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在社交領域的嘗試可以說是百折不撓。9月24日,阿里釘釘事業部宣布重啟“來往”項目,推出了新產品“Real如我”,目前已經在各大應用商店上線?!癛eal如我”的出現,正式宣告阿里再次對社交展開了攻勢。
社交一直以來就被認為是阿里的短板,之前的To C社交產品“來往”宣告失??;誤打誤撞,反而成功推出了面向To B市場的釘釘,釘釘目前已經成為了中國智能移動協同辦公平臺的第一名。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釘釘用戶數破兩億,企業組織數破1000萬。
但阿里在To C社交領域依舊默默無聞。“Real如我”作為阿里繼來往、點點蟲和釘釘之后的在社交領域的全新嘗試,它能成功打破阿里這些年在社交領域所面臨的瓶頸嗎?
據了解,“Real如我”是一款校園社交產品,基于地理位置,號召用戶在“Real如我”里分享和發現身邊的真人、真事、真感情,目前正處于小范圍的體驗和推廣當中。它現在在蘋果和安卓的應用商店都已經上線了,不過用戶完成下載后,要輸入內測碼,才能使用該軟件。
它一共擁有四個特色功能:
與“來往”剛推出時昭告天下的高調風格截然不同,“Real如我”其實已經低調上線快一年的時間了。在這一年間,“Real如我”一共更新了14次,產品升級聚焦在場景識別、美顏相機、朋友印象等。
“Real 如我”主打校園社交,這明顯體現出了阿里對校園社交領域的野心。
但是在阿里之前,其他頭部互聯網平臺其實對校園社交也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如字節跳動收購了“Biu校園”,京東金融秘密內測校園社交產品“梨喔喔”。
但是,校園社交這款蛋糕可不是這么容易就能吃到的,不然人人網是怎么失敗的?
阿里這次的新產品“Real如我”,如果真的想要在校園社交領域打開市場,再創它上個社交產品釘釘的輝煌,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
負責研發“Real如我”這個產品的團隊,他們上一個失敗的作品就是阿里投資10億的社交產品“來往”。而“來往”失敗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它缺乏自己的特色,為了去打壓微信,而一味去模仿它,最終被微信淘汰了。
所以“Real如我”要吸取這個慘痛的教訓,在產品發展過程中,始終要銘記自己的產品定位是校園交友,做出自己的產品特色。畢竟在熟人社交領域,已經有了微信、QQ;在陌生人社交領域,有了陌陌、探探這類“短平快”平臺。
想要吸引到用戶,就必須要面向校園用戶群體作出差異化定位。
因為,產品定位一旦發生偏差,可能就會直接導致產品的失敗。與此同時,也要把自己的產品特色給顯現出來。
從它目前的主要功能介紹中可以看出來,“Real如我”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人臉掃描功能;而它的智能相機、地理圍欄等功能,是輕易就可以被替代的。
所以“Real如我”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一定要牢牢抓住這個最大的特色,并且發展下去。
校園社交類APP基本上都會遇到這兩個問題的困擾。
第一個就是校園類APP內容的“安全性”有待考驗,校園社交類APP當中極易摻雜進去一些不健康的內容或者危險信息,對學生群體產生不良影響;
其次,校園社交類APP的市場面窄,除了交友之外,能拓展的部分一般都是二手交易、學生兼職、校園吐槽等模塊,這些內容總體來說對用戶吸引力還不夠,難以推廣開來。
這是所有校園社交類產品共同面對著的兩個難題,“Real如我”同樣不例外。
“Real如我”在運營過程中,除了要維護好最主要的交友功能之外,也要注重對產品內容的維護。
同時也可以嘗試去組織建立高質量討論社區,嘗試接入校內社團,借此來提升整個產品的內容質量,滿足“00后”們在交友、學習和娛樂等方面的多種社交需求。
產品生命周期短也是“Real如我”面臨的難題之一。
公開信息顯示:2018年,全國共有普通高校2663所(含獨立學院265所),各種形式的高等教育學生總規模達到了3833萬人。
