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歌爾股份:全球聲學龍頭,充分受益于智能設備的創新
聲學(語音)是智能設備人機交互的重要接口。公司作為全球聲學龍頭,技術積累雄厚,充分受益于智能設備的創新。
公司目前業務分為三大類:
①精密零組件:即各種聲光電零組件產品,主要包括微型麥克風、微型揚聲器、揚聲器模組、天線模組、 MEMS傳感器及其他電子元器件等;
②智能聲學整機:包括有線耳機、無線耳機、智能音響等產品;
③智能硬件:包括可穿戴產品、VA/AR、游戲機等產品。
從營收和利潤釋放節奏來看,無線耳機在2019-2020年爆發,智能音箱和游戲機預計2020年大規模起量,VR/AR產品預計在2021年開始快速起量。
1、精密零組件
上半年該業務實現營收39.34億元,同比下滑2.71%;毛利率24.71%,同比下滑3.87個百分年。
受宏觀經濟疲弱、智能手機功能升級邊際效應減弱影響,智能手機換機周期明顯拉長。根據IDC數據,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6.44億部,同比下滑4.4%;中國智能手機出貨1.8億部,同比下滑5.4%。類似的還有電腦、筆記本和平板等。
由于全球消費電子步入存量市場(甚至還在下滑),處于寡頭競爭格局的聲學市場,陷入了囚徒困境。
市場整體在增長時,巨頭們都在著力開拓新的市場,能輕易實現增長。而當市場的潛力被充分挖掘,陷入存量競爭(甚至下滑)時,各巨頭為了增長,必須去搶占對手的市場份額,價格戰不可避免。這導致公司精密零組件業務毛利率在上半年出現了下滑。
公司精密零組件快要分為聲電光三大市場。
①聲學:公司精密零組件中業務量最大的一塊。分為手機的和非手機的兩部分來說。
非手機的部分:包括speak、receiver、耳機上的driver、大喇叭,speak/receiver在非phone的部分一直比較穩定,主要用在MacBook等產品上。driver前兩年用于有線耳機,而這兩年無線耳機增長較快,尤其在蘋果無線耳機上基本是接近獨供的,有小1個億的需求。還有就是大喇叭,智能音箱為主。Speak/receiver和driver的利潤還是比較穩定的。
手機部分:分為大客戶和安卓客戶。在安卓客戶中,公司基本占據40%以上的份額,如華為、小米等;目前在三星的份額大概在20%左右,下一年就會扭轉成為一供,因為下一代產品就會拉動;在Vivo和OPPO的份額也在逐漸提升。因此整體在安卓客戶的份額和客戶之間的合作都比較順利。
真正的業務壓力來自于蘋果,蘋果存在的幾個問題:1)他們的數量比去年相比,會有所下降;2)蘋果的聲學到今年沒有升級,單機價值下降。公司今年的業務同比下降了20%。對蘋果來說,公司的份額比較穩定,在40%左右,但整體來看,總量+單機價值的下降,使得這部分的零售會有一定的壓力。
②微電子(MEMS)
主要產品為MEMS麥克風。
根據 DIGITIMES 數據, 2016 年全球 MEMS 麥克風出貨量為 44 億顆,前三大廠商樓氏電子、歌爾股份、瑞聲科技合計約占 70%的市場份額。
受智能手機聲學創新以及各種語音交互設備(智能音箱、無線耳機等)的帶動,MEMS麥克風增速較快,2019年有望出貨66億顆。
歌爾股份憑借杰出的設計方案和成本優勢,市場份額不斷擴大。2018年公司MEMS麥克風出貨量11億顆,2019年有望增長60%,達到16-17億顆,市場份額將超過樓市,成為全球第一。
放到全球MEMS市場來看,公司也成為全球MEMS前十的企業,是中國唯一一家。
除麥克風外,還有氣壓計和傳感器的Sip封裝。
MEMS氣壓計,主要用于無人機、航模等,現在70%的份額都是歌爾的,現在也做到了手表當中。該產品未來會提供一定的業績彈性。
