硬,Lyft、Bird等美國電動滑板車的制造都放在中國。
另一方面,作為世界第二大市場,中國對于海外項目有著天然吸引力。加拿大、德國、以色列……硅谷聚集著形形色色背景的創業者,而中國往往是他們最重要的出海目標之一。在深圳、上海、北京、珠海、成都等地,中以新經濟與創新孵化研討會、中以科技創新投資大會、中以海外并購基金項目對接會等活動頻繁舉行。擁有中國背景的資本,既能在硅谷給予支持,又能搭建起中國甚至其他地區落地和后續融資的橋梁。
比如陳潔曾投資的ZSFab,在硅谷創立,在中美市場同期發展。然而中國的CFDA(中國國家食品及藥物監管局)和美國FDA的規則并不相通,在陳潔及其合伙人黃之皓的幫助下,ZSFab與江浙地區的上下游醫療企業達成合作,剛剛完成CFDA的認證申請,并在慈溪建立工廠。
2019年已過中段,大批獨角獸選擇今年上市,積攢過冬資金,然而反響冷淡的IPO讓過去十年的獨角獸神話逐漸祛魅。不難想象,關注商業本質、關注企業健康運營模式的華人創業者們,會在全新的創業圖景中逐步獲取屬于自己的話語權。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