雖然,我國大學生規模龐大,但是學生群體是在不斷變化的。隨著一批學生的畢業就會流失一批用戶,那它就需要一直不斷地去吸引新的用戶,這樣成本損耗非常大。
所以如何抓住從校園到職場的這一批人,延長產品生命周期,也是“Real如我”必須思考并解決的問題之一。
總體來說,“Real如我”要想在目前還算空白的校園社交市場打出一片天地,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但是它若是真的克服了這些難關,想要再創釘釘的奇跡,為阿里在社交領域打開新場面,也未嘗不是沒有可能。
雖然,阿里這些年在社交領域的試水并不順利,但它始終沒有死心。它這些年在社交領域的嘗試可以用堅持不懈、不計回報來形容,投入很大,收獲很少,卻始終不放棄。
阿里旺旺可以算得上是阿里的第一款社交類產品,專門為阿里服務,方便買家、賣家之間的交流;但是它錯過了普及的機會,現在基本上已經成為了淘寶內部的一個交流工具。
除此之外,阿里在這幾年之間也投資了很多社交產品。除了以子公司投資陌陌以外,公開信息顯示:在2013年阿里曾以5.86億美元購入新浪微博18%的股份。
對微博的投資,為阿里的電商平臺拓展了新天地,微博電商直播現在正打得火熱——但這對阿里在社交領域的擴展,似乎沒有什么實質性幫助。
同年9月,阿里又推出了社交APP“來往”,以慘敗收尾。反倒是并未抱很大期望的釘釘成功崛起,釘釘目前可以說是阿里在社交領域唯一拿得出手的產品了。
所以為什么這么多年,阿里在社交領域不順利,卻依舊阻擋不住它要進軍社交領域的步伐呢?換句話說就是,它對社交領域為什么就是不死心?
微信現在在社交領域一枝獨秀、包攬天下的場面,可能會維持很久,甚至永遠維持下去。但是,正是因為微信覆蓋面的過于廣泛,給其他社交類APP留下了發展空間。
因為,微信現在并不能滿足用戶全部的社交需求,越來越多的人不愿意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生活動態,在朋友圈里有時候也不能完全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現在的微信基本上和工作已經緊綁在了一起,很多人急需一個新的社交平臺,去自由地、真實地分享生活故事與個人心情。
這是微信目前面臨的最大的問題之一。
也正是因為這點,其他社交類APP就有了生存的空間,這也是社交新入局者能成功破局的堅實基礎。像阿里的推出的“Real如我”所喊的口號不就是真實嗎?阿里可能就是發現了這個問題,所以始終緊抓社交不放。
阿里和騰訊作為國內互聯網公司兩大巨頭之一,它們之間的競爭從未停止過。
雖然,騰訊在電商領域的動作并未真正撼動阿里在電商領域的地位,但是對阿里也造成了一些威脅。如去年上市的拼多多,借用微信生態,僅僅三年市值直逼京東,這對阿里來說是一個警示。
去年是社交電商平臺爆發的一年,以微信為主的社交流量可以到達傳統電商平臺沒有覆蓋的人群,拼多多正是借此飛速發展起來的。而且,社交電商能有效降低宣傳成本,解決目前中國消費市場中供需斷層的問題,滿足三四線城市在品牌消費、品質消費方面的需求。
所以,像淘寶這類主流的傳統大型電商平臺,要想穩固住自己的地位,社交電商是它必須要發展的一個版塊,像目前淘寶上的淘寶達人和直播其實就是一種社交電商。
但阿里目前還缺乏一個強有力的社交平臺來給它作支撐,這也是阿里竭力要進軍社交領域的一個重要原因。
社交已經成為互聯網時代無所不能的入口,吃穿住行、游戲、信息獲取等無不包括在內。
以騰訊為例,騰訊現在能成為全球排名第一的游戲公司,除了游戲本身的因素影響之外,也根本離不開微信和QQ這兩大用戶流量入口的支持。
雖然,阿里現在所有的業務基本上都是圍繞電子商務展開的。但如果有一天,阿里想向其他行業擴張,如果能有一個社交平臺作支撐,作為旗下產品的流量池,不是更有底氣嗎?
阿里曾經被外界評判說沒有社交基因,但是它卻做出了目前國內最大的企業辦公軟件釘釘。對于阿里來說,“Real如我”又是一個能重新證明自己的機會。
阿里在社交領域上的嘗試最終能達到什么程度,還有賴時間的檢驗,畢竟,微信現在在社交領域的霸主地位基本上處于一個不可撼動的位置。
至于“Real如我”能否為阿里在社交領域撕開一塊口子,大家一起期待。
?
作者:小謙,公眾號:小謙筆記。土豪網創始人,互聯網觀察員,數十家科技媒體專欄作者。
本文由@小謙 授權發布于運營派。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