隨著消費電子產品越來越精密,集成度越來越高,Sip封裝需求增速很快。現在很多產品既用公司的元器件,也需要公司來做整機,如智能音箱和無線耳機等,所以公司也拓展了Sip封裝業務。Sip/Aip封裝也是消費電子的一個趨勢,潛力較大。
公司在2018年同青島嶗山區政府共同投資67億元建設集成式傳感器項目,一期生產線建成后主要用于生產傳感器、智能傳感器和Sip封裝模組等產品。
③光學
所有的VR/AR光學,公司都是全球第一的位置,如光學lens(透鏡)和光機系統等。光學零部件,如光學lens的體量較小,幾百萬的出貨量才一百多萬的營收。
光機系統基本等同于VR/AR整機產品,這塊體量大。VA/AR硬件未來也會成為千億級市場。
總的來看,精密零組件受消費電子創新利好,市場需求在增加。
但公司有整機業務,相當一部分零組件增量業務被劃分到整機了,所以精密零組件業務未來會有增長,但難呈爆發之勢。
2、智能聲學整機
①有線耳機
2018年營收50億左右,其中來自蘋果的收入為10-20億元,占蘋果需求的60%。
全球有線耳機市場已經陷入飽和,在無線耳機的壓力下,有線耳機呈現量價齊跌的現象。
②真無線耳機(TWS)
這是公司今年業績最大的驅動力。
TWS除了方便便捷外,還能與智能語音結合,成為人工智能時代人機交互的入口,并且隨著更多的功能被整合進無線耳機,未來其滲透率將持續提升。
在蘋果推出TWS并成功引領全球潮流后,Google、三星和華為等公司紛紛推出自家智能耳機產品,四大老牌耳機廠商森海塞爾、奧地利的AKG等也在奮起直追。
全球TWS出貨量近三年呈現翻倍式增長,目前蘋果TWS(AirPods)占據了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
AirPods2017年出貨量達到1300萬副,2018年出貨量達到2600-2700萬,預計2019年為5100萬,2020年達到8500萬,2021年達到1億以上
公司從2018年6月份開始為蘋果代工TWS,全年出貨230萬副左右,營收15億左右。
隨著公司良率和產能提升,公司在蘋果TWS的代工份額逐漸提升,預計今年將出貨1200萬副以上,年底做到30%的市占率。AirPods可以給公司貢獻100億美金左右的收入空間(按700元算),預計今年AirPods可以給公司帶來84億營收。
2019年四季度,蘋果大概率會推出AirPods新品,一款是降噪版,一款是老版的延續。降噪版由立訊精密負責新產品導入,延續的老版由歌爾股份負責新產品導入。
利潤率上,AirPods代工只有10%的毛利率。歌爾股份去年處于代工磨合期,業務是虧損的。2019Q1微利,5-6月份實現了5%-6%的凈利率目標(立訊精密可以穩定做到7%-8%,精密制造能力確實要強于歌爾股份)。
除給蘋果代工TWS外,歌爾股份也有給華為等安卓陣營代工TWS(單價約350元)。由于安卓陣營TWS采取ODM代工形式,毛利率要高于AirPods的EMS代工形式。
③智能音箱
國外來看,亞馬遜最早于 2014 年推出 ECHO, 谷歌、蘋果、微軟、索尼等業余 17 年發布自家音箱;國內來看,京東最早于 15 年推出京東叮咚,小米、阿里巴巴、聯想、喜馬拉雅等于 17 年跟進,百度、華為于 18 年推出智能音箱。
據 Strategy Analytics, 2018 年 Q4 全球出貨總量達到3850 萬臺,同比增長 95%。市場主要集中在亞馬遜、谷歌、蘋果等海外廠商手中。
2018年全球智能音箱出貨量接近9000萬臺,到2020年有望達到2億臺。
但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消費電子產銷國,智能音箱需求的快速爆發,帶動了國產智能音箱廠商的崛起。
到2019二季度,阿里、小米和百度的份額快速提升至10%以上。
雖然智能音箱市場如火如荼,但公司智能音箱整機業務卻不溫不火——上半年營收小幾億,同比去年沒什么變化。為什么?
