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第一個信用3.0產品的應用成果首次亮相
9月16日,由瑪爾斯數據科技主辦的瑪爾斯信用管理平臺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中國第一個信用3.0產品由此正式發布,該平臺在進出口行業的應用成果首次亮相。瑪爾斯信用管理平臺評估發現了中國外貿企業的數百種行為模式,每種行為模式預示著不同的企業信用風險。
瑪爾斯數據科技的首席執行官劉鍵偉先生介紹了瑪爾斯信用管理平臺的顛覆性創新。傳統的企業信用評估、評級考察的是企業的若干指標,特別是財務指標,主要依據是財務報表。然而,企業財務報表存在著造假風險,很容易導致信用評估出現錯誤,給金融機構帶來壞賬。瑪爾斯信用管理平臺完美解決了這個痛點。
作為中國第一個信用3.0產品,瑪爾斯信用管理平臺從全量數據中考察企業的行為模式,基于企業最近的交易行為提取企業的交易特征數據,利用獨特的算法識別行為特征,將企業進行行為分類,生成不同的行為模式,而這些不同的行為模式反映出相對應的企業風險。這種信用評估方式是典型的信用3.0技術應用,并非以財務指標為依據,而是以企業行為模式為依據,能夠預測企業未來風險。
瑪爾斯數據科技的首席科學家、牛津大學教授Peter Grindrod解讀了瑪爾斯信用管理平臺的領先科技。瑪爾斯,即bMARS(Behavior Model of Association Risk System),意為基于企業行為模式分析的信用風險管理系統。為什么要基于行為模式進行分析?傳統信用評估和評級方式應用的是邏輯回歸和神經網絡,需要企業的財務指標等很多歷史信息。行為模式分析關注的是企業的發展軌跡及穩定性,可以利用有限的歷史信息進行評估。
劉鍵偉先生向在場來賓展示了瑪爾斯信用管理平臺在中國進出口行業的最新應用成果。目前,瑪爾斯信用管理平臺已分析出中國外貿企業的上百種行為模式,據此評估外貿企業相對應的信用風險,并且預測出不同行為模式的發展方向,量化出企業風險傳導的影響力。這些不同的行為模式具有不同的特點,例如,小型出口制造貿易波動型模式,其特點是生產并出口低價值的品類,貿易波動性比較大,金額及貿易伙伴都不穩定,經營狀況容易受到沖擊。
這一應用成果將豐富金融機構的風控手段,幫助金融機構降低金融服務壞賬率、發掘此前被傳統信用評估忽略的優質企業客戶。同時,也將為企業管理自身信用風險提供指導,提升其信用管理水平,從而幫助企業獲得更多金融服務。
除了正式推出瑪爾斯信用管理平臺,瑪爾斯數據科技還發布了智能大數據中臺。這個大數據中臺聚合了出口商、進口商等多個主體的多維度數據,通過多層架構的模型體系建設,敏捷、靈活地將模型結果提供給相關需求方。
瑪爾斯信用管理平臺在進出口行業的應用將賦能中國的貿易企業,推動中國外貿發展。據悉,該平臺評估發現,至少有56%的外貿企業擁有良好的行為記錄,而瑪爾斯數據科技將通過信用管理平臺幫助外貿企業管理和提升信用,希望將外貿企業獲得金融服務的比例提升到60%。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