這還是因為智能音箱單價太低,而且整機代工壁壘不高,利潤薄,公司還是挑著客戶來做的,比如蘋果的HomePod。
綜合來看,智能聲學整機業務上半年實現營收52.03億元,同比增長215.55%,凈增長35.54億元,這基本是無線耳機帶來的。
我們初步判斷,上半年airpods出貨量約400萬副,對應營收約26億元;安卓陣營TWS出貨量約400萬副,對應營收約13億元。
下半年,公司有望實現airpods出貨800萬副,對應營收約56億元,取5-6%的凈利率,對應2.8-3.36億元凈利;安卓TWS出貨400萬副,對應營收13億元,取7-8%的凈利率,對應0.91-1.04億元。平均每季度凈利1.86-2.22億元。
智能音箱和有線耳機等其他業務預計全年營收較去年保持穩定,下半年實現營收37億元。
3、智能硬件
主力產品為智能可穿戴產品(智能手表/手環等)和VR/AR等。
①智能可穿戴設備
智能可穿戴設備近幾年增速非常快。
公司是華為、fitbit智能可穿戴設備的主要供應商。2018年,華為出貨1130萬臺,同比增長147.3%;fitbit出貨1380萬臺,同比下滑10%。華為成為公司此類業務的主要業績增量來源。
2019年,華為智能可穿戴設備進一步爆發。2019Q2,華為在中國出貨507萬臺,同比增長189.1%,市占率由2018Q1不足10%提升至22%,僅次于小米的22.9%。
受益于華為智能可穿戴設備爆量,公司此類業務今年營收有望達到40億元。
②VR/AR
公司VR/AR的業務模式為ODM(原始設計制造商),會和客戶在產品前期設計導入階段就開始合作。這表明公司具備很強的VR/AR研發實力,同時一旦項目定下來,上產能也會很快。
公司VR/AR的客戶主要為sony和oculus,這兩家公司是全球VR頭顯龍頭企業,索尼VR頭顯的單機價值200多美元。此外,公司也在和華為、三星、蘋果等合作研發VR/AR。
競爭對手:廣達(PC客戶的VR頭顯)、和碩(谷歌、Oculus等,量在減少)、龍旗(小米+Oculus Go)。
2017年是VR/AR業務近年的高點,營收有50多個億。
2018年整個VR市場從800萬套降到了500萬套,去年降的大部分的量都是降在了公司,索尼去年從300多萬降到了100萬多一些,這導致該業務去年營收只有26億左右。
今年預計整個全球市場VR的量不會有增長,索尼應該還是100多萬的一個業務量,所以整個VR的業務在2019年不會有什么增長,但是可能會有一些新的項目,如國內大客戶(華為)、韓國大客戶(三星)等。
但5G網絡帶來的大寬帶和低延時可以大幅提升VR/AR的實際體驗。據statista預測,2023年VR頭顯將增長至3670萬臺,AR頭顯也將從零增長至3190萬臺。
公司VR/AR領域的客戶會集中在2020-2021年推出新產品,預計該業務將于2021年爆量,但今年預計同去年持平。
4、業績預測
由于公司信息披露的不夠,除無線耳機外,我們比較難以從兩家的角度去分析各個產品的營收情況。
以下是對全年業績的大致測算,其中airpods凈利率5%-6%是公司在調研時說的,其他業務凈利率取4%是因為公司歷年下半年凈利率都高于上半年(因為下半年營收更大,有規模效應)。
①精密零組件業務:市場競爭加劇,導致產品跌價,雖然有MEMS麥克風出貨量高增長的帶動,整體表現也并不樂觀。不過在TWS和智能音箱等帶動下,臺系電聲器件大廠,如美律及康控,近來經營越來越好。我們預期這塊業務下半年營收與去年持平,對應營收59億元,凈利率下跌至4%,對應凈利2.36億元。
②智能聲學整機:下半年,公司有望實現airpods出貨800萬副,對應營收約56億元,取5-6%的凈利率,對應2.8-3.36億元凈利;安卓TWS出貨400萬副,對應營收13億元,取7-8%的凈利率,對應0.91-1.04億元。平均每季度凈利1.86-2.22億元。
智能音箱和有線耳機等其他業務預計全年營收較去年保持穩定,下半年實現營收35億元,凈利率取4%,對應凈利1.4億元。
③智能硬件:上半年受華為等智能可穿戴產品高增長,帶動營收同比增加13.35億元,預計下半年仍然可以維持這一態勢,實現營收55億元,凈利率取4%,對應凈利2.2億元。
總體來看,下半年實現營收218億元,凈利9.67-10.36億元。全年實現凈利14.91-15.6億元。
展望2020年,營收增長將主要由無線耳機貢獻(TWS出貨量可能翻倍),其次為智能可穿戴設備、PS游戲機(明年可能會代工整機)等;2021年營收增長將主要有VR/AR驅動。
5、風險提示
①近期有所緩和,美國對已推遲對電子類產品加征關稅。但貿易戰最終去向不定,盡管公司正在積極像越南轉產以規避風險,但若是加征關稅兌現,對公司短期經營還是會有負面影響,比如蘋果轉單或者壓價。
②按照蘋果用戶兩年的換機周期算,蘋果在全球擁有4億以上的忠實用戶。假設這些用戶中有50%的會購買airpods,且兩年更換一次,則airpods銷量穩定后每年大概為1億副,預計2019年5000萬+,2020年8000萬+,2021年1億+。
Airpods增速將逐漸下滑,雖然還有安卓陣營TWS的增量,但公司從2021年起必須要有其他業績增量的來源,目前主要預期在VR/AR上。
所以VR/AR能否在2021年再次爆發就很關鍵。目前來看,很多大廠,比如索尼、oculus、蘋果、華為等都有意向在2020-2021年再推VR/AR。具體還得看明年大廠的動作、5G與VR/AR的契合以及內容端的豐富。
③全球聲學市場呈寡頭壟斷,在聲學技術創新放緩的大背景下,市場容易陷入囚徒困境,導致產品跌價和存貨貶值。
歌爾股份(中線)
行業 2019營收/凈利預測(億) 16-18年ROE(攤薄) 估值
方法
(PE/
PS/
DCF) 2019動態估值 行業
歷史
平均估值
電子零部件及整機制造 凈利15億元(+72.8%) 15.23%
14.36%
5.71% PE 32.6 公司歷史PE(TTM)中位數為36倍
19-21年增長邏輯/業績測算:
1、Airpods爆量+公司代工份額提升(年底達到30%),全年可以實現1200萬部以上的出貨量,提供近80億營收增量。
公司還將繼續擴大產能,以應對Airpods和安卓無線耳機的爆發式增長。
2、隨著產量提升,公司良品率和利潤率都有很大提升。一季度時Airpods微利(1%左右),5-6月份,公司Airpods代工已經有5-6%的利潤率,預計可以進一步做到7%。
3、語音(聲學)是智能設備的入口,如無線耳機、智能音箱、智能手表/手環等。公司作為全球聲學龍頭,充分受益于智能設備的創新,智能聲學整機業務高增長。
4、5G將極大提升VR/AR的體驗,預計2020-2021年全球VR/AR市場將向上迎來拐點。公司是全球主流VR/AR廠商的頭顯生產商,在全球都具備極強的競爭優勢。
5、券商一致預期2019-2021年凈利為12.51億元/17.22億元/22.14億元,同比增長44.16%/37.73%/29.53%。
行業&公司天花板:
全球聲學市場高速發展,其中聲學器件市場規模超過千億元,聲學整機(耳機+音箱等)市場規模超過千億元,VR/AR未來也將成為千億級市場。
風險點:
1、中美貿易摩擦導致蘋果轉單或壓價風險;
2、無線耳機過早進入飽和,增速不及預期;
3、VR/AR技術進展不及預期,無法在2020-2021年拐點向上;4聲學市場價格戰進一步加劇。
利益聲明
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未持有文中提及公司股票,提供的信息和分析僅供投資者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